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国家要复兴,乡村必振兴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刘沈厅,是四川眉山首位985硕士职业农民,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专利大奖。2016年底,他回到家乡承包了130亩土地,种猕猴桃和晚熟柑橘。由于技术匮乏,猕猴桃被有机肥“烧”死。他决心求新求变,自主研发专利技术解决种植难题,还免费在四川省超五千亩的果园进行推广试用。目前,他的年销售收入达百万元以上。有人认为刘沈厅名校硕士毕业回乡种地,实在“掉价”“失面子”;有人认为刘沈厅这样的“学霸”当农民,是“大材小用”,还有人认为刘沈厅返乡创业,是高校毕业生最好的“就业示范”。对此,你怎么看?请写—篇文章,参与《时代青年》杂志社举办的“新时代·新青年”主题征文。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于2月21日发布,这是第18个指导“三农”(农业、 农村、农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街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18年来,中央1号文件始终聚焦在三农领域,既谋当前,又谋长远,擘画了新时期乡村振兴和“三农”发展新图景。民族要复兴,重在乡村,乡村要振兴,重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从2016年开始,许多省份先后推行定向乡村医生、定向乡村教师、定制乡村干部乡村人才培育工程,专门拨出招生计划。 请以“用青春的热情点亮乡村”为主题,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 乡村人才培育工程中大一在读学生李建农回高中母校,要向高三毕业生作招生宣传演讲,结合上面材料,以李建农的名义写一篇演讲稿。 (2) 乡村人才培育工程高校专场招生宣传会将在振淮中学举行,届时多所高校招生老师、2021年高考考生及考生家长将参加会议。请你以该校学生会主席的身份,为招生宣传会写一篇开场主持词。 (3)振淮中学高三9班学生李建农想要报考“乡村人才培育工程”相关高校,请结合上面材料,以李建农名义,向高校招生办写一-封自荐信。 (4)振淮中学高三9班学生李建农想要报考“乡村人才培育工程”相关高校,请结合上面材料,以班主任的身份,为他向高校招生办写一封推荐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抗战时期,许多知识青年奔赴延安,他们自愿脱下西装皮鞋,扔掉口红、高跟鞋,穿上了八路军军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刻苦学习政治、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深入到各条战线,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材料二:改革开放初期,各行各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者的踊跃参与,伴随着打工潮的兴起,大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年涌入城市勇敢追梦,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城乡经济的大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乡村的空心化。材料三:2018年6月,习近平在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干部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使命。时值建党100周年,强国中学特拟开展一系列活动,请你根据活动内容完成以下任一写作任务:(1)校团委将开展“青年人应该到哪里去”演讲活动,请据此写一篇演讲稿。(2)结合自己的生涯规划,给你将要投身的领域中的一位杰出人物写一封信。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③耕与读又不可偏废,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清·张履祥《训子语》)④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顽固和落伍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费孝通《乡土中国》)⑤所有大规模农场的经营都是为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中追逐利润,农场主对本国是否存在大规模饥饿并不关心。例如农业资源丰富的巴西存在着大规模饥饿现象。(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班级计划举行学习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讨论会,请结合以上五则相关材料中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经过艰苦卓绝、披荆斩棘的八年奋斗,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取得全面脱贫的伟大胜利。获得脱贫攻坚奖的部分代表登上了2021年春晚舞台,过去他们把青春乃至生命奉献给了祖国的脱贫攻坚伟业,今天他们征程未尽——全国工商联下派的定点扶贫挂职干部郭峰说:“我们民营企业支持乡村振兴共同赋予的使命没有终点。”河南周口市税务局驻太康县马场镇村第一书记韩宇南说:“我们第一书记,要继续在乡村振兴中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广西柳州市融水县安陲乡江门村村干部杨宁说:“我们村干部要继续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军医朱振宇说:“没有村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健康,我们要用医疗技术为乡村振兴加油。”贵州铜仁松桃苗绣第七代传承人石丽萍:“我要用传统手工艺为美丽乡村建设增光添彩。”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关于“乡村振兴”怎样的思考?请以“‘乡村振兴’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例文: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新时代·新青年”主题征文985大学硕士,毕业后会选择什么工作?四川小伙刘沈厅的选择出乎不少人意料。前两年他回到家乡四川眉山,种起了猕猴桃和晚熟柑橘。几经磨砺,如今年销售收入已达百万元以上。“硕士务农”的新闻,也引发热议。硕士毕业当农民,真屈才了吗?此前“海归硕士务农”的消息,也一度被视为反面教材,“读书读傻了”“浪费资源”等说法不绝于耳。可仔细想来,名校学霸和职业农民的角色并不冲突。这些年中国农村变了模样,农民也不再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需要掌握专业、全面以及紧跟时代的技能。