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学设计
一、新课标标准
知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意义。
内容分析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社会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随着计算机的诞生、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的建立,互联网在全球普及,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妇女解放运动有了新发展,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行业中,都涌现出不少杰出女性。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如环境恶化和人口过快增长。这些问题需要全世界所有国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三、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了解互联网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到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严重性,思考阶级全球性问题的方法。
家国情怀:认识到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还应关注、保护生态环境。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看到屏幕上“淘宝” 的广告词了吗?这说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二战后的现代社会还有哪些变化呢?又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呢?
(二)讲授新课
1.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1)教师活动
互联网的建立与发展
(2)学生活动
(3)教师活动
互联网的应用及影响
(4)学生活动
影响: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
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还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
教师活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学生活动
增强网络道德意识,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营造文明、安全的网络环境,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
2.妇女地位的提高
(1)教师活动
(2)学生活动
1979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3.生态与人口问题
(1)教师活动
(2)学生活动
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五、课堂总结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生活还表现在妇女地位的提高。随着全球范围工业化的推进,生态环境恶化和人口增长过快成为严重问题。实践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严重环境和人口问题。因此必须坚持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是呈现现代计算机技术给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妇女地位的提高以及生态与人口问题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熟悉的热点案例,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做到以理导人,以事服人,这有效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不足之处:在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