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单元知识链接【单元学习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2.能区分观点与材料,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学习常见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了解驳论的特点,体会议论文逻辑严密、思辨性强、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3.培养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和大胆设想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单元总体分析】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思考与创新。洛克说:“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价值就在于有思想。本单元所选议论性文章,或针砭时弊,阐释公理正义;或谈论学术,探讨做人的道理,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每篇课文观点明确,论述严密,论证方法灵活多样。这些文章可以使学生思想得到锤炼,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所著的一篇杂文,批驳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调,用事实证明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怀疑与学问》是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一篇议论文,他反复论证了怀疑与学问的关系,提出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的精神”这一论点,从“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个方面展开论证。《谈创造性思维》是美国著名的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一篇议论文。文章谈了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问题,并告诉我们:要想发挥创造力,就不要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要学会运用知识,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创造宣言》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著。文题是“创造宣言”,但这里讲的不是一般的创造,其话题范围是教育问题,是在教育育人这个领域里讲创造。文章列举了古今中外大量创造成功的实例,用事实说话,极有说服力。开头由造神、造石像、造爱人三种现象引出论点:我们的教育应是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号召师生共同创造,就要破除种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有破才有立,批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理由,自然引出“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的结论;最后对创造之神的呼唤,表达出献身创造的强烈愿望。【单元知识梳理】一、字词玄虚( xū) 笼( lónɡ)罩脊( jǐ)梁 诬蔑( wū miè)渺( miǎo)茫 家谱( pǔ)倘( tǎnɡ)若 搽( chá)顾颉( jié)刚 臂( bì)如启迪( dí) 塾( shú)师步骤( zhòu) 懒惰( duò)大儒( rú) 压榨( zhà)渊( yuān)博 创( chuànɡ)意行之有效( xiào) 探( tàn)求机械( xiè) 懦( nuò)夫樵( qiáo)夫 六贤祠( cí)烟囱( cōnɡ) 镰( lián)刀玄奘( zànɡ) 屋檐( yán)经石峪( yù) 趋( qū)向剃( tì)头 灌溉( ɡuàn ɡài)中( zhōnɡ)伤 哑( yǎ)口无言遁( dùn)词 鲁钝( dùn)词语解释地大物博:土地广大,物产丰富。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玄虚:空而不切实,不可信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为民请命:替老百姓向上请求减轻负担或解除困苦,保全生命。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摧残:使蒙受严重损害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不足为据:指提供的资料不够,不能作为证据和凭借诓骗:说谎话骗人。讴,哄骗。臂如:比如视察:察看,审察。三皇、五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说法不一。有的说,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据《史记》,五帝指黄帝、灏项、帝兽、唐尧、虞舜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化为萤火虫。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盲从: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启迪:开导;启发。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行之有效:实行起来很有效果。多指已经实施过的方法或措施。止步不前:停止脚步不往前进,比喻不对事物做更深的研究。汲取:吸取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压制:竭力限制或制止;抑制。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推敲:指斟酌字句,反复琢磨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豢养:喂养。【单元写作指导】论证要合理写议论文,不管是立论还是驳论,都要摆事实、讲道理,也就是要进行论证。论证,就是围绕论点,把经过选择的论据组织起来,使二者有机结合,从而推导出令人信服的合理的结论。“论证合理”体现在什么地方呢?1.要合乎逻辑,观点要一致,概念要统一。论证是使用道理和事实对观点进行证明,必须符合逻辑规律。如《创造宣言》中第⑤~⑦段的内容,先以“有人说”的形式,列出错误观点,作为批驳的靶子。然后举例论证,以古今中外的名人在平凡单调的环境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事例,证明“有人”观点的荒谬。最后几句一针见血,指出“平凡单调”只不过是懒惰者的借口。具体的事例与尖锐的剖析相结合,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使用的材料要能支持论点,避免出现论据不相于或论据不足的情况。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要和论点之间有必然、合理、充分的联系;还要通过必要的分析、阐释,使读者明白二者之间的联系。例如《敬业与乐业》中,作者提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的观点,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其中引用孔子的两句话,都分别做了阐释,以切合论证的需要。3.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有很多种,除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之外,还有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合理的论证方法,能够增强说服力,增加表达的丰富性。比如在《怀疑与学问》中,作者从国难危急时各地的口头消息不一定可靠,不应当随随便便相信,推导出做学问也是如此,要对书本上的知识有怀疑的精神。这样从生活中的事例出发,采用类比论证的方式,更容易让人信服。4.论证结构要合理,思路要清晰。为了使论证的结构合理,可以采取设置分论点的形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论证。如《怀疑与学问》中,中心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作者设置了两个分论点展开论证,论证结构十分合理。也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层层深人展开论证。【单元考点突破】一、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一-分析论证思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先摆出对方论据与论点,然后先直接反驳对方论证,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接着,作者另立一个与对方论点对立的论点一一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间接批驳。全文层次清晰,思路谨严,说理让人信服。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作者在论述观点时的思维过程。分析论证思路考查的是综合能力,对同学们的理解能力、辨析能力、概括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作者是如何证明论点的?2.作者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解答此类问题,可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把握议论文的思路。一般议论文的思路是“提出问题(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需要注意论点或论题是以什么方式提出来的,作者是如何围绕论点及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总——分”(“分——总”或“总——分——总”)式、层进式还是并列式等。2.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段。3.抓语言标志。如有“还有”“另外”这些词语为并列式,如有“不但”“而且”“首先”“其次”等词语为层进式。4.常见答题模式:作者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分析(论证方法),从而证明(提出)了……观点。二、有多少玄机隐藏其中?把握文章中心论点本文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然后提出两个分论点。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样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把握文章论点,是议论文阅读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本文论点是如何提出的?题型一:论点提出的方式解题思路: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中间提出中心论点;③从文章中归纳中心论点④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题型二:判断论点的方法解题思路:①看标题,分清论点和论题;②看结尾,找总结性的句子;③把分论点加以整合;④找文中关于论题、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表述句⑤看开头,是否能统摄全文;⑥看论据的针对性;注意事项:1.区分论点和论题。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般出现在标题或文首。2.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是分论点的集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