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三课段析人物光辉,学担当之责【任务一】于乱世之中寻远谋之士,析其精神品质(一)细节之中见“远谋”乱世之中,目光长远、深谋远虑之士方能帮助自己的国家赢得先机,在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几位主要人物都以自身的“远谋”,为国家带来胜利或发展。请同学们结合具体文章,任选一位“英雄”分析其人物形象,填写表格。比读主题:读远谋,析人物比读人物 曹刿 邹忌 陈涉 诸葛亮提出背景远谋目的远谋内容(方法)远谋的共同本质 人物的形象特点穿越之想象齐师伐我击退齐军政治上与军事上的战略让齐威王善于纳谏王之蔽甚矣天下苦秦久矣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推翻秦王朝北上伐魏 、三条建议以民为本,收获民心深谋远虑关心国家大事用比美类比国家大事得民心谋起义北上伐魏 、三条建议高超的劝谏艺术志向远大 善于谋略有反抗精神领导才干知恩图报 忠君爱国淡泊名利谋略长远,乃成大器也。有其,实我鲁之幸。闻汝之谏言,胜读十年书,有忌助我犹天助我也恶有大胆小贼妄想推翻我,刁民欲害朕也。知恩图报 忠君爱国淡泊名利(备注)人物形象的特点: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等具体分析,也可抓住人物具体事件来分析。穿越之想象:假如你是鲁庄公、齐威王、秦二世、刘禅,你会怎么评价这个人物?(可用文言文)①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分析:这是陈胜的个性化语言。陈胜虽是农民,却时刻关心天下大势。政局之中风云变幻,他却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症结所在。他提出“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的计策,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2.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重情重义,少有大志强烈的反抗精神(二)对比之中见“远谋”之士精神品质思考2:分角色演读曹刿与鲁庄公的两段对话。并分析两人的性格特征。曹刿:何以战?鲁庄公: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小惠未遍,民弗从也。鲁庄公: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小信未孚,神弗福也。鲁庄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政治无能深谋远虑思考2:想象补白,并分角色演读曹刿与鲁庄公的两段对话。并结合内容分析两人的性格特征。鲁庄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_______!曹刿:未可。(齐人三鼓)曹刿:可矣鲁庄公(齐师败绩。公将驰之):_________________!曹刿: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可矣(既克,公问其故)鲁庄公:____________________?曹刿:战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士气不能输,快击鼓趁胜追击,打他们个落花流水!先生,方才为何迟迟击鼓,又不立刻乘胜追击呢军事无能谋略过人思考2:想象补白,并分角色演读曹刿与鲁庄公的两段对话。并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两人的性格特征。一﹑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二﹑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三﹑取胜而不知胜因;1.有政治见识——取信于民2.临阵从容指挥若定3.把握战机详察敌情鄙远谋对比中见远谋(三)映衬之间见“远谋”之士精神品质思考3:《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标题中,有两个字十分精妙,分别展示了两个人物的风采,你能找出这两个字,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吗?善谏的邹忌他善于思考,因小见大,从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比美小事推及朝廷大事,指出“王之蔽甚矣”。以切身体验类比国家大事,入情入理,易于被齐王接受。从善如流的齐威王邹忌进谏后,齐威王立刻展开行动,且在“三赏”的过程中,敢于直面进谏,大方加以赏赐,极具理政智慧,有明君的胸襟与气度。讽纳邹忌智慧讽谏+齐威王果敢大气=齐国“战胜于朝廷”( 强强联合)(四)情真意切中见“远谋”之士精神品质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2.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3.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先帝”在文中出现了13次,有何用意?13次提及先帝的用意诸葛亮的良苦用心①感激报答先帝知遇之恩②感慨先帝创业艰辛,警醒后主③以父子之情感动激励后主④加强劝说后主的说服力、权威性⑤对蜀汉表忠心免除北伐后顾之忧诚宜开张圣听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不宜妄自菲薄 不宜偏私愚以为宫中之事 愚以为营中之事愿陛下亲之信之 愿陛下托臣于讨贼兴复之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口吻?这样的口吻体现诸葛亮什么心理想法?诚恳、期望、谦逊的口吻。这样的口吻体现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不放心、谆谆教导、殷殷期盼、不是父子胜似父子。让刘后主更容易接受诸葛亮的建议。【任务二】理解“心中有志向,肩上有担当”思考1:为天下“远谋”,便是选择了一条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路,为何课文中的人物不畏于此?假如你能穿越到过去,请你对课文中的“远谋”之士进行采访。1.选定采访对象,并设计三个采访问题。2.同学之间两两结对,模拟采访现场。