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7.1 信息与信息传播 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信息的概念,人类特有的信息传递方式。2、知道信息的传递方式的更新,知道电报机的工作原理,了解莫尔斯电码。3、知道电话 的工作原理,会制造简易的发报机。教学难点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的五次巨大变革;自制有线电报机与接收机。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探究活动一 认识信息的意义老师提出问题:1、从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杨的信息?学生谈论,并小结: 可能预示着要下雨。2、课堂上学习过程中,学生举手了,可以提供哪些信息?学生可能要回答问题。小结 :信息的定义: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称为信息。二、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二:1、说说你在家里面,想知道外面的信息有哪些方式?看报纸、电视、手机等2、讨论让人类获得信息的常见的方式有哪些?人类特有的信息传递方式:图像、文字、语言等。了解信息传播方式的五次巨大变革:1、语言的诞生语言是人类的创造,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许多动物也能够发出声音来表示自己的感情或者在群体中传递信息但是这都只是一些固定的程式, 不能随机变化。只有人类才会把无意义的语音按照各种方式组合起来,成为有意义的语素,再把为数众多的语素按照各种方式组合成话语,用无穷变化的形式来表示变化无穷的意义。据德国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说,现在世界上查明的有5651种语言。其中使用人数超过5000万的有20种左右。汉语使用人口达12亿多,占全球人口20%以上。英语使用人口达5亿多。 印地语使用人口5亿以上,主要是印度。文字的诞生人类创造了语言之后又创造了文字。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文字突破了口语所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3、印刷术的诞生毕昇活字发明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之一。发明者毕昇,时间在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 。 同时代的科学家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对此有详细记载,不仅记载了造活字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还记载了许多细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盛大开幕 : 活字印刷再现人间4、电磁波的应用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当金属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放在它附近的磁针便会发生偏转。接着,学徒出身的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明确指出,奥斯特的实验证明了“电能生磁”。他还通过艰苦的实验,发现了导线在磁场中运动时会有电流产生的现象,此即所谓的“电磁感应”现象。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当金属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放在它附近的磁针便会发生偏转。接着,学徒出身的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明确指出,奥斯特的实验证明了“电能生磁”。他还通过艰苦的实验,发现了导线在磁场中运动时会有电流产生的现象,此即所谓的“电磁感应”现象。赫兹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但证明了麦克斯韦理论的正确,更重要的是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开辟了电子技术的新纪元,标志着从“有线电通信”向“无线电通信”的转折点。也是整个移动通信的发点,应该说,从这时开始,人类开始进入了无线通信的新领域。5、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三、巩固练习同学们做练习题四、课堂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