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审题与立意 作文导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语文:审题与立意 作文导图

资源简介

二、任务驱动
三、万能标题
四、开头结尾
五、结构模板
(1)【并列式模板】
模板解说 模板结构
一篇结构完整的议论文,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分论点并列式模板,要求文章在“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在“本论”部分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并列关系的分论点分层论述,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在“结论”部分,深化、总结论点。 引论 概述材料,提出论点
本论 并列分论点①+论据①+分析论证
并列分论点②+论据②+分析论证
并列分论点③+论据③+分析论证
结论 重申论点,总结全文
注意事项
典型导图
典型范例
莫拿分数论成败
漫画以形象逼真的方式,向人们昭示了中国教育的现状:家长、学校急功近利,心态浮躁,将分数作为评价孩子优劣的唯一尺度。分数成为牢牢套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
其实,这种教育方式不仅简单粗暴,而且危害极大。它违背了教育的规律,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孩子人文素养的缺失、责任意识的淡薄,给中华民族的未来带来严重后果。
只以分数论成败式的教育方法急需改弦易辙,回归正途。
莫以分数论成败,用智慧浇灌个性花朵。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张扬个性才能演绎出精彩的人生。是菊花,就让其展现傲霜的骄姿;是青草,就让其吐露珍贵的青绿;是星星,就让其闪烁晶莹的亮光。不要把每个孩子都赶上应试教育的独木桥。坚硬的竹子制成笛子,能吹出悠扬的乐曲;柔性好的竹子却适合编成席子,清凉怡人。教育孩子也应如此,中国近代“超强老爸”梁启超,九个子女各有所成,享有“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的美誉。然而,他的教育之道却始于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发现与培养。
莫以分数论成败,用理性培育飞翔的翅膀。
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做翅膀,分数再高,也难以挣脱自私自利的牵绊,更不能飞上济苍生、利天下的蓝天。有鉴于此,家长们必须学会理性看待孩子的分数,从长计议,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种崇高的理想的种子,培育高飞蓝天的钢翅。诸葛亮教育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将“明志”“致远”放在重要位置;梁启超告诫自己的子女“有理想、有热情的人,令人敬畏”,强调人生理想的重要性。他们重视精心培育孩子飞翔的翅膀。
莫以分数论成败,用责任培养担当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扛起社会责任,是每一个孩子应尽的义务。家长作为培养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用责任意识培养孩子的担当情怀,用责任意识锻造孩子坚强的双肩。岳飞的母亲,在儿子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的誓言,培养孩子抗金报国收复失地的情怀;梁启超告诫梁思礼“人须有爱国心,然后才能成大事”,培养其热爱国家民族的情怀。天下意识、家国情怀,历来是中国家庭教育的基因。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让我们放远视线,不以分数论成败,根据孩子的特长兴趣进行人生规划引导,同时将理想、责任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如此,孩子才能成为栋梁之才,否则,可能事与愿违。
[模板解读]
本文根据漫画内容,从教育者的角度切入,确立了“莫拿分数论成败”的立意。据意行文,在引论部分引述漫画内容,“驳中有立”,在分析以分数论成败危害的同时,提出中心论点,发出“教育方法急需改弦易辙,回归正途”的呼吁。
本论部分从三个角度阐述解决问题的办法:
①“莫以分数论成败,用智慧浇灌个性花朵”;
②“莫以分数论成败,用理性培育飞翔的翅膀”;
③“莫以分数论成败,用责任培养担当情怀”。
这三个办法实际上就是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构成文章的主体部分。论证中作者采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先引后例,论证严密,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强调教育孩子要“放远视线,不以分数论成败,根据孩子的特长兴趣进行人生规划引导,同时将理想、责任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深化了主题。
(2)【递进式模板】
典型导图
典型范文
创新+合作=成功
成功之花,扎根在竞争合作的土壤上。美玉只有立于创新思维的阳光中,才能绽放出令人惊艳的美丽。
——题记
古人云:“变则通,通则久。”今人亦云:“团结力量大。”这里的“变”,指的是思维上的转变,即突破惯性模式,进行创新;“团结”,亦不仅仅是指与队友合作,更要与对手合作。而“变”的结果是“通”,“团结”的结果是拥有了强大的力量。简言之,创新与合作,能赢得成功。
“山羊过独木桥”的游戏恰恰说明了这一点。虽然是在比赛,队员们却打破了常规,敢于创新,两队在竞争中合作,双双通过独木桥,实现了双赢。
创新与合作促成个人的成功。学习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把同学们当成对手来看待。今天他比你多做出了几道题,多考了几分,明天你发奋要争这口气。这看似动力十足,实则“火药味”亦浓,心情不爽。倒不如把所谓的“竞争对手”看成朋友。在学习中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由此观之,为人处世,唯有打破思维定势,把对手看成朋友,才有可能获取更大的舞台。虽说“与人斗,其乐无穷”,然“与人合作,更是乐亦无穷”!
