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
请在答题卡上答题,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一(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0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
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 )
A.拘泥(ní) 按捺( ) 熨帖( ) 流水淙淙( ) nài yù cónɡ
B.堵塞(sè) 揩油(kāi) 剽悍(piāo) 装模作样( ) mú
C.孝悌(dì) 咋舌(zé) 憎恶( zèng
) 色厉内荏(
rěn
)
D.账簿(bù) 倔强(jué) 悲怆(cāng) 戛然而止( ) g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
A.博弈 裨益 贸然行事 B.誉写 宣泄 殚精竭虑
C.戊戌 观摹 真知灼见 D.缴纳 疏浚 暇瑜互见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
①作为基层领导,他用心 群众的意见,想方设法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②王老伯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志愿者们 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
③核心科技攻关没有捷径可走,我们 全力以赴, 能取得突破。
A.倾听 给以 只要 就 B.聆听 给以 只有 才
C.倾听 给予 只有 才 D.聆听 给予 只要 就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
A.她买了各种水果,如红色的苹果、紫色的葡萄、黄色的芒果、香蕉等。
B.王先生称赞我什么呢 是我这画画得好 还是勇气可嘉 什么都敢画
C.人民日报在“世界读书日”到来时发表文章《阅读,成就更美好的自我》。
D.唐代柳公权的书法,结体端庄,笔力遒劲,刚柔相济,世称“柳体”。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
A.在亲历战乱、目睹百姓疾苦后,杜甫写出的《石壕吏》力透纸背。
B.《典籍里的中国》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广泛关注。
C.他在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初露头角,荣获中职组三等奖。
D.同学之间要相互包容,不能因一点小矛盾就耿耿于怀,影响团结。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 ( )
A.市民是否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城市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
B.去年国庆节期间,这种国产高清电视机的单位价格是每台3800元。
(语文试题 共8页) 第 1页
C.这本杂志,品评世俗,解读人生,起到针砭时弊、启迪世人的效果。
D.这次展演的音乐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题材广泛、形式风格多样。
7.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是 ( )
夕阳最美的落脚点,就是河面了, ,看上去像是一幅名画。
①水中还有山峦和河柳的投影 ②微风吹皱了河水
③水面的色彩在瞬间剥离,有了立体感 ④映进水中的夕阳比夕阳本身还要辉煌
⑤涌起的水势将河面的夕阳和树木的投影给揉碎了
A.④①②⑤③ B.①②⑤③④
C.③⑤②①④ D.②③④①⑤
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周易》是道家重要的典籍之一,《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B.萧红散文《回忆鲁迅先生》感人至深,钱钟书小说《边城》深受读者喜爱。
C.“仞”是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在干支纪年法中,六十年称为一个“甲子”。
D.秦统一六国后,大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霓裳羽衣曲》是唐代乐曲名。
9.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 )
A.幽静的夜晚,窗外盛开着的玉兰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
B.金黄的稻草一捆捆地垛起来,场院上顿时就出现了几座稻草山。
C.小酒窝指着麦田说:“再过半个月,我们就能吃上新麦馍馍了。”
D.洁白的雪地上燃起了篝火,一簇簇橘黄的火焰欢快地跳跃着。
10.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 )
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①,朝暮驰猎②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注】 ①结束:指穿衣打扮。②驰猎:指军事训练。
A.前两句先写将士善于戎装打扮,再写日常军事训练,表现他们英姿飒爽的精神风貌。
B.后两句着重描写征人戍守的西北边疆的壮美景象:歌声飘荡,鸿雁北飞,群马嘶鸣。
C.末句中的“绿”字描绘出原野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又一个春天不知不觉地到来了。
D.全诗风格雄浑,感情奔放,表现了将士们征戍生活的艰辛和思乡盼归的悲凉情绪。
二、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古人崇尚青色,将其与许多美好的物象联系在一起。年轻人又被称为“青年”,正当年少是
“青葱岁月”,廉洁奉公的官员是“青天”,技艺高超为“炉火纯青”,仕途亨通乃“平步青云”“青云
直上”。被重视或喜爱除了所谓受到“青睐”,还可说成得到“青眼”“垂青”。史书亦可谓“青史”
“汗青”,能够“名垂青史”“留取丹心照汗青”,往往被古人视为无上的荣耀。世间有五光十色,
古人为何独对青色分外垂青呢
中国的先人们将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统一划分为“木火金土水”,即“五行”。人们对这五
种自然物质的色彩加以观察和总结,由此产生了“青赤白黄黑”,即“五色”。《释名·释采帛》
曰:“青,生也。象物生时色。”《说文解字》解释:“青,东方色也。”具体而言,青色五行属木,而木
象征着具有生长的特性的植物,关乎春季和东方。春季象征一年之始,东方则象征一日之始,
(语文试题 共8页) 第 2页
故青色便象征着“生”的希望与开始。可以想象,与远古先民的环境最休戚相关的颜色就是青
色———头顶青天,身傍碧水,放眼望去是葱葱郁郁的植被,无时无处不被青色所濡染和包围。
