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以理性为舵,驶向星辰大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以理性为舵,驶向星辰大海(含解析)

资源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以理性为舵,驶向星辰大海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以理听言,则中有主;以道窒欲(抑制欲望),则心自清。——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小窗幽记》
(2)理性是一种力量,它超越了每一种感情,使我们能够把握自己,把握每一刻的价值。——奥地利哲学家哈耶克
(3)理性独自掌权,是一种局限的力量;热情不加束缚,则是自我焚烧的火焰。——黎巴嫩诗人纪伯伦
以上名言警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理性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是感性的:它是橘子洲头的书生意气,是红烛洒泪的赤诚真情,是天下归心的理想抱负,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豪迈自信……
青春也是理性的:它是脚踏实地的劳动创造,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索,是直面历史的深刻反思,是心系家国的积极作为……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感性和理性”为主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青春”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网络平台选秀活动中,“饭圈”(粉丝圈子)雇人将所购买的奶制品倒入水沟,只留下印在瓶盖内侧的投票二维码来给偶像打榜投票,这种现象被称为“倒奶式”追星。与此同时,某剧组在南京大学取景,其中有三大顶流明星齐聚南大,南大学生反应冷淡,并没有出现疯狂追星的场面。有人认为“饭圈”只是年轻人寻求人生榜样、渴望社会身份认同的一种正常表现;有人担心,“倒奶式”追星带偏的不仅是青少年的消费观、金钱观,也误导了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也有人说,年轻人应该像南大学子那样,对娱乐偶像不沉迷、不失控,做到理性成长。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发言稿,准备在班内发言。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1年7月,河南受灾,各地各方不吝捐款捐物,鸿星尔克捐赠5000万元物资,
本来这件事并没有引起什么水花,后来微博下的一条评论“感觉你们都要倒闭了还捐了这么多”成功引发大众共鸣,于是支持国货、支持鸿星尔克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网友们把鸿星尔克官方微博的会员充值到了一百多年后、纷纷涌入直播间热情地请主播把最贵的产品拿出来,把鸿星尔克视为“国货之光”,一时间近乎魔幻的直播间评论,成为网络上最热的梗……我们在感佩民族品牌应有的勇气与担当、国人的爱国热情的同时,也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听到了另一种声音:有人怀疑鸿星尔克诈捐,有人质疑其炒作,有人野性消费,有人跟风购买,也有人不但把鸿星尔克一抢而空,还跑去别的品牌的直播间,对主播的解释、求情置之不理,肆意谩骂主播,进行逼捐……
一面是亢奋高涨的购买,一面是偏执、自以为正义的讨伐,大众媒体时代,情感宣泄往往较理性思考先一步占领高地,任何一个社会事件都有可能演变为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体狂欢。
材料二:
对细小的声音,要侧耳倾听;对巨大的声音,要保持质疑。
——伊藤诗织
上述材料给你什么启示?结合自身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揣摩上面漫画的寓意,以“理性·包容”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例文:
理性的力量
何为理性?判断推理之能力也,超乎感情之上,以冷静而客观之心审万物、辨方向。理性的力量亦来源于理性之定义本身,因为去掉了感性的成分,理性赋予我们用逻辑思维、系统思维思考、决策的能力,让生活理智化、可控化,让社会生活走入我们所希望的轨道之中。
无论在任何时代中,理性的力量都尤为可贵。功利主义的视角之下,经推理判断后,人能极大限度地减少失误,从而在一定层面上获得成功。经济学中将人定义为“理性人”,亦是这个原因。然而超越功利角度去观理性,其力量亦在于为我们提供了在变化环境中固守自我,坚定信仰之可能。换言之,理性的力量在于它是我们成人的助援。时代潮流匍匐而过,无数的言论夹杂着,在我们的耳边呼啸。有人放纵于犬马声色之中,为享乐主义所困;有人穷途恸哭,为虚无主义所迷。
理性的力量,让我们客观地静观万事万物,在潮水般裹挟的声音、言论之中坚信我们内心的审辨、判断,把握住一以贯之的自我,让自我得以不在此间迷失。故曰:万籁纷杂,我心如一,只因理性之力。可与此同时,盲目相信理性的力量无异于陷入另一种非理性的状态中。正如黑格尔所言,一切事物皆包含它自己的否定。在熔铸我们的生命内核时,若只有理性,那么便脆而易折,失于滞重。而若适当加以感性,那么便韧而坚强,归于醇厚。“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我们的天性之中亦有柔软的成分,是孟子所言之“恻隐之心”。一味相信理性的力量,以它来约束我们的道德,亦成为了康德、边沁等人所描绘的功利道德主义,而失去了人格主义的深远情怀。若凡事都以理性度之,那便不会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自我至上、功利至上的狭隘个人主义与极端集体主义便会大行其道。