创新与合作推动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势必少不了这两个关键词。前几年,香港与珠三角搞“前店后厂”模式,在竞争中合作,互相弥补不足,扩大优势,迅速实现了现代化,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今年,电商风靡全国,一笔笔电子交易汇款呈几何式暴涨,相关的产业亦发展迅猛。百度、京东、腾讯、天猫等无一不在转变传统思维,在与对手的竞争与合作中形成产业链条,实现了规模效应,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创新与合作同样铸成国家的崛起。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兴起,东亚周边各国也有点沉不住气。于是领袖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理论。即我们与周边及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大国崛起”与霸权相挂钩的思维观念,致力于和平崛起的新思想。因为我们与周边国家利益共生,息息相关,既是对手,又是朋友。是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中国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创新与合作乃个人、企业与国家成功的“双响炮”,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成功都不会是完美的成功,只有双管齐下,才是成功的至高境界。
[模板解读]
文章以“创新+合作=成功”这一鲜明的标题,彰显了高瞻远瞩的立意目光。
引论,用题记的形式,引出论点,语言优美,引人入胜,引用古人和今人的话,开门见山地提出“创新与合作能赢得成功”的中心论点。本论,采用递进式结构安排了三个分论点——“创新与合作促成个人的成功”“创新与合作推动企业的发展”“创新与合作同样铸就国家的崛起”,从个人、企业、国家三个角度着手论证,从小到大,层层递进,条理分明;论证紧密结合现实,亦例亦析,真正做到了中心突出,思想深刻。结论部分以“创新与合作乃个人、企业与国家成功的‘双响炮’”收束全文,从正反两面再次强调“创新+合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彰显了主旨。
【活学活用】
以下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几件事情:李小文是中国遥感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在他辞世很多天后,媒体才发了一条短消息,送葬的也仅仅是一些他生前的学生。歌星姚贝娜离世前,很多媒体就开始大肆炒作,让年轻的生命消失在阵阵喧嚣中。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不如演员黄晓明的婚礼受人瞩目。王宝强马蓉离婚案霸屏数周,几乎掩盖了“奥运”的光芒。
这样的事情还在继续。它一遍遍冲刷着我们的眼球,同时也拷问着我们的内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3)【对比式模板】
模板解说 模板结构
分论点对比式就是论证过程中,把两种性质、特征截然相反或者有差异的事物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来讲清道理,阐明观点。正反对照式有“纵比”和“横比”之分:(1)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的比较,叫作“横比”。(2)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的比较,叫作“纵比”。 引论 提出中心论点
本论 证明论点 分论点+正面论证(反面论证) 层层递进
分论点+反面论证(正面论证)
结论 总结全文
典型导图
典型范文
在韩国北部乡村,每年采摘柿子时,人们总会留一些给在这里过冬的喜鹊,免得它们冬天无法觅到食物而饿死。第二年春天,心存感激的喜鹊便把柿子树上的害虫捕捉得干干净净,从而确保了柿子的丰收。以色列人收割庄稼的时候,在靠近路旁的庄稼地四角会留下一部分,既为报答上帝的恩赐,也给那些没有饭吃的贫苦路人提供方便。