比如搞养殖、种植,不仅要善于利用新技术,同时也要掌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手段,打得响品牌、搞得起产业。一言以蔽之,“新农人”真不是那么好当的。“农虽旧业,其命维新。”眼下,广大乡村有两个颇具反差的现实。一方面,机械化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乡村发展蒸蒸日上。另一方面,乡村人才短缺比较严重,人员学历、职称、能力等跟不上发展需求。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不仅有知识、有朝气,更敢想敢干,选择回乡创业不仅值得点赞,更大有可为。就拿刘沈厅来说,他不仅用做科研的精神和态度去种地,同时又积极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家乡人,用双手改变自己和身边人的命运。从“新农人”到“兴农人”,农民这份职业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浇灌着丰饶的土地,也浇灌着青春与梦想。再进一步看,一直以来,名校毕业生的职业选择,每每都能引发热议。前有北大才子卖肉遭群嘲,后有清北生应聘街道办被质疑,似乎只有那些看上去光鲜亮丽的职业,才能匹配社会对名校生的期待。可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之别。怀揣一股热情,踏踏实实做自己喜欢的事,任何时候都值得肯定。那些僵化的“择业观”“成功观”,以及功利的“社会期待”,终会被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奋斗案例击破。2020年国庆假期,影片《一点就到家》收获了不少好评。三个年轻人从大城市回到乡村创业的故事,让很多人颇为触动。从电影到现实,刘沈厅们的经历,在让当代年轻人看到更多人生选择的同时,也又一次传递出一个真谛:行行出状元、人人能成才。这是时代的馈赠,也是时代的幸事。【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审材料:这是一道基于交际情境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取自新近主流媒体新闻报道。四川眉山首位985硕士职业农民刘沈厅返乡种地,引发人们热议。这一社会现象,值得关注、反思与讨论。材料是一个叙事性的材料。写作此种类型材料作文,须梳理材料所述事件的来龙去脉,抓住主要当事人的行为立场、思想性格,及其相关时代与社会语境。该材料涉及的关键词有“硕士职业农民”“回到家乡”“自主研发”,由此可以引申出青年才俊、乡村振兴、自主创业、创新开拓等关联要素,然后根据材料后的争议意见(意见包含褒贬两类),考生可以展开具体辩驳、论析。该材料作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较强的思辨性。写作手法上,以驳论或破立结合的方式为佳。审任务:“对此,你怎么看?”说明考生应该从对刘沈厅选择的评论入手,谈对于青年就业的看法。“新时代·新青年”主题征文,注意要围绕这个主题来写,关键在于“新”字的解读,这就意味着刘沈厅的选择已经跳出了名校毕业生就业“高大上”的窠臼,属于“新时代”的“新青年”的“新选择”。【立意】1. 振兴乡村,青年担当;2. 小康时代新青年的新精神;3. 职业无贵贱,贡献有高低。【素材】1. 有句话大家应该都听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实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潜力跟发展,没前途的不是这个行业本身,而是从事行业的人。就算是捡破烂,你会捡,年入百万千万也不是问题。最怕的就是,你从事了某个行业,但在这个行业你没自己的见解跟领悟,说白点就是没擅长的点,那你还怎么指望,这个行业反哺给你呢?就像这个新闻里说的, 同样都是农民的身份,为啥他可以年销售收入百万以上?说到底就是,知识,脑子里有东西,有自己的想法,构思,见解,不会因为自己处在某个不被看好的行业而放弃努力丧失信心。你还以为现在的农民,只是种种地那么简单?现在这个时代,电商创业环境加持了,已经改变了原本的农业生态结构。我们以前想象的那种农民职业,种地,早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2. 创业多年,刘沈厅也从最初的一个人艰苦奋斗,逐步发展为抱团发展,实现了从“新农人”到“兴农人”的蜕变。彭山水果产业接近17万亩,涵盖葡萄、柑桔、猕猴桃等多个品类,规模大,但在技术规范、信息对称方面还有差距。2019年,刘沈厅联合11家行业带头人,发起成立了彭山区果业商会和微梦志愿服务队,探索出信息互联互通、产业共荣共生的新模式,服务650余名农场主,面积近6万亩。并发起人才培育“双百计划”,培养100个行业带头人,影响100个大学生服务三农。3. 985大学硕士、公益团队创始人、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和国家专利大奖……当你拥有这些光环的时候,你会选择做什么工作?出国深造,还是进大企业当工程师?这样一个出色的年轻人,他的选择让人有些意外,回乡当农民! 从“门外汉”到“土专家”,他自主研发“冬季晚熟农产品双层绝热防霜冻袋”等专利技术解决种植难题;从“新农人”到“兴农人”,他成了职业农民的“领头羊”。他,就是刘沈厅——四川眉山第一个有985高校硕士学位的职业农民。2.例文: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各位老师、高三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本校2020年的毕业生,我叫李建农,现为乡村人才培育工程中大一学生。今天我想要向学弟学妹们谈谈我的选择,谈谈我对于乡村振兴的看法。我认为,乡村振兴,才能成就美丽中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从根本上说,是乡土性的”,一个个兼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才会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立体中国。由此看来,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乡村振兴刻不容缓。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我们青年应有大作为,大抱负,自觉主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领袖曾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响应领袖的号召,我国涌现出一批为乡村建设做贡献的积极分子——“世界菌草技术之父”林占熺,致力推广菌草技术、带领农民种菇致富;“大学生村官”翁新强,放弃高薪重回大山、发展产业脱贫,为乡村振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可以绕道走,也可以迎难而上。后者的选择让理想有了钙,灵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台。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理想种到土地上,是最正确的报效祖国的方式。