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13课 罗斯福新政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从而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经济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4.学会运用历史辩证法客观、全面地分析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学习目标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国际会议?有何影响?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问题导学一、从繁荣到危机1.经济大危机的背景:(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的表现有哪些?(2)繁荣表象下隐藏着的巨大危机有哪些表现?(3)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阅读课本P58内容归纳材料研读因为1928年,美国的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这是最好的时代“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标准”(宣传画)阅读材料,归纳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什么问题?材料2 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人们纷纷贷款购物。据统计,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汽车、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唱机以至结婚戒指都 可以按月分期付款。后来殡仪馆也登起广告:“分期付款,人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材料1▼ 贫富差距大▼ 购买力不足生产相对过剩——生产力>购买力▼ 分期付款膨胀,社会虚假繁荣材料3:“想发财,买股票”,大量资金进入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狂涨,资本家兴风作浪,普通民众把有限的积蓄用来购买购票,于是出现了全国性的购票投机活动。90%的股票是投机性的,投资者只需支付10%至20%的现金购买股票,其余的均可借贷。▼ 股票投机猖獗,金融市场不稳定材料研读工人工资增长缓慢贫富悬殊资产阶级消费能力不足盲目扩大生产生产过剩刺激消费生产过剩生产者分期付款刺激消费消费者经济泡沫虚假繁荣银行贷款发放股票分期付款超前消费投资股票社会上所有金钱都变成了工业品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狄更斯一、从繁荣到危机1.经济大危机的背景(1)20世纪20年代,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汽车也不再是奢侈品(2)危机贫富差距大,工人购买力低;生产力大于购买力,产品过剩;出现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主要原因直接原因问题导学一、从繁荣到危机2.经济大危机(1)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范围如何?(2)危机持续时间多长?具体表现有哪些?(3)根据课文归纳危机有什么特点?阅读课本P59图文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工业 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40%外贸 缩减 70% 69.1% 50% 48% 50% 66%失业 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①持续时间长②波及范围广③破坏力强思考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有何特点?材料研读一、从繁荣到危机2、经济大危机爆发:范围:时间: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至1933年特点:表现:①工业产量下降,贸易额减少;②大量企业破产;③银行倒闭;④失业人数激增。①持续时间特别长;②波及范围特别广;③破坏性特别大;资本家不惜大量销毁商品面对经济大危机,资本家做法:等待救济的人们资本家倾倒牛奶大量玉米、小麦、棉花和牛奶,或被当作燃料,或被倒进河流。为什么“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美国穷人居住的“胡佛小屋”艰难求职②激化社会矛盾, 引发政治危机③德日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威胁世界和平①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美国人民讽刺胡佛总统奉行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无法挽救危机,把各种衰败景象都以“胡佛”命名。时代呼唤变革,人民呼唤变革。就是在这一片变革之声中,1932年的大选拉开了序幕。此时,谋求连任的胡佛抱着旧政策不放,他的竞选纲领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联邦政府不对市场进行干预,基本上靠地方政府解决危机。而罗斯福则早在民主党大会上接受提名的演讲中就起誓“我决心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摘编自美富兰克林·罗斯福《炉边谈话》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胡 佛:罗斯福:美 国 1932 大 选2280万票1585万票胡佛政党:共和党级别:“主任医师”教育:斯坦福大学(1895)职业:总统(第31届)罗斯福政党:民主党级别:“专家”教育:哈佛大学、哥伦比亚法学院职业:总统(第32届)问题导学二、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开始实施的时间?2.罗斯福新政实施的直接目的、根本目的?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手段)?阅读课本P60内容,做好问题的圈画二、罗斯福新政1.开始时间:1933年2.目的: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直接目的——根本目的3.特点(手段):国家干预经济——新政的“新”之所在读课文第61页的表格内容,做好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的圈画,并分析其作用。问题导学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在第一次"炉边谈话"中重建了美国人对银行的信心。这次"围炉夜话"正值银行即将重新开业的前夜,他对全国人民就银行暂停营业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劝告和教育。他说:" 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的,比如买公债、做押款。换句话说,银行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转动起来。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罗斯福1933年就职演说①稳定人心稳定金融秩序作用(影响)②提高购买力缓解阶级矛盾恢复工业生产.核心措施③恢复农业④提高购买力⑤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读课文第61页的表格内容,做好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的圈画,并分析其作用。问题导学罗斯福认为,要使美国走出经济大危机,就要先解决美国人民的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推行“以工代赈”。材料研读读课文第61页的图,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田纳西水利工程建设背景及其产生的作用。