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名称 谋求互利共赢课型 新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题《谋求互利共赢》是属于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二节内容。第一目“应对全球性问题”。本目意在引导学生放眼当今世界,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一系列全球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携手合作实现共赢。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其一,人类越来越成为命运共同体,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其二,构建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当人类在发展遇到问题时,会有不同声音,面对不同解决方案,问题的解决需要共同努力携手合作。命运共同体构建必须做到五个坚持。其三,中国为构建命运共同体做出重大贡献。第二目“关心共同命运”。本目的核心内容是阐述关心世界共同命运的实际行动,把构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本目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其一,尊重生命价值,关注他人命运。其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你我的实际行动学情分析 从九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思维发展来看,他们已经掌握了有关国际社会的基本知识。全球性问题复杂且严峻,在学生的认识中,国与国之间对抗的胜与负、贸易的顺与逆、国家是否够强等意识比较明显,对一些全球性问题比较感兴趣,但是认识少,对某些方面存在些误区,缺乏全球意识,合作共赢的观念。对于中国在世界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不清楚,对干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方案、中国声音、中国理念不太关注。本节课,需要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提升认识,分析认识误区。在学习中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和能力,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全球性问题的分析”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正确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了解国际社会,关注世界的需求。 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及发展历程”,了解我国用中国方案解答时代之问,认同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以昂扬姿态和切实行动,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持续贡献力量。 责任意识:通过“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行动”培养全球意识,树立起全球相互依存的理自觉关心人类共同命运,增强责任感,努力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教学重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学难点 关心共同命运。教学方法 情境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认真研读新课标、考试说明和教材,精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广泛搜集教学资源、查阅有关合作的资料;精心研制教容、设计教学活动,制作课件。学生准备 自学本课时内容,在有疑问之处做出标记教学活动过程流程(活动、任务)设计 设计意图与学习评价一、导入新课 阅读下列格言、警句、领会它们所强调什么思想 孤举者难起, 众行者易趋。独行快,众行远。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这些思想都强调了合作共赢。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国与国之间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 提问:当今世界发展的特征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社会信息化 ①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展示材料 2023年8月24日,日方正式开始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放至太平洋。按计划,2023年内总共将分4次排出3.12万吨核污染水。日本《每日新闻》预计,要把这些核污染水全部排完,预计会花费30到40年的时间。11月2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启动第三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预计持续至11月20日,计划排放约7800吨核污染水。 1.日本排放核污水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2.除了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人类社会还面临哪些共同的问题? ②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 2.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及影响? ①全球性问题: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②影响:这些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面对许多全球性问题,我们应采取什么方式解决 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截至北京时间10日18时21分,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96699253例,累计死亡病例达1062564例。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夺走超百万美国人的性命,更是造成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下降、大量“长新冠”患者苦不堪言的严重后果。美国政府“躺平抗疫”的政策已严重损害美国民众的切身利益。 思考:美国“躺平抗疫”,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美国“躺平抗疫”带来严重后果,事实证明事不关己的态度,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的行为,将会导致问题更加复杂甚至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 ③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④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名词解释: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的演变,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人类的命运。当人类在发展中遇到问题时,我们往往会听到不同的声音,面对不同的解决方案。 有人说:全球贸易让我们失去了工作,我们要减 少进口,把就业机会留在国内。 还有人说:彼此合作能够推动共同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各国①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②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中国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 对各国人民 ①各国人民要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 ②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不仅善待自己,而且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世界,关注他人的命运,理解他人的痛苦与快乐,看到生命中共同的渴望,看到生命中共同的渴望,增进包容与合作。 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达到的评价目标、评价任务及评价方式,体现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小结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勇挑重担、堪当大任,在参与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实践中展现青春活力,共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课堂检测 多媒体展示题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不足: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分享讨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