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政权的影响,中国在变成了“大中国”。——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从唐到元,中国如何实现由小到大的转变?在此过程中,辽金等少数民族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壹辽与西夏FILL IN THE TITLE HERE一、辽与西夏1、辽建立时间:建立民族:兴起地域:被谁灭亡:916契丹辽河上游金(1125)建立者:都城:耶律阿保机上京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百官志一》结合材料和教材第二段概括: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2) ①南北面官——“蕃汉分治”制度原因:各民族间的差异(经济、文化水平、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汉人农耕事务作用:胡汉分治,因俗而治有利于各民族和平共处,维持辽国的长期稳定一、辽与西夏四时捺钵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春 长春州 鱼儿泺 正月上旬 捕鹅钩鱼夏 永安山 炭山 四到七月 避暑议政秋 庆州 伏虎林 七月入山 射鹿冬 永州 广平淀 十月以后 避寒议政猎虎②四时捺钵,迁徙渔猎——流动的国家政治中心一、辽与西夏2、西夏西夏官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开封府,自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太尉,皆命蕃汉人为之。——《宋史·夏国传》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官称(双轨)—— 一套制度,两套称谓一、辽与西夏建立时间:建立民族:兴起地域:被谁灭亡:1038党项陕北、宁夏蒙古(1227)建立者:都城:元昊兴庆府贰金朝入主中原FILL IN THE TITLE HERE二、金朝入主中原1、政权演变建立时间:建立民族:兴起地域:被谁灭亡:1115女真黑龙江、松花江流域蒙古(1234)建立者:都城:完颜阿骨打会宁府(上京)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1153年,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材料:1153年,金迁都燕京。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曾有激烈争论。赞同迁都者的理由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局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 ——摘自《大金国志》等历史意义:①促进民族交融,加快女真文明封建化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②加速了北京地区的建设发展,为此后王朝定都北京奠定基础。(金朝迁都中都即燕京,是北京城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问题:金迁都燕京的历史意义二、金朝入主中原2、制度:猛安谋克制猛安谋克军事单位社会组织基层制度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同时保持了一套本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的制度。凡女真民户,每300 户编为一谋克,10 谋克编为一猛安。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二、金朝入主中原材料一:金之初年……行兵则称猛安,谋克,以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金史》卷44志第25《兵志》材料二:(金世宗)又谓宰臣曰:“猛安谋克人户,……与汉人错居,每四五十户结为保聚,农作时令相助济,此亦劝相之道也。”——《金史》卷46志第27《食货一》思考:猛安谋克制有何特点?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特点:兵民合一,形成了军事、行政、生产三位一体的组织。作用:从军事上来看,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二、金朝入主中原2、猛安谋克制3、大定之治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 “小尧舜”。金世宗完颜雍像二、金朝入主中原跟进训练1.辽朝职官设置分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迁徙。辽朝此举( )A.意在推行民族歧视政策B.减轻了北宋政权的边境压力C.导致民族关系日趋紧张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智慧D叁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FILL IN THE TITLE HERE1206年统一蒙古1218年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朝收复吐蕃兼并云南远征亚欧铁木真(成吉思汗)1279年灭南宋元朝建立时间:1271建立者:忽必烈都城:大都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写下了大义凛然的《正气歌》。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高官,他严词拒绝,从容就义,年仅47岁。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修筑驿道,设立驿站、急递铺。※ 2、统治措施:驿道、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相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有利于国家政令的及时传递和官府物资的运输保障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②影响:(1)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2)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3)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4)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影响深远。(2)行省制度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2、统治措施:①形成:中书省派官员驻地方行中书省(中央宰相机构)(地方常设最高行政机构)山川形便指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的边界,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犬牙交错行政区边界与山川形势有出入。这样的行政区使所有凭借山川之险的因素完全消失。犬牙交错,防止割据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2)行省制度※ 2、统治措施:(3)边疆治理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全国佛教事务台湾: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跟进训练2.“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帝师”是( )A.中书省长官B.宣政院长官C.理藩院长官D.枢密院驻藏长官B肆元朝的民族关系FILL IN THE TITLE HERE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统治的利益差别对待:在科举、任职、刑律……名称 民族蒙古人 蒙古族色目人 原西夏人和畏兀儿、回回等汉人 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族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思考:元代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目的何在?规律:越汉化的民族,地位越低2.四等人制四、元朝的民族关系1.回族形成: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积极:它满足了维持大一统的需要,也是对五代以来民族交融成果的一种承认。这一制度导致民族分布格局的巨大变化,进而为民族交融创造了条件。四、元朝的民族关系如何评价元朝的四等人制度?从多元竞争到中华一体——核心素养落实消极:这种不同民族差别对待措施不仅给广大人民造成心理上的创伤,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却日益严重,社会动荡,从而给元朝的统治带来不利影响。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两大时代特征:由中原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和平局面为主导,民族交融加强辽四大少数民族政权:西夏金三大对峙:北宋和辽宋与西夏南宋和金元十国(907—979)辽(916—1125)北宋(960—1127)西夏(1038—1227)金(1115—1234)南宋(1127—1279)元(1206—1271—1368)五代(907—960)一条主线:少数民族封建化感谢观看不问长河逝几多,只叹江山向秋瑟。才慕泛舟蓑衣翁,又羡赏菊陶公贺。江山美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