然而纵然如泰戈尔所言,“全是理性的人恰如一把全是锋刃的刀,叫使用他的人手上流血”,这并不意味着要否定理性。与其将理性与感性看成互斥的两面,不如将它们看成我们生命之中和合相生的朋友,如此才能最大化的发挥理性的力量,而非走向惧怕。其中的时代意义亦不言而明,在人人皆可成自媒体的时代中坚持理性而客观的思考,坚定自我的信仰,让真实的自我得以彰显而不拘于信息茧房之中;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时代中,坚持让理性感性并行,坚信我们生而为人的自豪感、使命感,超越代码数据编织而成的虚拟宇宙、工具理性,让灵魂人格盘旋飞升,去寻找海德格尔囗中的那份“诗意的栖居”。
理性是成长之基,是发展之基,理性的力量不言而喻。身处新时代的路口,我们应正确发挥理性的力量,让理性为我所用,成就精彩人生,行稳发展之路。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三则材料均为名言警句,并且话题都为“理性”。三则名言警句分成两个方向,第一、二句强调了“理性”的正面作用,第三句说明了只注重理性或只注重感性的弊端。这样,我们就清楚了本命题的思辨在于理性的正面作用与理性的负面作用。相对于感性而言,理性的力量,指的是一个人具有能超越每一种感情,使自己能够把握自己。把握每一刻的价值,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进行判断和推理并进行决策的能力。“理性的力量”包括理性的正面作用:理性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认识世界,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一个人依顺本性做事容易,但只有遵循理性,克制本性中的各种欲望,抵制各种诱惑。才能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世界,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最终实现目标。理性更多是针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决断之时理性的负面作用:一个人凡事都遵循理性,则会显得刻板而冷酷。理性使人缺乏了做事的激情与动力,以致内驱力不足,没有血性,或者冷漠麻木,缺少应有的温情。
根据材料的约束,理性的力量来看,正面作用与负面作用都需谈及,发挥理性的作用,就须既要发挥其正面作用,又须防止理性过头,缺乏激情与动力。
写作时,主体在分析“理性的力量”的时候可从不同角度展开,如理性可以帮助人们在取舍时做出正确有利的判断;理性可以促使社会更加有序地发展,建设文明社会;理性也可以使国家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拨云见雾,巩固国际地位等。但同时也应看到,理性的力量并非全是有利的,过于理性,也会沦为没有情感、不知变通的机器,伤人伤己。我们要辩证分析“理性的力量”,既要看到它的积极意义,对人生的价值,也应注意到过度理性的危害,唯有辩证看待理性,正确发挥理性的力量,为我所用,方能成就精彩人生。
立意:
1.辩证看待理性力量,为我所用不受其害。
2.以理性为舵,驶向星辰大海。
3.理性和热情应有度。
2.例文:
理性与感性的对决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感性的自我,一个是理性的自我。而从古至今,世间从没有停止过理性与感性的碰撞。我认为,《论语》中“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感性的代表,《孟子》中“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理性的代表。有人认为,青春应当让感性与理性积极碰撞,迸发火花。可在我看来,理性战胜感性,才能让我们在青春时期做出正确的判断,行稳致远。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屈从命运摆布,是顺从内心真实想法的决然和勇气。晚清康梁为首的六君子,发动“戊戌变法”,失败后他们被迫逃离,只有谭嗣同不肯离去,决心以死殉之,用生命向封建势力做最后斗争,谭嗣同慷慨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以死者,无以召后起。”他这种感性的牺牲精神确实令人敬仰,但从理性来看却是不可取的,因为只有活着才能图将来。谭嗣同用鲜血唤醒民众的做法,或许能汇聚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但从大局看,活下来才能“将以有为也”。
“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权衡得失后做出的明智决定,是理性与智慧的行为。刘邦称帝后,对群臣论功行封,张良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克服谋求功利的想法,理智辞封归隐。因此,“汉初三杰”中唯独张良全身而退,得以善终。正因张良保持理性的思考而及时行动,在历史画卷上留下浓墨一笔。
现实生活中,感性与理性的对决从未停止。不同的人在对决中胜负不同。但极端的理性让人裹足不前,极端的感性让人感情用事,鲁莽草率导致错误不断。那么,如何才能把理性与感性协调起来,互为补充呢?