回答采访问题时以课文为依据,结合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来谈。1.选定采访对象,并设计三个采访问题。采访问题示例(以采访邹忌为例,仅供参考):1.您是怎么由自身经历联想到朝堂之事的?2.您想过劝谏不成的后果吗?3.劝谏有风险,为何不规避风险,选择缄口不言?思考2: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曾言大丈夫必然“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只有心怀仁、义、礼,心中有国家与人民的人,才能成为史册之中不灭的明星。请你说一说,四篇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是否称得上有担当的大丈夫,他们所说的哪句话最令你动容?用诗化的语言表达。他说:________________虽然他只是______________但他却__________________正是XX的这份担当,造就了________________示例:他说:“等死,死国可乎!”虽然他只是地位低下,適戍渔阳的农民。但他却在大雨之中发出了反抗暴秦统治的最强音!正是陈胜的这份担当,撕开了黑暗的天幕,点燃了底层人民诛暴秦的火种!1. 概括评价:基于上面的探究,请结合所述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评价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历史人物。示例:①曹刿是一个(爱国、足智多谋、勇敢…… )的人。②邹忌是一个( )的人。③陈涉是一个( )的人。④诸葛亮是一个( )的人。小结: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评价英雄,体悟英雄品质。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善于讽谏……有远大理想抱负、有卓越组织领导能力、有洞察时局能力……有勇有谋、忠心耿耿、知恩图报……2.寻找英雄:阅读《诗词曲五首》,说一说你发现的这里面的英雄,也用简洁的语言来评价。示例:①老兵是一个(应征多年、渴望与亲人团聚…… )的英雄。②岑参是一个( )的英雄。③辛弃疾是一个( )的英雄。④文天祥是一个( )的英雄。⑤张养浩是一个( )的英雄。重情重义、胸怀家国……爱国、忧国忧民 ……爱国、足智多谋、勇敢……忧国忧民、同情百姓……3.达成共识:请结合历史人物特点,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具有哪些品质特点?示例:爱国护国、为国为民、重情重义、忠诚勇毅、有责任担当、勇敢机智……4.辨识英雄:结合本单元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请你来甄别、判断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示例:《曹刿论战》一文中“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从曹刿与乡人的对话看到了曹刿赤诚的爱国精神,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看到了曹刿的有勇有谋、机智果断。虽是一介布衣,却心系百姓,能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颇具政治眼光;战场上指挥若定,具有军事谋略。所以说曹刿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任务二:角色演读1.选定角色:从课文中选定心目中的英雄,找出相关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思考要用怎样的节奏、语调、重音、表情、动作等来表现英雄的特点。示例:我选曹刿,曹刿请见鲁庄公时,与“乡人”的对话,要读出坚决的语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勇敢气概;与“公”的对话,要读出曹刿的“远谋”,胸有成竹,大义凛然,指挥若定。什么是演读?如何设计演读脚本?演读, 就是以表演的方式去朗读课文。 不仅要用声音, 而且要将眼神、表情、手势、动作等体态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 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朗读方式。适当的演读, 可以达成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切身感悟, 使其获得与寻常阅读全然不同的生活灵感和审美体验。借助朗读符号的标注,如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将朗读的语气、节奏、情感变化组织起来,结合朗读者的动作、神态变化的说明,达到以声传情,以情带声,以演带声,提升朗读美感。以声音为依托, 又赋予声音丰富的内涵, 给声音以情感的魅力。在注重“声” 与“情” 相结合的同时,还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演读时,内心要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外表要用丰富的表情和动作把这些喜怒哀乐传达出来, 既还原了文本的情境, 又进人了理解的境界。常用的标注符号,例如:“﹒” 表示重音;“/” 表示小停顿;“︶” 表示拖音;“↑”语调升高;“↓”语调下降。2.设计演读脚本:给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设计表演朗读的脚本,参考“知识链接”。示例: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娓娓道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演读设计:文段是邹忌进入朝堂,面见齐威王。语气稳重,娓娓道来;表情悠闲,先从自家“比美的趣事”说起,“私臣”“畏臣”“欲有求”语调抬高强调;“一问三答”,顺理成章地引出“三比”,推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没有严肃压抑、剑拔弩张,却有四两拨千斤、水到渠成的自然。邹忌进谏的坦然离不开善于思考、分析的个性,更与他的家国担当、责任意识分不开。②《过零丁洋》文天祥(脚镣手铐,脸色苍白、踉踉跄跄出场):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语调低沉凄惨)元军(不耐烦):快走,磨磨蹭蹭想什么呢?