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2增强生命的韧性【课程标准】课标摘录对应的核心素养 目标要求 健全人格:自尊自信——正确认识自己,珍爱生命,能够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具备乐观开朗、坚韧弘毅、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素质。 积极向上——有效学习,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确立符合国家需要和自身实际的健康生活目标,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具有适应变化、不怕挫折、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对应的课程标准 总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初步具有自尊、自强、坚韧、乐观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理性、平和的心态,能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具备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适应变化,不怕挫折。对应的学段目标 第四学段(7-9年级)中关于道德修养的内容: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 关于健全人格的内容: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应的学习主题及 内容要求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课标解读结合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实施、具体的课标内容,从三方面进行解读学生学什么 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怎么学1.知道什么是挫折,正确看待挫折的影响 2.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3.践行生命宣言,培养自强不息的品质,增强生命韧性 理性看待挫折和逆境,分析人们对待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反应,懂得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树立直面挫折、积极乐观的态度。 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学会在挫折中培养坚强意志。学会发掘生命力量,增强生命韧性。 3.学会发掘生命力量,增强生命韧性。 1.通过课上阅读、观看交流 2.通过分享经历 3.通过小组讨论交流 4.通过独立思考。【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题,主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生命成长中的挫折,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进而充分发掘生命的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本课在承接第八课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的基础上,从守护生命、增强生命韧性的角度进一步引领学生从不同维度、全方位对生命进行探究与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生命话题的兴趣,为下一课鼓励学生在对生命的体验和探索中感受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奠定知识与情感基础。这些内容都是对初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课在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由“生活难免有挫折”和“发掘生命的力量”两目内容组成。第一目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明确生活中难免有挫折,知道挫折的含义以及人们面对挫折的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增强学生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的能力,然后要求学生知道挫折是把双刃剑,分析挫折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让学生学会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第二目结合大自然的一些现象和具体的案例材料引导学生明确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要增强生命的韧性,学习面对挫折和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发掘生命的力量,自强不息,培养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坚强意志。【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已知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对生命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应知 本课结合视频感悟,事例列举,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对生命负责,正确对待成长中的挫折,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自强不息,发掘生命的力量,肩负起历史的重任。障碍 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关键期,心理情绪变化不定。现实生活中,总有些许挫折伴随着他们,困扰着他们。不少青少年遇到成长中的挫折,不是勇敢地去面对,而是逃避或用伤害生命的方式来应对,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但是初中生的分辨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控能力有待提升。面对身边的社会现象,缺乏正确的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对生命的韧性缺乏基本认知。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在具体任务中释疑解惑,逐步明晰,并以实际行动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材料,说出挫折含义、挫折的不同反应及原因,概述挫折的影响,学会面对挫折。2.通过案例剖析、感悟,小组合作,概述战胜挫折的做法,发掘生命的力量。3.通过践行生命宣言,学会发掘生命力量,增强生命韧性。【评价任务】1.通过分析材料,理性看待挫折和逆境,分析人们对待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反应,懂得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树立直面挫折、积极乐观的态度。(指向学习目标 1,对应单元评价任务 1)2.通过分析战胜挫折的经历,小组合作探讨,探究如何战胜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指向学习目标 2,对应单元评价任务2)3.过践行生命宣言,归纳发掘生命力量的做法,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指向学习目标 3,对应单元评价任务 3)【课程资源】励志人物事迹,课本【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视频《“2022春夏上海时装周”牛钰走秀》。 在今年举办的“2022春夏上海时装周”上,有一位模特踩着一条机械小钢腿走完了猫步。 这名模特叫牛钰,她的走秀视频在微博热搜上挂了一整天。“又美又飒又坚定”“一个人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她擅长做自己”...网友和媒体评价她。 设问:牛钰为什么得到网友和媒体的盛赞? 学生分享,教师分析总结。 教师总结:像牛钰这样失去了一条腿,可能我们会把自己藏起来,不敢走在大家面前。但是她却自信、勇敢地走在大众面前,这正是我们与她的差别,正是生命力量、生命韧性的不同,我们更需要好好学习,增强自己生命的韧性。作为一个残疾人,牛钰的状态令人赞叹,她不怕困难,笑对生活的勇气和热情令人赞叹。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伟大、坚强和韧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增强生命的韧性。任务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任务二:合作探究,交流分享 一、生活难免有挫折 活动一:汶川地震受害者牛钰 2008年,11岁的牛钰在地震废墟下埋了三天三夜,她等来了救援,保住了性命,却永远失去了右腿。