我认为,青春时期的我们,遇事首先要做到冷静,正确研判。热血男儿捍卫尊严,若为国为民,在法律框架下可以“冲冠一怒”;若为私欲与面子,则大可不必。保持理性冷静,运用智慧化解危机,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这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逆袭是感性充满理性的行为。而审时度势,知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是正确的态度。
所以,当可为与不可为矛盾时,当理性与感性碰撞时,理性选择是解决难题最好的态度,也是最佳的办法。有所敬畏是面对冲动的一种理性;自强不息,是好男儿不服输的一种感性,非理勿躁,非感勿强。
康德说:世界有两样东西令我敬畏。一是头顶上的星空;二是心中高尚的道德律。让感性与理性中和为一体,感性充盈内心,理性制约前行,我们的青春才能无比灿烂。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青春的感性之美与理性之美。第一段,作者借助教材中毛泽东、闻一多等人的青春意气,展现了青春激情洋溢、自信真诚等的感性特质。第二段,作者借助教材中劳动单元、科技文单元等内容,阐述了青春也应当具备脚踏实地、勇于探索等理性思想。由此可见,在我们的青春之中,理性与感性并非完全相互矛盾,而是密不可分的,需要我们合理地平衡两者。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感性应缘,以理性觉照,便会充满情趣;处理事务以理性抉择,以感性润色,便会游刃有余。感性和理性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关系,两者都是必要的,也不是孰是孰非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具体行文,思考要体现出思辨性,对“感性”和“理性”的关系的论述,不能厚此薄彼,甚至非此及彼,应辩证地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写作可以采用批驳论证的方法,先对孤立地看待“感性”和“理性”的行为进行批驳,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关系。并进一步论述理性看待二者关系对我们的生活、事业的积极作用。行文要注意结合“青春”这一元素展开思考,说明身处青春时期的我们应当如何利用好感性与理性去彰显青春风采。作文要有写作者自我的主体身份、角色和意识,最好不要将写作主体泛化为“我们”,更不能置换为他人。
立意:
1.理性可贵,感性亦然。
2.感性与理性,二者不可偏废。
3.理性铸就成功,感性支撑幸福。
4.生动的感性+深沉的理性=快乐的青春。
5.平衡感性与理性需要智慧。
6.感性与理性是青春的两翼。
7.灿烂的青春离不开适度的感性与理性。
3.例文:
时代偶像展华光,理性追求共成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时代偶像展华光,理性追求共成长”。
近日,一则“某剧组在南大校园取景,当红明星遭冷遇”的消息,引发舆论热议。相比于“倒奶式”追星,南大学子展现出了我们当代青年该有的样子。看多了各种追星乱象的网友们,纷纷为南大学子们的“反常”表现点赞。
那么,我们青年人该把什么样的人作为自己的青春偶像?
