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4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5.4《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五章第4节:“牛顿第三运动定律”,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重点)
②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难点)
③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难点)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实验,直观了解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方向等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②通过问题引发“思维冲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③让学生独立总结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与联系,让总结规律形成一种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
②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难点】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演示实验
1.拔河
2.掰手腕
(1)观察现象
(2)交流评价:如何解释“输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这一对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新课学习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阅读课本,对照图片总结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比如拍桌子,对桌面施加压力,桌面同时对手施加支持力;磁铁的互相吸引或排斥。如果我们把甲物体对乙物体的力称为作用力,则乙物体对甲物体的作用力称之为甲对乙的力的反作用力,反之亦然。
(2)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举例1:海绵相互挤压,两块海绵都发生了形变。
举例2:拉弹簧,弹力是同时产生、变化、消失的。由弹力的方向可知,这一对弹力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举例3:撑竹竿让船前进。
(3)小结:
大量的观察与实验表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相互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相互依存,同时存在(同时性)。
(4)问题讨论:在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的例子呢?如用脚踢足球、用橡皮擦纸上的字、划船、杯子落到地上、人走路、举重等(生活中所有涉及到力的现象都是相互的)。
(5).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
①实验探究
a.两弹簧秤相钩,甲用力,测出不同的拉力及对应的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b.两弹簧秤相钩,乙用力,测出不同的拉力及对应的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②现代科技演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DIS实验
(6)对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再研究
①问题讨论
问题1:发射升空时火箭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怎样?
问题2:放在桌子上的书本所受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怎样?
问题3:皮带运输机将货物从底端运送到顶端,货物所受的摩擦力的反作用力怎样?
问题4:上述三个问题中所说的力消失,它的反作用力还在吗?
②评价小结: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一性质的力,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2、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若用公式表示,是: 其中的F表示一个力,表示力F的反作用力,等号表示两者大小相等,“-”号表示两者方向相反。
(2)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a.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教材中的例子。
b.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3、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1)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而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而一对平衡力不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而一对平衡力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其中的一个力的产生、消失、变化与另一个力无关。
(2)问题讨论:
问题1:静止吊灯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反作用力怎样?重力与灯对电线的拉力有什么关系?
问题2: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是因为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吗?
问题3:马拉车而车没有被拉动,这是因为马拉力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这种说法对吗?马拉车,车前进,为什么马不后退呢?
三、当堂达标评测练习
1.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2.双人花样滑冰表演时,男、女运动员互推一下,则互推时男、女运动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A.大小不等,方向相反B.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大小不等,方向相同D.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文具盒放在物理课本上,则( )
A.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就是桌面受到的压力
B.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物理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4.为了丰富中学生课余时间的文化生活,同学们组织了“掰手腕”游戏,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正在进行“掰手腕”游戏.关于他们的手之间的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掰赢了乙,是因为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大于乙手对甲手的作用力
B.只有当甲、乙僵持,不分胜负时,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才等于乙手对甲手的作用力
C.甲、乙比赛对抗时,无法比较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和乙手对甲手的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D.无论谁胜谁负,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大小等于乙手对甲手的作用力大小
5.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正确的说法是( )
A.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B.某物体若只受一个力的作用,说明可以只有作用力,而没有反作用力
C.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6.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物体间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等于零
7.关于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施力物体同时一定是受力物体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C.一对平衡力一定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8.如图所示为跳水运动员跳水前的起跳动作。
设人对跳板的压力为F1,跳板对人的支持力为F2,则 ( )
A.F1和F2是一对平衡力
B.F1和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先有力F1,后有力F2
D.F1和F2方向相反,大小不相等
四、课堂小结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2、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和理解
3、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
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1、2、3、4题
六、板书设计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概念:
2、特点
二、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1、文字表述:2、公式:3、意义
三、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区别
2、实例分析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三个环节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为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两个实验,准备了两个视频,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积极探索,从而达到知识的建构。牛顿第三定律是反应物体之间存在的一种规律,而掌握规律的最好办法是在实验中探索。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采用以“创境激情、体验感知→主体探究、揭示规律→拓展迁移、学以致用”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主体探究实验以及视频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中,由浅入深、由定性到定量,最后从比较的角度进行分层探索。当学生对于基本知识掌握之后,加上对应联系,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既让学生对所得结论深信不疑,又能体验到探究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不足之处:
1、语言不够简练;
2、演示实验的展示和设想有一些差距;
3、列举的生活中实例比较少;
4、设计问题不够严密,在教学过程中有赶时间的感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