在收获的季节,留点柿子在枝头,留点庄稼于地角,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下生机与希望。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韩国村民给过冬的喜鹊留柿子,喜鹊给柿树捉害虫,以色列人收割庄稼时,在靠近路旁的庄稼地四角留下一部分,既报答上帝的恩赐,也给那些没有饭吃的贫苦路人提供方便。体现了一种双赢的智慧。当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无形之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让自己赢得竞争中的优势。因此,我们应善于利用双赢的智慧,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别人的短处,从而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彰显。
(2)当我们积极帮助别人时,自身的价值便会得到体现,会使自己获得极高的信誉。二战结束后,各国经济极度萧条,企业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资金匮乏。而此时各国银行大多停止接济困难企业。然而,此时的花旗银行却积极办理各项贷款业务,尽力挽救各国企业。企业由于受到援助,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复苏,按时归还了花旗银行的贷款。花旗银行的这一友好做法,不仅没有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极高的信誉。在此后的发展中,花旗银行凭借良好的信誉,使自己成为世界知名银行之一。这一双赢的举措不但救活了企业,而且让花旗银行赢得了许多商家的信赖和支持。
(3)相反,如果缺乏双赢的意识,疏于施助于人,那么我们自身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进而缓慢下来,因为我们无法体现自己的价值,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外国一位传教士曾经说过:“当他们去攻击革命党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当他们去攻击农民军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而现在他们来攻击我了,我该怎么办呢?”这名传教士由于以前没有帮助过别人,“现在”便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现在的一些企业,当同行陷入困境时,不是伸出援助之手,而是落井下石,在企业处于平稳发展时,有时还采取诋毁别人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做其实是极不明智的,他们既会失去买家的信任,又会败坏自己的声誉。
(4)由此可见,帮助别人既可以给别人机会,又能彰显自己的长处,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我们要懂得帮助别人,自己身处危难之时,别人也会帮助我们,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前进。
(5)“双赢的智慧”让你我在玫瑰馥郁的香气中共同享利,和谐发展。
[模板解读]
本文从韩国村民与喜鹊的关系角度,立意为“和谐共赢”,角度虽小而视野开阔;其结构为典型的分论点对比式。引论:第(1)段概述韩国村民和以色列人正确的做法取得双赢的效果,点明题旨。本论:第(2)段先引用正面事例,花旗银行积极发放贷款、尽力挽救各国企业、获得双赢的例子,证明了利用双赢的举措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第(3)段采用外国传教士不帮助别人而陷入四面楚歌境地的反面事例,与上文构成正反对比论证,一正一反,对比鲜明,大大增强了文章说服力。结论:第(5)段,总结全文,以优美激情的语言点明“双赢的智慧”,会赢得和谐发展的道理,呼应了开头,突显了主旨。
(4)【引议联结模板】
典型导图
典型范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这是一个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要追寻潮流乃至立于潮头之上,如果一个人不能融入现代潮流,那他就会成为落伍者。
也有人说,任凭潮流涌动,我只做自己内心的国王,就如“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还有人说,追寻潮流与追寻自我并不矛盾,一方面顺应潮流但保持理性的距离,另一方面顺应内心但不被自我蒙蔽。
对上述议论,你有什么感想?请就此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莫让湍流卷走自我
①众人对是否追寻潮流各执一词,且何谓潮流?是工业文明的浪潮,抑或是当下流行的时鲜物?