纵观古今,历史上有雷锋、黄继光、焦裕禄等英雄模范,我们追而学之;光鲜亮丽的影视明星,我们追而求之;而今的抗疫中医护人员舍生忘死保国守家,我们追而赞之。同学们,追求偶像本无错,但关键在于我们该追什么样的偶像?怎样去追?吾辈应以理性头脑辨别偶像之高下,追寻真正的时代偶像。
时代偶像展华光,偶像应传播正能量,树立好榜样。
偶像是时代的风向标,是时代精神文明的缩影,更是我们追随的身影。但反观当下,多少“流量主播”“人气明星”以自身的人气向粉丝宣传甚至传播一些负能量的事物。这不仅没有起到引领作用,同时也会带坏很多未成年人。可见,偶像应发挥传播正能量的作用,以自身为模范影响教育他人。如不分昼夜挖掘油田,献身祖国发展事业的王进喜;舍生忘死,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感动中国人物中平凡普通却又不平凡的每一位英雄,他们都是真正的时代偶像,是中国的“领头羊”。因此,时代偶像应以榜样之态,引领社会。
时代偶像展华光,我们应以理性的态度追随偶像。
近年来,未成年的学生为“打赏”自己喜欢的主播花光家中全部积蓄的新闻,可谓层出不穷。究其根本,是他们没有用理性的思维去追寻偶像。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社会,我们应以理性的态度去追随偶像的脚步,发现其优点,学习其长处,发扬其精神。如我们尊敬钟南山院士,就应学习他投身医疗事业,不辞辛劳的精神,而不是因他的儿子有一块名牌腰带就讽刺他奢侈浪费。亦如在证实李文亮医生所说为实时,我们应以挽惜、惭愧之意对逝者表达敬意,而非对之前诋毁他的人群起而攻之。凡此种种,皆是我们正确、理性对待偶像的态度。健康社会,理性对待偶像不可少。
时代偶像展华光,国家应礼赞偶像,使良好精神在社会蔚然成风。
正如某省为迎接支援武汉的抗疫战士,以“水门”之礼赞赏他们;亦如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钟南山院士颁发荣誉勋章,国家应给予时代偶像充分赞赏,在全社会形成学习英雄献身祖国、报效中华精神之氛围。吾辈青年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以吾辈青年之力量,助力中华复兴,助力中华腾飞!
时代偶像是社会精神之向导,亦是我们追随之身影,吾辈应以理性之态度,跟随时代之楷模偶像,续写中华民族之精神,鼎助中国之腾飞!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围绕年轻人应如何“追星”审题立意。
所给材料包含三部分,其一为某网络平台选秀活动中的盲目表现,给明星打榜现象被称为“倒奶式追星”,这是反面教材,应该批评。其二为某剧组在南京大学的冷遇,三大顶流明星齐聚南大,学生反应冷淡,没有出现疯狂追星的场面。这是可喜可贺的,属于正面素材,是可圈可点的。前两则材料形成鲜明对比,褒贬倾向显而易见。
第三部分是对“饭圈”现象及正确“追星”的评价。“倒奶式”追星绝不可取,正如材料中所说,这样追星不仅会带偏青少年的消费观、金钱观,也会误导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而南大学子的表现则可圈可点,对娱乐偶像不沉迷、不失控,做到理性成长。
写作中应明确认识倾向,年轻人不应该盲目追星、畸形追星,而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肩负责任感的时代追求实现自我青春价值。
后面两段明确了任务指令和要求。要写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明确对“饭圈”“追星”的看法,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并能联系实际说明青年该怎么做,该如何正确追星。“写一篇发言稿,准备在班内发言”,要注意发言的情景和发言稿的格式,表达要得体。
立意:
1. 不追明星偶像,要追时代楷模。
2. 正确追星,理性成长。
3. 做三观正的时代新青年。
4.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属引语式材料。
材料一是说鸿星尔克捐资救灾引发的不同反响,如“支持国货、支持鸿星尔克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具体表现是会员充值,抢购鸿星尔克的商品,直播间评论,这些声音让我们感佩民族品牌的勇气和担当以及国人的爱国热情。同时还有“另一种声音”扑面而来:有质疑鸿星尔克,有野蛮跟风,有谩骂逼捐,这些声音展现了跟风者的不辨是非、盲目跟风的不理性。
材料二是伊藤诗织的话,这句话充满思辨性。从前半句来看,考生需要明确“细小的声音”指什么,为什么要侧耳倾听。“细小的声音”可以指发自内心的真实诉求,可以指他人的不同意见,也可以指底层的声音,可以是师长的善意劝告,可以是社会底层弱者的呼求,可以是先知先觉者为民请命的呐喊,既然要“侧耳倾听”,那就说明这“细小的声音”对自己成长有用,所以从这个维度来看,考生不仅需要点明“细小的声音”的具体所指,也需要阐明倾听的价值。
