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历史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 课件(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八上历史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 课件(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专题复化的探索
内容要求: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通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业要求:能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基本线索,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通过学历史,知道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学习仁人志士为救国而英勇斗争的精神,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专题复化的探索
复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识读时间轴,准确说出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条约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背景,认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深入。
2.通过阅读教材、识读图片、研读史料、填写表格,梳理中国近代化探索活动的基本要素,通过回顾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基本历程,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并与西方近代化做对比,认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曲折和艰辛,涵养唯物史观。
3.通过阅读教材并研读史料,说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身上体现的精神,感悟并传承中国近代化精神,涵养家国情怀。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西方列强侵略加剧

1840年
1842年
1856年
1860年
1894年
1895年
1900年
1901年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壹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西方列强侵略加剧
任务一:识读时间轴,说出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条约、影响。(指向目标1)
古代中国步入近代世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近代中国人为探索救国之道,向西方学习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过程。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贰 古代中国步入近代世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915
191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0
1842
1856
1860
1894
1895
1898
1900
1901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技术器物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贰 古代中国步入近代世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贰 古代中国步入近代世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任务二:梳理中国近代化探索运动的基本要素。(指向目标2)
(一)自强求富——洋务运动
1.代表人物:
奕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2.主要内容:
(1)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
(3)新式教育:京师同文馆
(4)新式军队:福建舰队、广东舰队、南洋舰队、北洋舰队。
3.作用:
洋务运动是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抵制作用。
李鸿章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
洋务运动是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抵制作用。但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贰 古代中国步入近代世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4.研读史料,分析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问题:李鸿章怎样看待洋务运动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康有为
梁启超
光绪帝
贰 古代中国步入近代世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二)改良救国——戊戌变法
序幕:
高潮:
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
结果:
戊戌政变
影响: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谭嗣同殉难图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
思考:1.谭嗣同所说的“贼”指的是谁?
2.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为变法而牺牲,希望唤醒国人。
贰 古代中国步入近代世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三)民主共和——辛亥革命
民主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
材料一: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
1.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什么主张?
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贰 古代中国步入近代世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革命”。
贰 古代中国步入近代世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材料一: 辛亥革命更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辩子、女人放足、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2.研读史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2)极大的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贰 古代中国步入近代世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新思想
新领导
新内容
新成果
(四)文化救国——新文化运动
思考: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贰 古代中国步入近代世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民主、科学
先进知识分子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鲁迅《狂人日记》)
2.提倡民主与科学
3.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学习军事器物
学习政治制度
学习思想文化
特点:器物——制度——思想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五)中国近代化探索特点
贰 古代中国步入近代世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西方
中国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器物技术
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政治制度
20世纪初
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14世纪
文艺复兴
思想文化
17——18世纪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政治制度
18——19世纪末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器物技术
中国与西方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对比
70年
600年
从未消亡的信念——泱泱强国梦

叁 从未消亡的信念——泱泱强国梦
任务三:研读史料,感悟中国近代化精神。(指向目标3)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
——孙中山
思考:你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什么精神?
近代化精神
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
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艰苦斗争的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追求进步的精神
链接中考
1.(2022海南中考)甲午战争期间,严复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同时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严复此举意在 (检测目标1)
A.宣传民主科学 B.推动教育发展
C.号召救亡图存 D.传播传统文
2.(2023菏泽中考)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在其成立后的四十年中共翻译151种图书,其中军事科学35种、工艺制造21种、工程4种、船政8种、矿学11种、数理化35种等。这反映出其近代化的追求是 (检测目标2)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C
A
3.(2023济南中考)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为此,他参与领导了 (检测目标2)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2023无锡中考)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推动了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辛亥革命的进步之处是 (检测目标2)
A.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B.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解决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B
B
5.(2021年枣庄中考)1920年2月,王兰等三名裹着小脚的女子以旁听生身份进人北京大学学习,随后又有六名女生人学。女性能进入国立大学学习主要得益于 (检测目标2)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2023枣庄中考)下图是复习课上教师幻灯片呈现的内容,由此判断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是 (检测目标2)
A. 民族危机的加剧 B. 近代化的探索
C. 中华民国的建立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戊戌变法变法图强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D
B
7.(2021年北京中考)近代以来,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积极投身于近代化的探索中去,下面属于这一范围的人物有
(检测目标3)
①李鸿章 ②戚继光 ③康有为 ④孙中山 ⑤鲁迅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C
8.(2022枣庄中考)近代中国在中西新旧折冲的多重困境里,开始了步履蹒跚的近代化历程,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最随人转迭相递进。中国逐步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该局成立时只有3艘轮船,1877年收购美国模昌轮都公司以后,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1873年至1893年,它获利白银600多万两,但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
——摘编自《中国历史) 八年级
材料二 洋务派创张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不但不能自主经营,而且在管理方式上还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以福州船政局为利,局内人员的“薪水工会”竟占了全部经费的80%。它们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分析材料一,谈谈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原因。
(1)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2)内部腐败,封建式的管理,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只学习技术,没有触及落后的封建制度。
材料三 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光绪帝)何敢任意要为!诸臣者,皆我(慈禧太后)多年历选,留以辅汝,汝何敢任意不用!乃竞敢听信叛逆蛊惑,变乱典型。何物康有为,能胜于我选用之人?康有为之法,能胜于祖宗所立之法?
——摘编自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3)材料三中“康有为之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三请用一句话概括顽固派的主张。
材料四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材料四中的“革命”和“全人格的觉醒”分别指哪两个历史事件?
(5)结合近代化历程中遭遇的种种挫折,指出材料四中梁启超倡导的“全人格的觉醒”的原因。
(3)戊戌变法;祖宗之法不可变。
(4)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5)必须促进人民意识的觉醒和思想的解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