②我以为,若是前者,追寻潮流应是无可厚非的选择。现代化进程中的我们若不积极融入,就成了落后,就有碍于文明进步社会发展。而若为后者,我们则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且莫让湍流卷走自我。
③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感动了多少网友,也引发了多少热议。效仿者怕也不在少数。旅行似乎成了身心洗礼的代名词,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当你花费金钱和时间走马观花似的途经所谓名胜,你是否真正领悟了世界,是否感到不虚此行?其实,如果你心怀念想,那么你就会感到生活的激情不止,行至何处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旅行呢?一花一世界,只要有心,便可得其美,成其真。
④再反观当下的文化消费,有人言,《归来》亦是张艺谋的归去;再无冯氏辛辣与幽默,凡此种种评论无不饱含着对优秀文化创作减少的惋惜,对当下文化消费市场浮躁之风充斥的无奈。这是否又是因物化潮流而迷失的例子?又何尝不是人们追逐潮流而将电影人逼至票房的一隅?大众更关注明星效益,即使在无数唏嘘之后,仍有人步入影厅观赏所谓的烂片,这不得不让人担忧。
⑤但是潮流滚滚,你是否就可以以被迫为借口而陷于迷失?显然不是。
⑥《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作者哈珀·李在该书发表之后便销声文坛,她不愿在物质鼎盛而思想缺席的时代人云亦云;而塞林格,写就《麦田里的守望者》,其一生近三分之二的时间都隐居在乡间。他们都不愿曝光于闪光灯之下,接受媒体的过度侵扰,只愿执着且安稳地去记录一个时代灵魂浮沉的痕迹。
⑦他们做到了在潮流之中的一份追求,在众人皆追名逐利之外的一种执着——坚守自我。
⑧“人可以卑微如尘埃,但不可扭曲如蛆虫。”曼德拉如是说。我们渺小得敌不过时间风沙,看不透世界繁华,但是,我们是思想的芦苇,即使是在流行面前,亦可以运用思考力辨别和判断。
⑨湍流是暂时的强大,它看似诱人、实则未必,那巨浪卷起的可能不只是潮水,还有泥沙。此时请坚守自我,顺从内心,离溯流太近,可能威胁自身。若你没有“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的魄力和定力,且明眼观之,莫让湍流卷走自我。
[模板解读]
依据材料中的第二则,文章确立了在潮流中坚守自我的立意;其行文结构为引议联结式。
引:第①段先用一句简洁的语言“众人对是否追寻潮流各执一词”概述材料,引出论题。连用疑问句式,发人思考,引出论题,方式新奇独特。议:第②段对材料隐含的论题分析议论,并提出论点:莫让湍流卷走自我。提出论点,有根有据。联:第③~⑧段,广泛联系,论证论点。首先联系赶潮流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旅行,接着联系当下的文化消费中因物化潮流而迷失的例子,然后联系两位外国作家在潮流中的执着——坚守自我,最后又联系曼德拉的名言,充分证明论点。广征博引,论证丰富。结:第⑨段,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全文这种“引—议—联—结”的结构方式,层次清晰,内容丰富,有助于深刻表达对潮流的理解。
六、段落过渡
(一)由物及人(或社会生活现象)的过渡句,如:
1.物犹如此,身为万物之灵长的人亦然。
2.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我们难道不更应该……
3.自然界如此,人世不也是这样吗?(或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
(二)引入历史事例的过渡句,如:
1.中国历史,浩浩汤汤。纵观历史,蓦然发现,凡是名垂千古之士,都能做到……
2.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经历了各个朝代的兴盛昌隆,也历经了时代更迭的兵荒马乱,在这厚重的历史中,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他(她)就是……
3.打开厚厚的史册,沿着历史的长河漫步……
4.漫溯一道道历史河流……
5.睫毛拨开云雾,瞳仁洞穿千古……
(三)转入联系现实社会生活现象的过渡句,如:
1.时过境迁,如今的……
2.反观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
3.我们生活在时下一个信息量大,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时代,更……
(四)结尾收束,转入反思,卒章显志,如:
1.掩卷沉思,整理心灵碎片,脑海中……
2.大江流日月,春秋代古今,面对这样一个创新的时代,我们……
3.滚滚历史长河,悠悠中华古国,处在21 世纪路口的中华民族……
4.溯人类千载悠悠的历史,凡成大事者,皆……
七、说理分析
八、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常用模式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拓展的通用模式
1.开头部分(约占25%)
(1)用简洁的语言转述试题材料。
(2)选好角度,对所引材料做简单分析,或提出观点,或提出下文要探讨的问题(论题)。
常见的写法:
①选好角度,对所引材料做简单分析,再提出自己的观点。(类似新材料作文)
②选好角度,对试题材料做简单分析,并对关键概念作必要阐释后再提出观点。(类似新材料作文)
③选好角度,对试题材料做简单分析,并对关键概念作必要阐释,但没有马上提出观点,只是为下文的深入分析作了分析说理范围上的界定,以便下文的分析说理更有针对性。
④选好角度,对试题材料做简单分析,但没有马上提出观点,只是为下文提出要探讨的问题做铺垫。
