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第 五 章 项目投资决策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固定资产的概念、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固定资产投资的程序、现金流量分析的基本内容,熟悉项目风险分析的方法,学会投资评价方法的应用,掌握投资评价的基本方法。第二节 项目投资决策的评价指标5.2.1 动态分析法5.2.2 静态分析法5.2.1 动态分析法1.净现值法2.净现值率法3.现值指数法4.内部收益率法1.净现值法净现值(NetPresentValue,缩写NPV)是指投资项目营运期获取的报酬按资金成本或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折算为现值,减去初始投资额现值的差额。净现值的基本公式是:式中:i为该项目的行业基准折现率;(P/F,i ,t)为第t年、折现率为i的复利现值系数。采用净现值法评价投资项目的判断标准如下:1)单项决策时,若NPV≥O,则项目可行;NPV2)多项互斥投资决策时,如果投资额相等,且净现值大于零的投资项目中,选择净现值较大的投资项目。净现值的计算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全部投资在建设起点一次性投入,建设期为零,投产后各年的现金净流量均相等,则构成普通年金形式,此时有:净现值=-原始投资额十投产后各年净现金流量×年金现值系数2)全部投资在建设期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为零,投产后每年的营业现金净流量 (不含回收额)相等,但终结点第n年有回收额Rn,此时净现值可按两种方法计算。方法一:将1~(n-1)年每年相等的经营净现金流量视为普通年金,第n年的净现金流量视为第n年终值。公式如下:方法二:将1~n年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按普通年金处理,第n年发生的回收额单独作为该年终值。公式如下:3)全部投资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为s,投产后每年的营业期现金净流量 (s+1) ~n年均相等,则后者具有递延年金的形式,此时的净现值计算公式为:4)全部投资在建设期内分次投入,投产后(s+1) ~n年每年营业期现金净流量相等,此时净现值的计算公式为:净现值法主要优点有:1)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增强了投资经济性评价的实用性。2)完整地考虑了项目计算期内全部现金流量,体现了流动性与收益性的统一。3)考虑了投资风险,项目投资风险可以通过提高贴现率加以控制。净现值的缺点主要有:1)净现值是一个绝对数,不能从动态的角度直接反映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率,在进行互斥性投资决策,投资额不等时,仅用净现值往往无法确定投资项目的优劣。2)净现值的计算比较复杂,且较难理解和掌握。3)净现值的计算需要有较准确的现金净流量的预测,并且要正确选择贴现率,而实际上现金净流量的预测和贴现率的选择都比较困难。在实务中,确定投资项目的贴现率的方法有:1)以投资项目的资金成本作为贴现率。2)以投资的机会成本作为贴现率。3)根据投资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贴现率。例如,在计算项目建设期现金净流量的现值时,以贷款的实际利率作为贴现率;在计算投资项目营业期现金净流量的现值时,以全社会资金平均收益率作为贴现率。4)以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贴现率。净现值率是指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占原始投资现值总和的百分比指标(记作NPVR)。计算公式为:净现值率=投资项目净现值/原始投资现值×100%为原始投资现值合计。2.净现值率法净现值率是一个贴现的相对量评价指标。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投资项目评价的标准是:当NPVR≥0,则项目可行;当NPVR<0,则项目不可行。净现值率法优点有:(1)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2)可以动态反映项目投资的资金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缺点是:(1)不能直接反映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率;(2)在资本决策过程中可能导致片面追求较高的净现值率,在企业资本充足的情况下,有降低企业投资利润总额的可能。3.现值指数法现值指数法亦称获利指数法(ProfitabililyIndex,缩写PI), 是指投产后按行业基准收益率或企业设定贴现率折算的各年营业期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合计 (可简称报酬总现值)与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 (投资总现值)之比。