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一、电阻1、如右图所示,改变灯泡的亮度,需要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一可以更换电池(改变电源电压),二可以更换导体,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即电阻不同2、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3、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4、单位换算:1MΩ=103KΩ;1KΩ=103Ω。5、决定因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6、种类:定值电阻、可变电阻(滑动变阻器、电阻箱。。。。。)7、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影响因素猜想:导体横截面积、导体长度、导体材料导体A/B分别接入电路,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比较导体材料对电阻影响导体B/C分别接入电路,长度、材料相同,比较导体横截面积对电阻影响导体B/D分别接入电路,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比较导体长度对电阻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种类有关,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而言,其长度越短,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类比水管对水流的阻力)电阻的大小还与导体温度有关(了解: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半导体;超低温情况下电阻突然减小为零的叫超导体)二、变阻器1、原理:改变电阻丝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材料与横截面积都不变)。2、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3、铭牌: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4、滑动变阻器示意图 结构简图 电路元件符号说明:涂有绝缘漆的电阻丝紧密缠绕在瓷管上,与划片接触部分的绝缘漆被刮掉,电阻丝通过滑片与金属杆连接使用:同上小同下大,一上一下有变化,靠近变小远离变大(指滑片距离下方接入电路的接线柱远近)其他变阻器: 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电位器:通过旋钮的旋转来调节电阻的大小三:欧姆定律实验: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不用小灯泡原因:小灯泡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不改变电阻R,调整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读取电压表和电留表的示数结论: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改变电阻R,调整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每次实验时电阻R两端的电压相同,读取电压表和电路表的示数结论: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成反比. R=U/I综上得出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I=U/R 变形 U=IR注意:欧姆定律针对同一导体,公式中单位均使用国际单位,电流I单位A,电压U单位V,电阻R单位Ω公式的理解: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同一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四、欧姆定律的应用1、实验: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作用: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不需要求平均值,因为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大,小灯泡变亮,灯丝温度变高,灯丝电阻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对于滑动变阻器接线:上方两个接线柱对滑动变阻器无影响,下方两个接线柱决定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若上方两个接入电路,相当于导线若下方两个接入电路,相当于全部接入若只有电流表 、定值电阻R0如何测电阻Rx A、S闭合测出R0的电流为I0U=I0R0B、再测出Rx的电流为IxU=IxRx则I0R0=IxRx解得:Rx=I0R0/Ix若只有电压表 、定值电阻R0如何测电阻Rx A、S闭合测出R0的电压为U0B、再测出Rx的电压为Ux由A由B联立解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