青年强则国家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我们应参与乡村建设,为祖国发展无私奉献。农业乡村如今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2018年更有280万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参与乡村建设是青年锤炼坚强意志的过程,是回报祖国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最好舞台。我们应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放飞青春梦、实现中国梦。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擂响,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绝不是一句空口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切实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学弟学妹们,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农村广阔天地,青年大有作为。我期待大家加入乡村人才培育工程,我们一起为乡村振兴助力!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详解】本题考查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材料以2021年中央1号文件入手,展现了国家对于农业、农村建设的重视。而农业要发展,农村要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加入。因此国家采用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去大显身手。这则题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于投身农业、新农村建设有正确看法。题目给了四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以乡村人才培育工程中大一在读学生李建农的身份给母校高三毕业生做宣传演讲。学生可以从李建农的自身选择出发,谈自己选择加入乡村人才培育工程的心得体会,谈大学期间对于建设新农村的新认识等,要以情动人。第二个任务是以该校学生会主席的身份为乡村人才培育工程高校专场招生宣传会写开场主持词。这个任务要立足自己的身份,以介绍乡村人才培育工程为主,目的是唤起学生的兴趣,还要注意主持词的一般表达格式。第三个任务是以高中学生的身份向高校招生办写一-封自荐信。这样的自荐信,应当表达对“乡村人才培育工程”的认识,表达立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决心等,以达到自荐的目的。要注意书信的格式。第四个任务是以高中班主任的身份为学生向高校招生办写一封推荐信。这样的人物身份应当以介绍学生情况,表达他对于投身农业、农村建设的向往为主。还要注意书信的格式。【立意】1. 乡村振兴要写好“人才”这篇文章;2. 用青春热血建设美好新农村;3.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素材】1.(名言名言)农村是一片广阔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毛泽东)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习近平)2.(人物型)33岁的撒宗朋是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职公务员。3年前他主动请缨,成了吉林省大安市红岗子乡南岗子村驻村第一书记。打那天起,撒宗朋自掏腰包做了印有自己姓名和手机号的陶瓷杯,挨家挨户上门送水杯,和村民拉家常。走遍村里227户人家,他记住了村里大大小小的事,也让村民们记住了他。大安市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他深入了解后发现,致贫原因之一是农民守着盐碱地,种植玉米产量低。他鼓励大家将黄菇娘、蒲公英等经济作物进行轮作。如今黄菇娘产业年销售额达360万元,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500元。南岗子村脱贫了,撒宗朋也成了村民的“主心骨”。3.(精彩片段)新农村需要新乡贤。优秀人才不下乡,再多的扶贫资金也没有意义。人的问题,才是整个脱贫攻坚中最关键的问题。脱贫攻坚固然要关注钱、关注物、关注脱贫的精准和具体指标,但我们应该清晰地知道,如果没有人,没有人才,再多的钱砸下去都是白砸。即使今天脱贫了,明天还可能返贫;即使今天繁盛了,明天还可能再衰落。因此,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参与脱贫攻坚的工作,如何让这些人才留在乡村,怎么制定出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的好政策,需要认真研究。3.例文:艰苦之地,更需吾辈大展宏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时值建党100周年,校团委举办此次活动,我演讲的题目是《艰苦之地,更需吾辈大展宏图》。到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建党百年的革命者的崇高使命,当代青年更应该具备这样的思想素养和行动准则。李大钊曾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假如把历史比作一条蜿蜒的山路,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这条路上错错落落地奔跑、行走。当接力棒传到下一代人手里,时代会给出全新的考题。而如今接力棒已到我们21世纪的青年手上,作为即将跨入大学的青年人,我们应该到哪里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从一百年前五四青年的振臂一呼,八十年前英雄儿女浴血奋战,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九十年代追梦人下海创业,再到即将步入成年的“00后”,无论什么时代,青年总怀着最纯真、最朴素的希冀,都渴望在时代的大潮头中流击水。我们深知时代重任在肩,每个个体都展现着无与伦比的坚毅、从容与果敢。我们要接力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李克强总理这样说:“国难不可低估,信心不容动摇。”的确,国际形势波诡云谲: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公平效益亟待落实,民生福祉有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急待加强,脱贫攻坚仍需再接再厉……时代的命题困难,时代的任务艰巨,我们责任之重,不可停歇。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在伟大实践中成就自己。好在,我们青年一辈也一直令世人欣喜。