曾经是校田径队队员的牛钰再也不能在操场上奔跑,不能跳舞,不能骑车在大街上飞驰。不仅如此,为了保住左腿,她先后做了30多次手术。 设问: 1.请你猜想失去右腿的牛钰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2.你曾遇到过的最大挫折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生:略 师:生活中难免会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些阻碍、失败乃至失利,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挫折或许会让那个我们心理有所起伏,但正如有人所说:别沮丧,生活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就证明你挂了…… 所以我们要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挫折。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牛钰的经历,说出在地震中遭受失去右腿,不能跑步、跳舞等经历,进而概括出挫折的含义。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挫折,通过个人经历的分享,明白生活难免有挫折。 活动二:P105 探究与分享 情境1: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很久没有回家了,我真想他们。 情境2:考砸了,又挨批评了。 情境3:他们不理我,我好孤独。 设问: 1.以上情境中,你认为哪些是挫折?哪些不是?为什么?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想法是否一致? 生:略 师: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产生这些行为反应的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知和态度不同。所以对有的人挫折是垫脚石、而对有些人,挫折就会成为绊脚石。 挫折三要素 挫折情境:一般指构成挫折的外部情境或外在条件。 挫折认知:是人们对挫折情境的认识和评价。 挫折反应:是指人在挫折情境下产生的烦恼、焦虑、愤怒等负面的情绪感受,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相同情境的探讨,知道挫折并非纯客观的。 活动三:汶川地震幸存者牛钰 失去右腿的牛钰也曾悲伤失落过,也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但更多的时候她觉得自己能够等来救援,最终活下来,还是幸运的。 她对自己说“活下来多不容易啊,你更想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她在每年的5月12日为自己庆生,那不是她原本的生日,却是她重生的日子。 设问:同桌合作探究:牛钰“曾经”与“后来”的态度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地震“受害者”牛钰是如何变成“幸存者”的?这种转变意味着什么? 生:略 师: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产生这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改变心态我们就能将挫折变成垫脚石,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设计意图】牛钰面对挫折心态的变换让她从从受害者变成了幸存者, 说明面对挫折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就可以让挫折变成我们人生的垫脚石。 发掘生命的力量 活动四:与命运抗争的牛钰 从2008年到2018年,重生的她用了10年的时间去和自己右腿的假肢“和解”。为了躲避旁人异样的眼光,牛钰曾经用海绵和衣裤包裹住自己的假肢,也小心翼翼地藏起自己的残疾人身份,但是父母一直鼓励她好好锻炼、积极生活,不必勉强自己变得和从前一样,但要“努力地接受自己当下的样子”。如今的牛钰是一名短视频编导、摄影师兼职平面模特,在短视频平台上拥有85万粉丝。在这次走秀前不久,她还因为给自己的“小钢腿”装上闪亮的彩灯在夜色中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而上过一次热搜。网友说,她走路带光的样子“拽极了”,她说,为了8500万残疾人能被平等相看、温暖相待,“我会一直拽下去”。 设问:小组合作,智慧碰撞: 结合牛钰的经历,探究如何战胜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面对人生挫折,牛钰的经历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生:略 师: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怎样理解的面对和战胜挫折? ①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②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牛钰与残疾做斗争的过程,启发学生如何理性面对挫折,并与挫折做斗争。任务三:践行宣言,学以致用 活动五:战胜挫折我能行 为了让我们在挫折面前更坚强、生命更有韧性,你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分享?请说出你的行动宣言。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 我学会了…… 我懂得了…… 我需要提高……板书设计当堂小测1.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热播,带动了原著的大热。书中主人公一句“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再重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值得读者细细品味。这句话体现了( ) 人生难免会经历挫折 人们正是在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挫折是人生成长的财富,没有挫折就不可能成功 要想方设法回避挫折,遇到挫折要绕路而行 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山东日照某小区因疫情封控,两名外卖员和一名高中生意外滞留,刚开始被困时三人都有些郁闷。后来他们主动成为志愿者,承担起小区的环境消杀、发放物资等工作。网友纷纷为三个小伙点赞“你们都很棒”“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对此,你认为( ) ①人们对待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相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 ②三位小伙被点赞的原因是守护好自己的生命 ③当我们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④他们用善良、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同学们针对“增强生命的韧性”展开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发言: 每当遇到困难,我都会把他拆解成一块一块的小石头,解决一块,再看下一块,就不至于被困难打到。数学成绩不理想,我会在查缺补漏的同时,对每道错题做归因分析并重做。我的不懈努力收到了成效。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限,遇到困难可以问父母、找老师、寻帮手……只要不气馁,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的发言告诉我们( ) A.寻求别人帮助比自我奋斗,更能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B.只有经历挫折,才能获得生命成长 C.面对挫折,就会产生焦虑、难过等负面情绪感受 D.面对挫折,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掌握应对挫折的正确方法 4.山东烟台少年孙美平被评为2019年“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在颁奖典礼上,国家一级编剧任卫新老师赞扬孙美平:“小小美平,大大人物,很棒!” 孙美平的妈妈因为车祸肺部严重受损、高位截瘫,并且失忆,她给妈妈做饭、讲课、安排体能训练课程等,想尽办法,让妈妈充满希望地活下去。后来,爷爷又突发脑溢血,生活不能自理。孙美平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撑起多灾多难的家庭,她孝亲敬老的美德,得到了乡亲们的高度赞扬。 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面对坎坷与挫折,我们该如何像孙美平那样增强生命的韧性呢?作业布置 作业A:(侧重于基础巩固)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对增强生命韧性的理解。 作业B:(侧重于能力提升) 完成一份《挫折挑战计划书》,两周之后,班级内展示自己的计划书,交流自己的感悟及收获。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