材料:田纳西河是美国第八大河,全长1043千米,流经七个州。20世纪30年代,美国正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此时的田纳西流域由于长期缺乏治理,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经常洪水为患,是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年人均收入还不到全国平均值的一半。罗斯福将其当作一个试点,试图通过对其流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开发,达到提高就业率、拉动内需、振兴和发展区域经济的目的。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对美国破坏严重;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过度。水土流失严重,人民生活因苦;罗斯福希望“以工代赈”,扩大就业和刺激消费。(2分,说出其中1点即可)作用:增加了社会就业,人民收入提高,刺激了消费,促进了经济恢复与发展,也有利于环境保护。(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材料研读材料1: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以1929年为125计算,1932年为58,1936年回升到121,工人失业人数比1932年减少了一半。国民总收入1937年为1090亿美元,比1929年危机前多46亿美元……1933~1937年,政府拨款120亿美元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吸收了几百万失业大军,新建了740万英亩的国有林区,近20万英亩的国有公园……据材料,分析罗斯福新政有哪些影响?积极影响:1.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积极影响:2.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2:实施这些措施的过程中,联邦政府调控经济的权力扩大了,总统的权力也扩大了......全国3/4的银行重新开业,股票价格上涨15%,金融恐慌基本结束......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大国崛起》材料研读材料3:二战后,英国实施国家干预政策……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1949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建立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据材料,分析罗斯福新政有哪些影响?材料4:资本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样,激进分子说:“把它砍倒。”保守分子说:“不要动他。”我则采取折衷的办法:“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样我们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 ——罗斯福二战后,美国又发生了8次经济危机。材料研读局限性: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根本矛盾。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读课文第59页的图,回答问题:(1)概括1922——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1分)变化的趋势:1922—1929年逐渐增长,1929—1933年迅速下降,1933—1939年逐渐恢复(上升—下降—上升,意思相近即可)。(2)造成1929——1933年美国经济下滑的直接原国是什么?(1分)经济危机的爆发。材料研读读课文第59页的图,回答问题:请你指出两幅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4分)经济危机致使许多工人失去工作,许多家庭失去了住房,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导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急剧下降。材料研读阅读下列美国失业率变化图,你认为造成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高失业率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大危机 B.希特勒上台 C.罗斯福新政 D.二战爆发A真题演练: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以及中国改革新事业都“新”在哪里?材料2: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共同点:都注重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符合当时本国的国情;都把市场和计划相结合;都促进了经济发展;都注重民生。材料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美国罗斯福新政:“新”在国家干预经济;改革开放: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课堂小结内容: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效果/影响:经济缓慢复苏从繁荣到危机繁荣的年代:20年代美国经济大繁荣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1929—1933,从美国开始,破坏性极强罗斯福新政实质:维护资本主义前提下的调整局限性: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开始: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繁荣之下的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罗斯福新政特点:国家干预1.将不同类型的史料相互结合、相互印证,能促进我们对历史真相的认识。以下两则史料能印证( )A.美国开展了工业革命 B.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C.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 D.美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C当堂巩固2.在漫画中,“山姆大叔”(美国)是病人,罗斯福总统是医生,国会是护士。该漫画表达的旨意是( )A.个人社会角色都可能发生变化B.希望罗斯福通过新政拯救美国C.美国需不断完善失业救济体系D.新政无法改变美国的根本问题B3.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有( )①前提都是维护现有制度 ②都是成功的探索,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 ③都未改变社会性质 ④都本国和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D4.以下具有改革特征的历史事件“中国洋务运动”“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特征是( )A. 都是在原有社会制度下进行的局部调整 B. 都取得了成功,完善了原有社会制度C. 都导致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改变 D.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A5.1935年到1942年,美国政府花费130多亿美元大规模修建了众多公共工程。下表体现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是(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梁 新机场 地下水道12.2万幢 66.4万英里 7.7万座 285个 2.4万英里A.大力整顿金融体系 B.全面调整农业政策C.推行“以工代赈”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