北大女生宁玺远赴亚丁湾护航,怀揣着“万里赴戎机”的壮志:“你退后,让我来”,27岁的杜富国为人民扫除雷患:“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年仅29岁,被誉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平均年龄不足35岁的长征七号科研团队,梦想着探寻宇宙深处的灿烂星空……不计其数的青年,向时代证明,奋斗、拼搏这样的字眼永远出现在青年词典的第一页。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耶鲁大学毕业生秦玥飞拒绝百万年薪回国当“村干部”:北师大研究生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返回家乡深入脱贫一线。为了抗击新冠疫情,无数医护人员告别妻儿老小,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武汉疫区,深入一线,与病毒作战,和疫情抗争。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北大毕业生宋玺应征入伍,成为中国赴亚丁湾护航编队的第一名女陆战队员:博士毕业生韦慧晓应征入伍,成为辽宁舰上的一名女军官。尽管工作条件艰苦,但是他们知道,只有投身伟大实践,才能砥砺意志品格,练就过硬本领,成就伟大事业。吾辈青年,要如梁启超先生笔下的乳虎与鹰隼,永远怀揣着一颗好奇的心, 胸怀中永有责任与担当,行囊里永驻好学和坚韧,在追梦的时代巨幕下大展宏图,积极作为。朋友,请坚信:不舍昼夜的岁月,总会为风雨兼程的人,敞开一道希望之门。我们,应该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万水千山只等闲,快马加鞭未下鞍。艰苦之地,更需吾辈大展宏图!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审题】作文题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具体材料,第二部分为写作任务指令。第一部分是前三段,共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主要内容是抗战时期知识青年奔赴艰苦的延安做出了艰苦的贡献,指出青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要勇于担当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第二材料是改革开放时期青年人紧跟时代的步伐,融入改革大潮,但造成乡村的空心化。第三则材料是习近平讲话中强调鼓励人才扎根基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能统一三则材料的观点是“青年的追求顺应时代要求,能将个人追求同民族、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追求是最有价值的”。审题时要两者兼顾,仔细审读。本次作文围绕“青年人应该到哪里去”,来谈“提升自我”“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时代需求、国家命运前途相统一”等皆可。写作的具体任务是以一个即将跨入大学的青年人的身份,针对“青年人应该到哪里去”这一时代课题,在班级群中跟同学们分享感悟与思考。材料紧扣“立德树人”的命题理念,引导青年人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并为之奋斗,从而提升生命价值,实现生命超越。本作文紧扣当下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采用新材料+情境化+任务驱动的命题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规划观,注重培养其社会责任意识,体现了对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的落实。【立意】(1)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2)让青春与时代同频;(3)传递青春圣火,高扬时代风帆;(4)青春之花绽放于祖国需要之;(5)让青春跟上时代的步;(6)青年,时代的舞者;(7)听从时代的召唤。【素材】(1)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唯有弄潮儿能勇立潮头,唯有奋斗者能乘势而上。李大钊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勇于奋斗的时代弄潮儿应脚踏实地,恪尽职守,成就伟业。(2)不畏艰险,迎难而上。面对病毒肆虐的疫情,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英勇奋战,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医生护士就是战士。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8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不辞辛劳、不惧风险,第一时间奔赴武汉;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仍战斗在最前沿。大医精诚,大爱无垠,广大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激励当代青年战胜困难,砥砺前行。 (3)鲁迅先生曾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青春无边,奋斗以成,知难而进,勇于担当。 (4)周国平说:“无所投入可悲,无所坚守可叹,二者兼有,则或可成为时代的弄潮儿。”(5)郑燮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迈入新时代的中国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梦工厂”,为绽放青春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要砥砺意志,坚守本心,埋头苦干,永不懈怠。新时代青年应克服困难,开拓创新,崇尚实干,笃定前行。扬起奋斗风帆,坚定正确航行,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4.例文: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一些乡村也发生巨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路变宽了,产业变多了,居住环境变好了,文化设施也多了,乡村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有活力。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曾说,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发展农业,就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从根本上说,是乡土性的”,一个个兼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才会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立体中国。