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导学案【课程标准】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体系导学】【新知导学】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1.近代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激进观点(1)文化复古主义:__________外来文化。(2)全盘西化论:__________西方文化。(3)历史和实践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1)文化发展必须保持_______的心态。(2)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__________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__________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1.原因(1)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__________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2)中国共产党人把__________________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_________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2.措施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__________,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阅读导思】【阅读与思考1】晚清时期,容闳提出:“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与此相反,冯桂芬在《校庐抗议》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中学其体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沈寿康在《匡时策》中说:“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为华人计,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结合本课知识,说明为什么“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都走不通。【阅读与思考2】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但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洞察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发展性,学习马克思主义就不能照搬照抄。唯有充分思考全球化背景下的世情、国情、党情,因国制宜地结合实践需求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经”才能焕发魅力。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阅读与思考3】回顾历史可以昭示现实,在我国的历史上,因为过度的文化自负和闭关锁国政策,拒斥外来文化,被以西方文化为支撑的坚船利炮侵略进而被殖民和掠夺,我们不能忘记这样的惨痛历史教训。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70多年的建设充分表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保持长期稳定的基础上繁荣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以开放的态度,既积极学习借鉴外来文化,吸纳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又坚决反对“全盘西化”、盲目崇外等错误思潮。事实表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只有在坚守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立足本国国情,广泛汲取外来文化的有益营养,才会更加丰富和博大,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反之,如果在对待外来文化时封闭保守、妄自尊大,一定会导致思想僵化和文化落后。习近平指出:“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这启示我们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习题导练】1.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学说,为中国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新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指导,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启示我们( )①坚持拿来主义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立足国情,交流互鉴④恢复“儒教”,倡导诵经复古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印度国父甘地强调( )A.吸收借鉴外来文化B.文化交流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D.保护本民族文化,摒弃外来文化3.电影《封神》一经上映,便以其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和扣人心弦的剧情,成为今年最热门的电影之一。许多国外观众和评论家都称赞这是一部“有魅力的好电影”,不仅在于独特的视觉特效、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更在于其深邃的主题和富有哲理的内核。这说明了(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融合过程要坚持以我为主③文化交流增进国家间文化认同 ④高质量文化产品有其独特魅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