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含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含反思)

资源简介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一、新课标标准
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其基本进程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内容分析
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它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三、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史料实证: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其后果。
历史解释:概况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
唯物史观: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的性质、 历史影响。
家国情怀: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教师活动
根据材料,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及导火索
材料研读:
材料一:1871 年,四分五裂的德国完成统一,这为它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德国的工业本来落后于英、法两国,但后来居上。同英国一样,德国发展工业也需要从海外获得原材料和市场,但是德国占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只有英国殖民地的 1/10。在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德国只能向英、法等国“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德国与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
(2)学生活动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后来居上的欧洲强国企图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资源;
欧洲国家经济实力与政治资源的不平衡激化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促使它们根据自身利益组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3)教师活动
材料二: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的目标决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都把整个世界作争夺的自然边界。以英国和德国这两个主要对手为例,1903年普鲁士邦的内政大臣特曼·霍尔维格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而同年4月,英国首相在上院宣称:“我们必须把任何国家在波斯湾建立海军基地或设防的行为看作对英国利益的一种十分严重的威胁,而且我们必须毫无疑问地使用我们所的一切手段去抵抗它。”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现代卷》
(4)学生活动
性质: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教师活动
(2)学生活动
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教师活动
合作探究二:有人说,一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一战就不会爆发。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活动
不同意,萨拉热窝事件只是一战的导火线。
一战的根本原因是——战前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和矛盾积累,已经使战争一触即发,一战的爆发只是时间的问题。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之间也会因为其他的事件而爆发战争。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教师活动
(2)学生活动
通过图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过程。
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教师活动
合作探究三:为什么美国在凡尔登战役后,加入协约国参加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美国保持中立,同交战双方做生意,大发战争财。1917 年,德国进行的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两国交恶。
学生活动
原因:德国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凡尔登战役后,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目的: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
影响:使协约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一战结束。
教师活动
根据材料,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到哪些方面
材料研读:
材料一:在这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军人死亡共1300万人,两倍于1910——1913年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受伤、失踪者超过2000万;群众因战乱死亡的人数远超于军队。其中俄国的人力损失最多,大约2800万人,占其总人口的18%。双方战费开支共达1800多亿美元,加上生产和财产等损失,全部经济损失合计27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各国财政经济一片混乱。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 ……各种枪炮朝自动化方向发展……大战期间,列强火炮总数由2.49万门增至8.48万门,火炮射程大大增加。1916年,英国研制的坦克开始使用,其防护力和冲击力很强……海战武器中的主力舰吨位及潜艇数大增,水雷被广泛使用,并造出了海底水雷……空战武器出现,飞机制造业发展加快。大战初期,德国开始使用飞艇轰炸协约国战略目标,从而使这次战争成为立体战……
材料三:在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英国丧失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日本经济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这次大战使四大帝国-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先后土崩瓦解。在革命运动的冲击下,在这几大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德意志、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芬兰和土耳其等资产阶级共和国……俄国……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
材料四:在一战中,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这使他们能够利用在战争中所熟习的军事装备和最新技术去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另一方面,由于战争供应的需要和忙于相互厮杀,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
学生活动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 ,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损失,还给世界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②因为战争的需要,科学技术得到发展,战争装备不断更新。
③削弱了英法,美日势力增强,欧洲在世界的中兴地位动摇。也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④这场战争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五、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这三部分内容勾勒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轮廓。
两次工业革命,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升了欧洲国家的整体实力。后来居上的欧洲强国企图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资源。为了争夺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它们要求重新划分殖民地。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20世纪初,欧洲出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战争一触即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持续了4年多,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了很多学生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许多课外资料,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符合九年级学生的特点。但是,本课设计的内容太多,上课时节奏较快。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让学生“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这个问题有待我们历史教师持续不断地去探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