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1.西汉建立的时间:____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____;都城:_______。
2.由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汉初君臣面临首要任务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汉高祖实行____________政策,______归田,释奴______,轻徭_______,使汉初的经济等到了恢复和发展。
3._________和_________在位时继续推行___________政策,_____为本,
轻徭______(_____税一),______化民,_______治国,这一系列措施使汉朝出现了政治______,经济______,国力_____的局面,被称为__________。
温故知新
公元前202年
汉高祖刘邦
长安
秦的暴政
长期战乱
巩固新王朝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休养生息
解甲
为民
薄赋
汉文帝
汉景帝
休养生息
以农
薄赋
三十
以德
勤俭
清明
发展
强盛
文景之治
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盛世局面的出现,
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开拓巩固大一统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那么,汉武帝是如何强化中央集权,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局面呢?
汉景帝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武帝
导入新课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含义
多指地域上的统一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统一领导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权
政治上:实施推恩令和刺史制度
经济上:收回铸币权和盐铁专卖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军事上: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






目 录
政治—推恩令的实施
思考:以下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图
诸侯王金缕玉衣
刘邦建立西汉后,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诸侯王势力强大,对抗中央。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
原因
①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
材料一:(豪强地主)“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材料二:“强宗豪右,田宅逾制,倚强凌弱,以众暴寡……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
②地方上豪强地主发展起来。
原因
人物
内容
作用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和地方豪强地主发展起来,导致了社会秩序混乱。
主父偃[yǎn]提出,汉武帝采纳。
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加强了中央集权。
推恩令没有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王国问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政治—推恩令的实施
材料:(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汉书·武帝纪》
内容
作用
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政治—建立刺史制度
汉武帝在全国设立13个州刺史部
罢黜百家
尊崇儒术
思想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现在皇帝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我们百姓无拘无束,对皇帝的做法看不惯的还提出批评建议
国家制定严厉的刑法,对乱说话蛊惑人心者治罪,我们可不敢随意诽谤皇上了
仁礼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忠君守礼,天下太平。既体现了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
道 家
法家
儒家
思考:西汉建立之初,你会采取哪一学派的思想?
思考:到了汉武帝时期,你还会继续之前的统治思想吗?
罢黜[chù]:废弃不用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chù]:废弃不用
背景
目的
内容
作用
诸子百家的学说流行,批评皇帝政策,思想不统一。
加强中央集权。
①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②在长安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
③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董仲舒提出,汉武帝采纳。
人物
《汉代讲经图》
盐 铁 专 卖
经济

经济—盐铁专卖
根据材料,归纳西汉初年经济上面临的问题。
材料一:讨匈奴,通西域,军费开支浩繁,加上天灾不断,百姓四处流亡,国库空虚。
材料二:富商大贾,冶铸鬻(yù)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左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材料三:当时的农民见经商容易致富,也纷纷弃农经商。《史记》记载:“夫用
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①国家财政困难;
②私人铸币,商人控制国家经济命脉,且不关心国事;
③影响农业发展,动摇民本。
朕很是烦恼
经济—盐铁专卖
背景
内容
私人铸币,富商大贾控制盐铁经营权,唯利是图,威胁皇权。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造五铢钱
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影响
②实行盐铁
官营、专卖
③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注重农业
兴修水利
治理黄河
汉代耧车
北 击 匈 奴
军事

请问朕凭什么叫汉“武”帝?
因为朕真的很能打!
军事—北击匈奴
背景
①秦末汉初,匈奴族在冒顿单于的率领下统一了蒙古草原,不断南下袭扰。
②西汉初,国力疲弱,对匈奴实行和亲,每年还送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
③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
战役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通过漠北战役,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卫青,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霍去病之舅。卫青战功卓著,一生七次出击匈奴,为汉武帝时期汉朝在汉匈战争中所取得的胜利作出巨大的贡献。死后陪葬茂陵。
霍去病,卫青之外甥。十八岁为剽姚校尉,二十岁时升任骠骑将军,漠北战役后加拜大司马骠骑将军,与卫青同掌军政。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二十四岁,陪葬茂陵。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
方面 内容 意义/影响
政治上
思想上
经济上
军事上
①实施“推恩令”(主父偃),
②建立刺史制度。
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董仲舒)。
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进军漠北,大败匈奴。
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但长期的战争等事务也耗尽了汉初几代皇帝积攒的财富,汉代开始由盛转衰。武帝后期,国力衰退,西汉王朝开始逐渐衰落。
秦始皇、汉武帝的比较
人 物 措 施 主要
贡献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军事 秦始皇
汉武帝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颁布“推恩令”(诸侯王)和刺史制度(监察地方)
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铸造五铢钱,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焚书
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统一文字
(小篆)
兴办太学,推行儒学
蒙恬北击匈奴修建长城(临洮-辽东)
卫青、霍去病三次反击匈奴(漠北战役)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巩固了大一统王朝,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习题训练
1.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可知,汉武帝推行的措施是(  )
A.实施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
2.“那时候,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他们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为此,汉武帝( )
A.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B.注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徭役
C.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D.在长安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
3.如图是位于陕西省兴平市的西汉“马踏匈奴”石刻,它被用来纪念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骁勇善战、屡建奇功的卓越功绩。下列属于霍去病击溃匈奴关键一战的是( )
A.涿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漠北战役
A
C
D
素养提升
1.“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光武帝
2.汉武帝起用东郭咸阳和南阳的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让他们与桑弘羊共同策划,将盐铁业从富商大贾手中收归国家经营。该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C.缓和社会主要矛盾 D.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3.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西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和尊崇儒术,出现了“大一统”局面。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社会发展特征为(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的开展 B.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C
A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