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资源简介

高中语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一、设计依据
依据课标,必修上第三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重在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形象,品味诗歌的语言,体验诗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根据教材的安排,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感受生命的诗意,体会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以激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增强文化自信。就语文素养方面,本单元重在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形式特征,掌握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理解文学作品丰富的内涵和语言的独特表达,提升审美能力。
在本单元的教材说明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能欣赏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的精神境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
就本首词来说,融写景、咏史、抒情为一体,字词上没有太大的难度,只是个别句子的翻译需要给学生指导解读。
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情况,在这节40分钟的课上我没有进行联读教学,只设定了单篇教学目标:
1.理解《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主要内容;
2.分析本首词中的衬托手法和表达方式;
3.体会词人复杂的情思想感,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就学情而言,衬托这种修辞,学生在初中和小学都已学过,比较简单,不用多讲。本诗的情感也比较好理解,难点在于不容易理解全面,所以我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如何分析诗人的情感上,把复杂的情感一一分层剥离、表达完整,毕竟理解诗歌情感,是高考诗歌考察的一个重要考点。
关于表达方式,学生们其实是知道什么是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和描写的,只是他们对于“表达方式”这个词不太熟悉,或者这五种表达方式放入诗歌中分析理解不太熟悉,所以我的其中一个教学重点放在了这里。
二、教学理念
我的教学理念是“一课一得”,关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学生们在课下时间非常有限,尤其是我的两个偏理科方向班集,学生们每天有背不完的英语,写不完的数学,语文只能在课上利用足这40分钟,尽可能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得,让他们觉得语文课像数学一样,少上一节都不行。
这个班的学生最大的优点是布置的作业能按时完成,貌似写的也很漂亮,但仅浮于表面完成,不愿意动脑,只想听,只想我给出答案他们抄一抄完成作业即可。他们上课状态一直都比较沉闷,不想回答问题。不动嘴、不反馈的根本原因是不想动脑子,因此现阶段我最重要的任务是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让他们动起来,是我能不能上好这节课的关键。
我用做高三模拟题这种情景引入课堂教学重点,并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填跟内容、表达方式、情感相关的表格和做一道巩固提升的练习题。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答案反馈了解他们真实的问题,也是在督促学生主动学习,自己解读文本,让其脑子转起来。
三、问题
这节课最大的问题还是课堂不够活跃,没有达到预期。反思自己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我没有完全从高三的状态回归高一,问题的设计难度相对于高一的学生有点大,用真实的高三模拟题让他们去写,高一学生确实有点接不住。因为学生的答案写的不好,所以我就需要自己去讲这道题,就又导致了课堂上自己讲的过多,学生还是在被动的听,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四、办法
让学生动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搞活动,把预期目标放低,把活动支架做全,让学生先愿意动。转变过于功利的思维,放慢脚步,不能太急。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才是高一首先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