由此看来,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乡村振兴刻不容缓。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广大青年应有大作为,大抱负,自觉主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领袖曾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响应领袖的号召,我国涌现出一批为乡村建设做贡献的积极分子——最美村干部秦玥飞放弃了在美国工作的机会,毅然回乡改善村民生活;“骑手”女司机严克美辞去上海工作,在崇山峻岭中骑出一番天地,为乡村振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可以绕道走,也可以迎难而上。后者的选择让理想有了钙,灵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台。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理想种到土地上,是最正确的报效祖国的方式。青年强则国家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我们应参与乡村建设,为祖国发展无私奉献。农业乡村如今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2018年更有280万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参与乡村建设是青年锤炼坚强意志的过程,是回报祖国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最好舞台。我们应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放飞青春梦、实现中国梦。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擂响,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绝不是一句空口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切实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作文材料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中心,列举了五则材料,第①则材料强调了农业的基础性作用,也从侧面反映了乡村振兴的必要性;第②则材料强调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第③则材料是“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一古训的演化,强调发挥文化的作用,以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第④则材料强调乡村振兴要有锐意改革的精神,有忧患意识;第⑤则材料强调“三农”的发展需要坚持公益性,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置人民利益于不顾。任务驱动为写一篇在专题讨论会上的发言稿,要求考生结合其中一则或多则材料就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展开论述。需要注意的是,写作要符合发言稿的格式要求和专题讨论会的情境要求。【立意】①勿让利益竞逐,破坏发展之基;②因时而变愈长久,固步自封无未来;③行有耕读勿偏废,衣食礼义应并举;④乡村振兴,文化先行;⑤耕养结合,顺时而动;⑥重农利民需变通;⑦立足农本图振兴;⑧兴农还须新耕读。【素材】1、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人才而不是人。有人说农村振兴的关键在乡村学校,因为只要乡村学校学生多起来了,整个农村的人口也会多起来。比起学生都去外地,去城市学习,导致空巢老人、空心村等出现,子女在乡村读书,老人会留下来带孩子,在外打拼的人就会留一份念想,逢年过节回到家乡,鸡鸣犬吠、炊烟袅袅,乡村就会欢腾。可,有谁会想到,如果乡村教育提不高质量,与城市教育教学质量差距太大,又有多少父母愿意把孩子留在乡村学校呢?所以,即便是乡村学校,也同样需要教师人才。2、作为乡村振兴的“引路人”,基层干部要勇挑重担,负重前行。乡村振兴的关键要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当前,农村最大的困惑就是农产品“价值不高”。很多村民都有这样的认同:在外面务工一个月挣5000元,拿回家买粮食,可以买好几千斤,都够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口粮了。这也是为什么还有五六十岁的村民也要外出务工而不愿意留守农村的原因,也是成片沃土丢荒的原因。基层干部要紧紧围绕“增收”这个中心,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引导和帮助村民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调整农业结构,向土地要质量,“点土成金”;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开办农家乐、观光园、采摘园等,多渠道发展产业经济;同时,营造宜商环境,让企业看到“钱景”,鼓励本土人才和吸引成功人士回乡发展养殖、种植业,创办工厂。田野充满希望,乡村振兴也就指日可待了。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乡村振兴战略如火如荼推进的大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途径。不少“最美乡间小路”以其独特的田园风光、文化风情成为城里人向往的“远方”。许多地方的乡村旅游因此而风生水起,获得了长足发展,日益成为农村美、产业旺、农民富的重要途径。7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包括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古北口村在内的320个村庄榜上有名。5.例文:乡村振兴 成就美丽中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脱贫攻坚部分代表的话犹在耳畔,他们的为乡村振兴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这也激励着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从根本上说,是乡土性的”,一个个兼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才会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立体中国。由此看来,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乡村振兴刻不容缓。