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初步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的影响。内容分析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但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这场危机很快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国总统罗斯福临危受命,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逐渐走出了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三、教学目标史料实证、时空观念: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从而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历史解释:比较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罗斯福新政策的异同点。唯物史观: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家国情怀: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中,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讲授新课1.从繁荣到危机(1)教师活动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经济危机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收音机、电冰箱等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美国生产的小汽车占全世界总量的85%,平均5人就拥有一辆汽车。1924年,美国的黄金占世界总量的1/2;1928年美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整个欧洲。材料二:美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一些美国作家对这些现象作出了尖锐的批评。1925年,德莱塞的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出版,揭露了部分美国青年唯利是图的心理状态,美国社会追名逐利的不良现象。(2)学生活动背景: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2.罗斯福新政(1)教师活动通过材料和教材,知道新政内容和影响材料一: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以1929年为125计算,1932年为58,1936年回升到121,工人失业人数比1932年减少了一半。国民总收入1937年为1 090亿美元,比1929年危机前多46亿美元 ……1933—1937年, 政府拨款120亿美元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吸收了几百万失业大军,新建了740万英亩的国有林区,近20万英亩的国有公园 ……一张建华主编 《也界现代史(1900- -2000)》材料二:他(罗斯福)说:“从来在 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定的信 ……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而临没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摘编自黄安年《美同社会经济史论》、(2)学生活动影响: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灾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以变资本土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教师活动合作探究一:比较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罗斯福新政策的异同点。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有人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如何理解 从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4)学生活动"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指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指导经济的先例,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指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启示: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3、改革要从国情出发,事实求是,勇于创新。五、课堂总结本课学习两部分内容:从繁荣到危机、罗斯福新政。两部分内容之间关系密切,经济大危机是罗斯福实施新政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尤其是美国的经济繁荣发展,但繁荣的表象下影藏着危机。20世纪20年代,美国劳动人民的实际消费能力较低,坟地付款、银行信贷和股票投机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最终导致经济大危机爆发,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胡佛总统依然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使得危机不断加重。罗斯福上任后,宣布实施新政。罗斯福新政加强了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使美国逐渐走出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采用对比的方法增加了学生讨论的时间,加强了讨论的力度,培养了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方法。本课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时,问题设计的技巧不够成熟,学生探讨深度不够,课堂的趣味性不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