从后半句来看,写作时要说清“巨大的声音”是什么,为什么要“保持质疑”。
“巨大的声音”可以是旁人对你生活的指指点点,可以是流量明星富有煽动力的洗脑,可以是集体无意识的社会舆论,可以是无可辩驳的权威话语。从“保持”一词来看,出题人是赞成对人云亦云、迷信权威等“巨大声音”进行质疑的,这种质疑的精神是推动历史前行的动力。如果缺少质疑,不敢追求真理,一个人可能丧失理性的光辉,一个民族可能会失去发展的潜力,所以考生要以一种思想的高度去看到保持质疑的积极意义。
综合两则材料来看,材料一中盲目跟风的种种表现都属于“巨大的声音”,对此,我们应该保持“质疑”。由此事件延展开来,我们要追问自己的现状,是时常随波逐流、无脑跟随还是保持清醒、理性思辨。接着需要对现状背后的缘由做深度剖析,一切的反思是为了更加明达。当我们把声音的状态还原至自然,抛却声音的大小与来由,独立思索,审慎辨析,所有的谜团都会随之解开。
对此类材料作文题,考生绝不能简单地找寻若干个相关事例去论证这句话的正确性,而要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用你的思维带领读者一起思考,一起清醒,如此方能写出有现实意义有深度有温度的文章。
行文构思上,考生可以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巨大的声音,当它们来临之时,众人都是怎样的态度?是认为声音大和多就是正确,然后盲目跟随?还是无论何时都保持质疑,慎思明辨?而当那些声音出现反转时,众人又是采取何种态度?……若是长期习惯性听信,长期的灵魂不在场,我们会不会成为巨声的提线木偶?由此表达在巨大的声音面前,保持质疑的重要性。
考生还可以思考,面对一个新闻事件,当双方的声音在权威上有云泥之别,我们是否会盲目地相信权威?是否会轻易地同情“弱者”,批判“罪犯”?这些盲目与轻易都亵渎了我们作为有独立思想的人的本质。我们不该将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迷失自我,或变成无意识的集体罪犯还自认为善良……无论何时,我们都该拥有独立的自我,明亮的精神,保持理性,追求真理。
立意:
1.无看众生哗然,静听流水潺湲。
2. 保持质疑,慎思明辨。
3. 保持理性,追求真理。
5.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漫画作文题,而作文的立意就包含在漫画当中,因此在写作时要从漫画要素(包含文字)入手,揣摩漫画的寓意,从而得出写作的立意方向。但是对漫画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后,写作时不能停留在漫画本身,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论述。
画面上的两个人,由于站立的角度不同,于是产生数字是6还是9的争论,如果他们交换角度,就会接受对方的意见。画面文字说明“不要仅仅因为你是正确的,就认为我是错误的”,这句话是立意的关键,这句话的前提是对方也是正确的,即“理性和包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价值取向不包含包容对方的错误和缺点。
在立意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学生可以从漫画中两个人因为站立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而争吵这个方面,立意为换位思考,理性包容;也可以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用理性看待生活,如让包容代替狭隘,理性面对不同,包容成就不凡。
可以联系文化上多元与交流来谈包容的人文关怀、文化上的兼收并蓄,如: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学术上可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兼收并蓄;世界是多元的,文明要包容互鉴。
可以联系科学的发展方面,人类的认知总是有局限的,需要承认分歧的存在,包容不同的见解分歧甚至借鉴别人的观点,才能更好地推动科学的发展。还可联系社会是多元的、国与国之间更应用理性面对不同,用包容理解世界,理性思考,包容多元,容纳多方见解,求同存异,促进国家繁荣,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命题者已经确定了写作的主题:“理性·包容”。并且要求写一篇议论文,这是文体上的限定,写作时也要注意。
【立意】(1)换位思考,理性包容;
(2)世界是多元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3)理性铸造辉煌,包容成就梦想;
(4)青春成长要学会理性包容;
(5)怀理性之心,涵包容之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