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2活出生命的精彩【课程标准】课标摘录对应的核心素养 目标要求 健全人格:(1)自尊自信。正确认识自己,珍爱生命,能够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具备乐观开朗、坚韧弘毅、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素质。对应的课程标准 总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初步具有自尊自强、坚韧乐观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理性平和的心态,能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具备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适应变化,不怕挫折。对应的学段目标 第四学段(7-9年级)健全人格:知道生命只有一次,理解生命的珍贵,懂得珍惜生命,呵护生命。对应的学习主题及 内容要求 对应的主题: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内容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课标解读结合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实施、具体的课标内容,从三方面进行解读学生学什么 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怎么学1 知道生命只有一次,理解生命的珍贵,懂得珍惜生命,呵护生命。 2 要积极为国家与社会作贡献,活出生命的精彩, 1.能深刻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所在,能准确说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2了解珍爱什么,活出生命精彩的正确做法并将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延伸生命的价值落实到日常实际行动中 1.以“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为议题,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和实现生命价值的意义。 2.通过生涯规划,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努力为国家与社会作贡献。【教材分析】本课通过让学生了解探究他人的生命故事,从自身体验和课本知识来激励学生努力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教材从三个看是不同其实是紧密想联系,层层深入的三个内容: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 平凡与伟大”,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从培养自己的充盈到关爱他人,做好平凡事,向伟人学习。课本图文并茂,“通过探索“16岁中学生的生活”“照顾倒地的路人”以及“在平凡岗位上最美的人”等“探究与分享”活动,分别从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对国家和人类三个层次探讨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鼓励学生丰富自己的生命,关心他人,亲近社会,让生命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这节课是对整册书的升华总结归纳的重要地位,侧重于引导学生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使生命绚烂靓丽,精彩纷呈。【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已知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萌芽期人生的价值观也正在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对生活充满憧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也有着无限的创造潜能和可塑力。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应知 要知道生命只有一次,理解生命的珍贵,懂得珍惜生命,呵护生命。要将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积极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活出生命的精彩障碍 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但是难以得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也有部分学生感到生活的意义渺茫,开始对生存和生命的价值产生怀疑,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但是初中生的分辨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控能力有待提升。面对身边的社会现象,缺乏正确的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对生命的意义缺乏基本认知。方法 小组讨论、案例探究;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想结合【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与分享能列举出生命贫乏和生命充盈的表现,以及让生命充盈的方法。2.通过情境表演《扶与不扶》,体验人与人彼此关切的美好,并说出遭遇冷漠与关切的不同感受。3.通过对名人事迹介绍及对名人名言的理解,明白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的道理,并归纳出从平凡中创造出伟大的方法。【评价任务】1.讨论交流:“对比三位16岁中学生的人生经历对比,你认为谁的生命是充盈的?”。通过交流分享让学生认识到怎样的生命是贫乏的,怎样的生命是充盈的。(指向学习目标 1)2.情境表演《扶与不扶》让学生体验人与人彼此关切的美好。,并说出遭遇冷漠与关切的不同感受。(指向学习目标 2)3.名人事迹介绍及对名人名言赏析,明白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的道理,并归纳出从平凡中创造出伟大的方法。(指向学习目标 3)【课程资源】励志人物事迹或视频2-3个【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导入 话题导入: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坚守为了呵护生命》,分享感受,和同学交流,怎样的生命是有意义的?任务一:情景体验 活动一: 生命的充盈 小组合作:在学校生活中或班级建设中,你参与了哪些活动,从中收获了什么? 生谈收获:(道德体验 和技能、知识能力的增强) 师引导:我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师生环节一归纳(回归课本知识):生命得到滋养,一点一点充盈起来。 师传统文化渗透: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因此,我们选择 充盈 , 拒绝 贫乏 。 我见贤思齐,我行动 师过渡语:丰富多彩的生活,不断充实充盈着我们的生命,我们倍加珍惜。同时,我们也珍惜、关爱、善待他人的生命。任务二:情景探究 活动二:爱的传递 (一)探究分享:小小辩论赛:老人摔倒了,扶不扶 (二)小组合作:你还记得让你感到温暖的人和事吗 1、学校生活 2、家庭生活 3、社会生活(多角度,温习前面单元知识,引导感恩) 师生环节二归纳(回归课本知识):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师传统文化渗透: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因此,我们选择 关切 ,拒绝 冷漠 。 我见贤思齐,我行动 温暖在传递 | 多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和国内教育名家点赞青岛“翻墙”女教师 师过渡语: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我们使自己的生命有意义,更是为国家的发展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活动三 平凡与伟大 师过渡语:历史上,有许多伟人让我们敬仰。他们为国家鞠躬尽瘁,全力以赴的伟大让我们为之感动。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 (一)小组合作完成: 1、请你写出你知道的我国历史上的伟人并说明理由.(伟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2、你认为视频里的医生们是了不起的吗? (二)生活体验: 1、陪我成长的父亲 2、年轻有为的舅舅 师生环节三归纳(回归课本知识):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 师传统文化渗透: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因此,我们选择从我做起,把身边的小事做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拒绝只说不做。 我见贤思齐,我行动任务三:展示分享 活动三: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爸爸的同事、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校工等,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检测目标 2)收获平台 通过学习本课: 我学会了…… 我懂得了…… 我需要提高……板书设计当堂小测(一)选择题 1.“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臧克家的话最能说明的道理是( ) A.伟大的生命在于创造和贡献 B.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 C.各种生命都是相互依存,相依为命的 D.有些生命没有存在的意义 2.“爱心的姐”王淑贤自家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却在天津35 000多名出租车司机中,第一个挂出“老弱病残免费乘车”的牌子。如今,王淑贤虽因患脑梗无法再开车,却仍以社区志愿者的身份助人为乐。王淑贤的事迹告诉 我们( ) ①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 ②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 ③对他人和社会做出奉献,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 ④要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3.全国劳动模范徐虎,是一名水电维修工,他几十年如一日为居民解决水电维修的困难,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这告诉我们( ) ①只要有人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就会安全 ②在徐虎身上表现出的是一种奉献精神 ③徐虎是一个有着高度责任心的人 ④为他人开一朵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掌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师。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他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被命名为“立平刀”。2016年2月被评为“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 ★王宽,河南郑州人,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l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孤儿。为了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放下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一唱就是l6年,为了让别人多点戏,还自学了川剧变脸。如今,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用行动传达爱的意义。2016年2月被评为“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不同的经历、同样的精彩。 徐立平与王宽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你打算如何以他们为楷模,活出生命的精彩? 【解析】本题以徐立平与王宽的先进事迹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命等知识的认识。从徐立平与王宽的感人事迹中,我们感受到他们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应该得到这些荣誉称号。作业布置 作业A:(侧重于基础巩固)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写出你对精彩人生的一些感悟。 作业B:(侧重于能力提升) 听老人话人生 请你寻找合适的时间,采访身边的老人,请他们讲讲他们10岁、20岁、30岁、40岁、50岁·……一路走来的人生故事。通过采访,你对人生的感受有了哪些变化?把它们写下来。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