文天祥(抬眼远望,无限悲伤):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看看脚下的路,想到自己的处境,不由瑟瑟发抖):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元军(坏笑):宋朝都灭亡了,你还要死撑多久?文天祥(蓦然释怀,目光灼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语调高亢、铿锵有力,令人荡气回肠)3.演读比赛:每小组推荐一个优秀“演读脚本”,选定角色,开展小组之间演读比赛。评分区间评价说明90-100分 声音效果突出,吐字清晰,表达生动,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神态、动作、道具等契合角色内容;感情饱满,演读有感染力,声情并茂,富有韵味,能与观众产生共鸣。80-89分 声音效果一般,吐字清晰,表达生动,语气、语调、声音、节奏有变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神态、动作、道具等契合角色内容;感情充沛,演读有感染力,声情并茂,富有韵味,能与观众产生共鸣。70-79分 声音效果一般,吐字清晰,表达不够生动,语气、语调、声音、节奏有变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神态、动作、道具等基本契合角色内容;感情投入,演读有一定感染力,声情并茂,能与观众产生共鸣。70分以下 声音效果差,吐字不够清晰,表达不够生动,语气、语调、声音、节奏无明显变化;神态、动作、道具等契合角色内容;感情不够丰富,演读感染力不强,缺少韵味,少能与观众产生共鸣。演读比赛评分标准任务三:妙笔生花写推荐词邀请函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节目第三季录制正在筹备中,诚邀同学们为本期节目写一篇人物推荐词。注:可在曹刿、邹忌、陈胜、诸葛亮等英雄中选择其一。《千古风流人物》栏目组2023.11任务四:内容补白1.描写补白:找出文中描写简略的地方,通过联想补白,鼓励创意表达,加深对英雄人物的理解。①正面描写补白:示例:陈胜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这是对陈胜的动作、神态描写。补白陈胜“怅恨”的内容,他会说些什么,有怎样的神态和心理。②侧面描写补白:示例:陈胜和吴广谋划起义,“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问卜”、“置书鱼腹”、“狐鸣呼曰”,一连串的策划细致周到。对于效果,文中只有一句描写“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这里对士兵的描写简洁,通过联想想象,补充士兵的谈话内容,他们谈话时的动作、神态,心理等。③细节描写补白:示例:“陈胜、吴广喜,念鬼”这是一处细节描写。一个“喜”字突出了卜者的“妙计”对陈胜发动起义的指导作用。也充分表现出陈胜的机敏,善于审时度势。2.叙事补白:找出文中叙事简单的句子,联系历史背景补白,感悟英雄人物的家国担当。示例:①诸葛亮在向后主刘禅陈述自己的经历时,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这里的叙述简单,但是暗含两个历史典故“三顾茅庐”和“隆中对”。补白这两个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诸葛亮“士为知己者死”的忠诚,为“兴复汉室”的报国愿望。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这句话的背后是著名的“白帝城托孤”事件。“知子莫若父”,刘备深知儿子刘禅没什么本事,所以临死前对诸葛亮嘱以重托,这也说明刘备对诸葛亮的忠诚是充分信赖不容置疑的。3. 抒情补白:找出抒情句,用现代汉语补白情感,鼓励创意表达,突出英雄人物的炽热情怀。示例: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中感叹“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遥望西都长安,感慨万千。感慨什么?昔日的繁华?从秦汉宫殿遗址经过,引发无限的伤感,万间宫殿早已经化作了泥土。这就是张养浩的赤诚爱国之情,亲眼目睹百姓的深重灾难,伤心不已。对王朝兴亡更替的感慨,对苦难人民遭遇的同情。4.议论补白:找出议论句,结合生活实际,解读英雄人物的家国担当。议论句是表达作者见解主张的句子,在文中往往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示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作者在看到了雄浑苍茫的景色后,发出的议论,一个朝代的兴盛要大兴土木,一个朝代的灭亡要经历战争,无论是兴还是亡,封建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是根本对立的,受到伤害的永远是老百姓。作者深切关怀着老百姓的疾苦。这就是一种家国担当精神。就像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一样:始终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5.修辞补白: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补白内容,鼓励创意表达,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突出作用。示例:《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千古多少兴亡事,悠悠”,这句话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从字面上看“千古至今”时间漫长悠远;实际上指词人思绪无穷。辛弃疾会想到什么呢?曾经的风流人物,叱咤风云,象孙权一样年少有为、不畏强敌,以非凡的胆识和气魄坚决抵抗来犯之敌。而如今的大宋,也需要这样的大智大勇之人领导南宋人民奋发图强。通过修辞补白,让辛弃疾这一爱国词人的形象跃然纸上。选择不同的补白方法,进行补白片段练笔,每位同学至少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写150字左右即可。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