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第Ⅰ卷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第1至15题为道德与法治试题,第16至30题为历史试题。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A 17、B 18、C 19、C 20、BA 22、C 23、C 24、C 25、CC 27、D 28、A 29、C 30、B第Ⅱ卷共4小题,第31、32题为历史试题,第33、34题为道德与法治试题。31.(10分)(1)文件:《权利法案》; (1分) 发明者:斯蒂芬森;(1分)关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政治条件(或奠定政治制度等);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英国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2分)(2)实行征兵制,殖产兴业,提倡“文明开化”。(3分)(3)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改革;法律的颁布;科技创新等(写一点得一分,共3分)32.(1)哥伦布;B。(2分)黄金;麦哲伦;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航行。(3分)(2)事件:三角贸易(或黑奴贸易)(1分)认识: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血腥性、残酷性。(1分)(3)评卷要求:开放题,史实、观点言之有理即可。史实两点,各1分,观点1分。示例1:科技发展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观点1分)17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欧洲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史实1分)从18世纪30年代提高织布速度的“飞梭”开始,在半个多世纪内,通过珍妮纺纱机等一系列发明,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史实1分)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史实1分)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更快地向纵深发展。(史实1分)示例2:工业革命推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和传播。(观点1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史实1分)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史实1分)示例3: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政治条件。(观点1分)英国光荣革命以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生。(史实1分)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自由民主的思想,为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史实1分)2023年初三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 参考答案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D B C B B A C B B C C B C B A文字题33.(1)党中央提出立法建议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要坚持党的领导;草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同时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利于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也体现我国发展协商民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由“全国人大通过”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我国的全过程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点1分,共4分)(2)小美观点正确。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该法的出台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因此是一部良法。(2分)小宇观点片面。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该法以法治的方式规范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爱国主义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引导人们自觉爱国守法。(2分)34.(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凝聚精神动力;要增强文化自信,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要面向未来,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点1分,共4分)(2)创新是国家命运所系,智能创新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智能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这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新能增进人类福祉,可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点1分,共4分)(如果只写“创新是国家命运所系、改革开放的生命、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创是决定性因素、创新改变生活”,1点不给分,2点给1分,4点给2分。答案应落点在意义上。)(3)实现中国梦需要弘扬中国精神;需要凝聚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应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做自信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对发展有信心;应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并通过实干和奋斗去实现梦想;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民族共同繁荣,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1点1分,共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