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下册1.2复杂多变的关系【课程标准】课标摘录对应的核心素养 目标要求 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意识和愿望。对应的课程标准 总目标 学生能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关心时事,热爱和平,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应的学段目标 第四学段(7-9年级)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对应的学习主题及 内容要求 国情教育主题:了解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了解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领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课标解读结合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实施、具体的课标内容,从三方面进行解读学生学什么 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怎么学1.理解世界格局是怎样变化的及其影响。 2.明白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影响 3.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1.能准确描述出变化中的世界格局的表现。 2.能准确表述世界多极化的影响。 3.能全面认识当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领悟调整中的国家交往。 1.通过阅读材料,苏联历史大事时间轴,思考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思考其有什么影响。苏联解体后,世界向多极化发展,面对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它的影响是什么? 2.通过分析情景材料,进行分析,回答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而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理解整个世界复杂多变。【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第一课第二框《复杂多变的关系》,从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正处于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随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发展,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多种新兴力量的出现使国际力量对比日趋平衡;人类不断探索新的互动方式,合作成为世界主流;国家间的利益竞争与冲突依然存在,各种力量不断分化组合,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已知 从九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他们已经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世界历史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能够认识到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知道我们的生活与世界息息相关,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应知 九年级学生通过本堂课学习能理解“世界格局是怎样变化的及其影响”,认识到当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障碍 从九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已经具备了理性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思考容易出现简单化、表面化等问题,辩证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引导。 从九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看,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所带来的影响,但他们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对现象的了解层面,缺乏对现象本质的分析。方法 自主阅读,感悟分享,情景探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苏联历史大事时间轴,思考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思考其有什么影响。苏联解体后,世界向多极化发展,面对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它的影响是什么?2.通过分析情景材料,进行分析,回答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而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理解整个世界复杂多变。【评价任务】1.阅读材料苏联历史大事时间轴,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说出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影响。(指向学习目标 1,对应单元评价任务 1)2.分析情景材料和自身实际,思考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并想一想世界格局将会向哪一方面发展。(指向学习目标 2,对应单元评价任务2)【课程资源】建议提前搜集以下资料:关注时事热点,放眼全球,了解世界发展。当今的世界格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导入新课 话题导入 播放视频--时政新闻 思考:一年半以来,中美关系发生如此大的改变说明什么?任务一: 阅读材料,自主学习 活动一:阅读苏联的历史大事时间轴。 1917年3月 二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 十月革命 1917年-1918年 战时共产主义 1918年11月11日 苏俄内战 1921年 苏俄内战苏联胜利 1921年 新经济政策 1922年12月30日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1937-1938年 苏联“大清洗”时期 1939年8月23日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开始 1942年1月20日 莫斯科保卫战胜利 1943年初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 1944年2月2日 1936《苏联宪法》修改 1944年10月 吞并中国外蒙古西北部的唐努乌梁海地区 1945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蒋介石 斯大林 1945年5月 柏林战役胜利 1949年8月29日 苏联成功试爆原子弹 1953年9月3日 赫鲁晓夫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 1955年5月14日 《华沙条约》 签署 1958年 赫鲁晓夫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1958年 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1年 人类第一位航天员尤里·加加林入太空 1964年 赫鲁晓夫被以不流血政变方式被迫下台 1982年11月10日 长期领导苏联的勃列日涅夫去世 1985年3月 契尔年科病逝 苏联进入戈尔巴乔夫时期 1989年 东欧剧变 1991年底 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1991年12月25日 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 结合已有的知识和苏联的历史大事时间轴 思考: 世界格局是怎样变化的?(检测目标一) 世界格局变化有什么影响?(检测目标一) 3、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对整个世界有什么影响?(检测目标一)任务二:分析情景,合作探究 过渡:多极化趋势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活动二:【合作与竞争是国家关系的主流】 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中,各国都积极的在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深化合作,寻求发展。只有合作互惠,才能使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同样,面对许多全球性问题,大多数国家也选择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达到双赢、多赢的目标,同时也有利地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当今世界,虽然每个国家都在积极谋求自身的发展。加强合作,但是也形成了事实上的竞争关系。 思考: 结合材料说说国家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检测目标二) 小结: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关系: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交往频繁,越来越多的国家在不断探索新的互动方式。 ②各国在经济政治等领城深化合作,寻求发展。 ③国家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国际竞争需要各方共同遵循一定的国际规则。任务三:总结进步 活动三: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教师补充。 我们一起来总结下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多极化正深入发展,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了多极化的重要影响;知道了调整中的国家关系,明确了国家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认识到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担当。我们应该积极承担责任,培养全球意识,为世界发展贡献力量课堂小结 我懂得了…… 我学会了…… 我应该怎么做……板书设计当堂小测1.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并提出5点倡议:第一,坚持同舟共济,加强公共卫生合作。第二, 坚持公平可及,加强疫苗国际合作。第三,坚持互利共赢,加强经济合作。第四,坚持公平正义,加强政治安全合作。第五,坚持互学互鉴,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倡议中突出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中的哪些方面?( ) ①相互尊重 ②公平正义 ③合作共赢 ④交流互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引擎的作用受到限制,我国几十年高速发展积累的风险影响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解決。为此,我们应采取的策略是 ( ) ①谨慎放开市场,以规避内外联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 ②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主要矛盾的要求 ③践行开放理念,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取得新进展 ④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文化具有多样性,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了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世界文化大花园。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②出人相友,守望相助 ③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④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逆流难阻大势】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很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国际上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主张把国外的企业搬回去,鼓动本国经济和他国“脱钩”。这一恩潮是不可取的,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逆全球化”思潮不可取”的原因。作业布置 作业A:(侧重于基础巩固) 结合自身经历以及所学的知识,说说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意义。 作业B:(侧重于能力提升) 以小组为单位,在网络上查找资料,思考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有哪些?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