2.主体部分(约占65%)
紧扣上文所提出的观点或问题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分析,就事论事,一以贯之,体现纵深思维,追求透彻说理。要求具有一到两次拓展,两到三个层次,层次之间的关系不限。
(1)分析说理的目的
①明析原因(根源、本质),②辨是非,③直指利害。
(2)分析说理的方式
①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对比分析、假设分析、类比分析和辩证分析等分析方法对选定的事件或人物的行为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分析。
②有时,为了使分析更深入透彻,或者为了使文章的内容更充实厚重,也可以适当联系现实或历史,引述相关的典型事例或名言警句(经典论述)。
(3)分析说理的原则
注重文明交流,包容并尊重他人权利,反对打压不同意见;要通过自己的自由思想和独立判断来支撑文章的看法和观点,还要避免自说自话。
(4)层次拓展的方法
正反对比、横向展开、逐层深入……
3.结尾部分(约占10%)
再次回到试题材料与自己的观点,总结全文,升华主旨;或寻找对策(措施、办法)、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拓展的“正面材料”模式
1.用简洁的语言引述试题所给材料。(略写)
2.对所述材料进行简要分析,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略写)
3.从多个角度分析材料,可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剖析某种做法的合理性,阐明其意义。(主体部分,详写)
4.倡议劝勉、呼吁号召,总结全文。(略写)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拓展的“反面材料”模式
1.用简洁的语言引述试题所给材料。(略写)
2.对所述材料进行简要分析,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略写)
3.从多个角度分析材料,可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剖析某种做法之错误(危害),并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原因)。(主体部分,详写)
4.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总结全文。(较详)
(先破后立:前三步为“破”,最后一步为“立”)
(四)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拓展的“争议性材料”模式
1.用简洁的语言引述试题所给材料。(略写)
2.对所述材料进行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作为过渡。(略写)
3.选择一个角度分析解读,表达自己的看法,可赞成,可反对,也可辩证看待。(较详)
4.(赞成)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剖析某种做法的合理性,阐明其意义。(主体部分,详写)
5.(赞成)倡议劝勉、呼吁号召,总结全文。(略写)
6.(反对)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剖析某种做法之错误(危害),挖掘其产生的根源(原因)。(主体部分,详写)
7.(反对)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总结全文。(较详)
8.(辩证)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对某种做法作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辨明是非,阐述利害。
9.(辩证)就不足不当之处提出建设性的改善意见,并适当展望其良好效果,总结全文。
九、任务驱动型作文押题训练——“一点四面”是王道
一点: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强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育人导向。
四面:
第一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指引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三个层面,12个关键词,24个字。第一个是国家层面上的价值取向,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第二个是社会层面上的价值取向,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三个是公民个人层面上的价值取向,即全社会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二面:加强依法治国理念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第三面: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四面:加强创新能力的考查,提升高考对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促进作用。
因为高考命题这样命,所以我们高考作文就针对这些方面备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