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广大青年应有大作为,大抱负,自觉主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领袖曾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响应领袖的号召,我国涌现出一批为乡村建设做贡献的积极分子——“世界菌草技术之父”林占熺,致力推广菌草技术、带领农民种菇致富;“大学生村官”翁新强,放弃高薪重回大山、发展产业脱贫,为乡村振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可以绕道走,也可以迎难而上。后者的选择让理想有了钙,灵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台。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理想种到土地上,是最正确的报效祖国的方式。青年强则国家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我们应参与乡村建设,为祖国发展无私奉献。农业乡村如今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2018年更有280万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参与乡村建设是青年锤炼坚强意志的过程,是回报祖国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最好舞台。我们应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放飞青春梦、实现中国梦。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擂响,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绝不是一句空口号。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切实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道作文题目时代性很强,立意多元,侧重于考查青年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了解以及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非常契合了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所给材料中,第一部分着重指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但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征程。第二部分具体列举脱贫攻坚奖的部分代表的感言,他们表示要继续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材料综合起来,很明显是在呼吁广大青年到农村去,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只有更多的有志青年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各显其能,才能很好地实现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乡村振兴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青年应肩负起新时期的历史使命担当,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农村、基层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放飞青春梦、实现中国梦。据此,考生可以论述乡村振兴的意义与价值、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等等。任务要求是以“‘乡村振兴’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写出自己对“乡村振兴”的思考。考生不能脱离这一主题,要结合当今时代背景,写出自己独特的思考。【立意】1.用青春热血建设美好农村;2.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3.千年夙愿今梦圆,乡村振兴谱新篇;4.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书写新的人间奇迹;5.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素材】1.优秀人才不下乡,再多的扶贫资金也没有意义。人的问题,才是整个脱贫攻坚中最关键的问题。脱贫攻坚固然要关注钱、关注物、关注脱贫的精准和具体指标,但我们应该清晰地知道,如果没有人,没有人才,再多的钱砸下去都是白砸。即使今天脱贫了,明天还可能返贫;即使今天繁盛了,明天还可能再衰落。因此,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参与脱贫攻坚的工作,如何让这些人才留在乡村,怎么制定出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的好政策,需要认真研究。但凡建设得好的地方,正是因为有了人才——或是本地的人回来了,或是外面的人引入了,他们在这里成为新乡贤,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有尊严,也给这些地方注入了长久的生命力。2. 33岁的撒宗朋是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职公务员。3年前他主动请缨,成了吉林省大安市红岗子乡南岗子村驻村第一书记。打小在城里长大的他是个农村“小白”。刚驻村时,他主动与忙碌的村民“套近乎”:“阿姨,这黄瓜往哪卖啊?”一句话引来捧腹大笑。原来,绿油油的长条蔬菜是绿皮茄子。打那天起,撒宗朋自掏腰包做了印有自己姓名和手机号的陶瓷杯,挨家挨户上门送水杯,和村民拉家常。走遍村里227户人家,他记住了村里大大小小的事,也让村民们记住了他。大安市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他深入了解后发现,致贫原因之一是农民守着盐碱地,种植玉米产量低。他鼓励大家将黄菇娘、蒲公英等经济作物进行轮作。如今黄菇娘产业年销售额达360万元,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500元。南岗子村脱贫了,撒宗朋也成了村民的“主心骨”。3. 鹦歌岭团队27名大学生,五年坚守,坚守理想信念,奉献青春,在海南中部山区,建立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负责林区管理,搞科研调查。经常带几十斤的帐篷设备及粮食进山进行几天到十几天的科研工作,他们不仅保护了多种濒危物种,还发现了很多之前没有记录的新物种。从最初的六个人到二十多人的团队,用勤劳和智慧,换来了鹦哥岭上人与自然的和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高尚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