用公式表示为:从净现值率和现值指数的定义可知这两个指标存在以下关系:PI=l+NPVR从现值指数法与净现值法的计算原理来看,这两种方法存在以下的联系:(1)现值指数法与净现值法的本质相同,特别是在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时,采用这两种方法将得到相同的结果,因为如果一个投资项目的NPV>O,则一定有PI>1。(2)两者都着眼于现金净流量及其资金时间价值,都需要准确地预测投资项目有效期内的现金净流量。(3)在原始投资额不同的两个方案之间进行决策分析时,采用现值指数法与净现值法进行评价,所得结果可能不一致。4.内部收益率法内部收益率 (InternalRateofReturn,缩写为IRR)又叫内含报酬率,是指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简而言之,能使投资方案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就是该方案的内部收益率,是投资项目实际可以实现的收益率。显然,内部收益率IRR满足下列等式:内部收益率可以分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计算:1)当建设期为零,全部投资于建设期起点一次性投入,营业期间各年现金净流量相等,可采用简化方法计算:(1)先求年金现值系数C。由内含报酬率的定义可知:各年NCF×年金现值系数=原始投资额现值所以年金现值系数C=原始投资额现值/各年NCF(2)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如果在期数为n的行中恰好找到等于上述数值的年金现值系数C,则该系数所对应的贴现率即为所求的内部收益率。(3)如果在年金现值系数表中无法在期数为n的行中找到与(1)计算出的数值相等的年金现值系数C,则可在期数为n的行中找出与之相邻的两个临界年金现值系数Cm和Cm+1及其相应的两个折现率rm和rm+1,然后采用内插法近似计算该投资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缩小误差,按照有关规定, 和之间的差不得大于5%.2)各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时,可用逐次测试法该方法的计算步骤如下:先估计一个贴现率,并用其计算投资项目的净现值。若净现值等于零,则该贴现率即为投资项目的内含报酬率,计算终止。若净现值大于零,即表明原先估计的贴现率低于该方案的内含报酬率,应提高贴现率,再进行测算 (贴现率提高的幅度应该视己经计算出的净现值而定,即如果已经计算出的净现值越大,则贴现率提高的幅度就应该越大);反之,若净现值小于零,则表明原先估计的贴现率高于该项目的内含报酬率,应降低贴现率,再进行测算 (贴现率降低的幅度也应该视计算出的净现值而定)。经过若干次的重复,最终一定会找到使净现值由正到负的两个相差不是很大的贴现率。然后用插值公式计算出IRR。5.2.2 静态分析法1.静态投资回收期2. 投资收益率1.静态投资回收期静态投资回收期简称回收期 ,是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计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它代表收回投资所需要的年限。回收期是反指标,回收年限越短越好。回收期包括两种形式: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记作PP)和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记作).显然,PP= + S1) 每年的营业现金净流量 (NCF)相等,原始投资一次支出,则投资回收期可按下式计算:投资回收期=投资总额÷年现金净流量2)每年的营业现金净流量不相等,那么,计算回收期要根据每年末尚未收回的投资额加以确定。如果现金流入量每年不等,或原始投资是分几年投入的,则可使下式成立的n为回收期:式中,Ik为第K年的现金流入量;Ok为第K年的现金流出量。应用静态投资回收期法的决策规则是:1)确定一个要求达到的回收期E,作为判断的标准。2)方案的PP≤E,为可行方案;否则,为不可行方案。3)对采纳与否的投资决策而言,PP≤E时,即采纳,否则即拒绝;对互斥选择的投资决策,在可行方案中,选择投资回收期最短的方案。静态投资回收期法的优点是:概念易懂,计算简便,并可促使企业尽快回收投资,减少风险;缺点是: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更没有考虑投资期满后的现金流量状况而难以全面衡量方案的经济效益。正因为其明显的缺陷,所以静态投资回收期法只作为辅助性的决策方法使用,一般应用于项目的初选评估。2. 投资收益率这种方法计算简便,应用范围很广。计算时使用会计报表上的数据,公式:投资利润率=年平均利润额÷投资总额×100%会计收益率的决策标准是:投资项目的会计收益率越高越好。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掌握,且该指标不受建设期的长短、投资的方式、回收额的有无以及净现金流量大小等条件的影响,能够说明各投资方案的收益水平。缺点为:1)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不能正确反映建设期长短及投资方式不同对项目的影响。2)该指标的分子分母其时间特征不一致 (分子是时期指标,分母是时点指标),因而在计算口径上可比基础较差。3)该指标的计算无法直接利用现金流量信息。谢谢,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