在长久的无意识的共生中,青色浸染了古人的色彩观,并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审美观。对于建
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华民族来说,青色的寓意古朴、庄重而神圣。
“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当青色以文字、意象的形式融入艺术创作时,它就成
了一个“有意味的形式”。
漫漫中华文学史亦可称为一部青色的“劳模史”。有人统计过陶渊明、李白、苏轼三位文豪
共计2800多首使用色彩词的诗歌,其中提及青色就有709处,数量居所有颜色之首。历代文
人墨客撷草木之色,集山川之彩,铺陈设色,借色传情,或述一己之志,寄托人生理想,或抒一腔
深情,感叹离愁别绪……乐此不疲地把各自对青色的推崇诉诸笔端,并将之巧妙地融于不同意
境的创造,赋予青色独特且丰富的审美内涵。
“诗画本一律”,青色不仅是中国绘画艺术“丹青”之名的组成部分,而且在传统绘画中,无
论是文人雅士创作的山水画,还是民间艺人创作的宗教壁画,艺术家们都格外关注颜料中的
青、绿。在很长时间内,中国山水画的主色调就是青绿色。
作为中国文化名片的瓷器,也与中华民族“尚青”的传统密不可分。特别是宋代,青瓷制造
发展至巅峰。宋人理性、沉静、悠远、淡泊的品格和青色冷静、阴柔、素雅、含蓄的特点完美契
合,直观映照了色彩审美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发展脉络。
此外,历史悠久且广泛应用于民间的蓝印花布,也和中国布衣“青衣蓝衫”的现象一起构成
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人多势众”,成为国人“尚青”观念的另一个注脚。
青色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颜色,它温润而不虚浮,灵动而不张扬,清爽而不单调。随着
时间的推移,青色也将陪伴着我们不断创造出更加多姿多彩的情感牵念。
(有删改)
11.下列对古人崇尚青色原因的理解分析,符合文意的是 ( )
A.青色五行属木,属东方之色,代表生长,象征希望与开始。
B.远古先民将情感寄托于色彩,其生存环境与青色休戚相关。
C.在与青色的有意识共生中,青色成为人们审美中的重要色彩。
D.青色是古代农耕文明的载体,其寓意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
12.下列对文中“有意味的形式”具体表现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历代文人墨客借青色寄托人生理想,创设诗词意境,丰富审美内涵。
B.宋代青瓷,反映出宋人的品格追求与青色本身色彩特点的完美契合。
C.中国传统绘画主色调为青绿色,这是尚青审美情趣在绘画中的体现。
D.“蓝印花布”和“青衣蓝衫”一起承载着众多中国人崇尚青色的情感。
13.下列对文段写作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开门见山点明观点,论据充足,论证过程条理清晰。
B.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论述古人尚青现象。
C.感性表述和理性分析相结合,语言凝练、典雅、厚重。
D.按照层层递进的方式组织材料,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浩瀚太阳系中,围绕太阳公转的不仅有八大行星,还有千千万万个头不等、形状各异、运行
轨道不同的小行星。它们在装点太空的同时,也带来撞击地球的风险和隐患。人们或许认为
(语文试题 共8页) 第 3页
这是杞人忧天,但只要看看月球上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就知道此类事件并不新鲜。之所以察觉
不到,是因为人们记录这些事件的历史还太短。
大量证据表明,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湾,生存了1.6亿
年的恐龙因此灭绝。2013年,一颗直径约18米的小行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约30公里高
空爆炸,当量约相当于30颗广岛原子弹,导致近1500人受伤。这如果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
后果会更严重。可见,小行星防御与人类未来息息相关,各航天大国都在开展此项研究。
如果小行星真要撞击地球应怎么办 科学家们设计了多种办法。第一招是使用核武器将
小行星炸成碎块,但碎块可能还会飞向地球。第二招是用飞行器拖走小行星,不过这对大尺寸
小行星无能为力。第三招是利用激光烧蚀小行星,这一技术尚待发展。第四招是利用万有引
力,缓慢牵引小行星使其改变运行轨道,不过这需要较长预警时间。第五招是动能撞击,即利
用飞行器撞击小行星,使其瞬间改变速度,并逐渐偏转其轨道,这是目前最成熟可行的技术
手段。
国外不久前发射了一枚航天器,开展“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这是人类首次进行小
行星防御测试,也是动能撞击技术在深空中的首次验证。该航天器重约550千克,将会在
2022年10月“迪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接近地球时,以约6.6公里/秒的高速去撞击该系统中
的“小月亮”。就像地球有月球,有些小行星也有自己的卫星。“迪迪莫斯”就由一颗直径约
780米的主星和一颗直径约160米的“小月亮”组成。这颗“小月亮”像钟表指针一样运转,它
每11小时55分钟环绕主星运行一圈。预计撞击后,其绕转周期将缩短10分钟左右,届时人
们可通过地面望远镜观测到绕转周期的改变。
这一任务设计得相当巧妙。首先,选择的实验对象无论怎么受到撞击,未来几百年都不可
能撞击地球,这是为了防止弄巧成拙,把本来无害的小行星导向地球。其次,通过测量绕转周
期改变量来评估撞击效果,这就规避了直接测量微弱速度改变的难题。再者,撞击窗口选在
2022年这颗小行星距地球仅1100万公里处,人们可利用地面光学和雷达望远镜对撞击过程
进行全程监测。同时,这一任务还计划开展柔性太阳能帆板、新型电推进系统等多项新技术试
验,为未来深空探索积累宝贵经验。
防御小行星撞击是人类面对的共同任务,我国对此同样高度重视。国家把建设近地小行
星防御系统作为未来重要航天项目之一,提出“以石击石”“末级击石”等中国特色的小行星防
御方案。期待我国未来能够为防御小行星撞击、保护地球家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选自李明涛《探索小行星防御新路径》,有删改)
14.下列关于“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的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 )
A.开展这项任务是为应对“迪迪莫斯”2022年10月接近地球时带来的撞击风险。
B.这是人类首次进行小行星防御测试,是利用动能撞击瞬间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
C.“小月亮”遭到撞击后,预计环绕主星运行一圈的周期变为11小时45分钟左右。
D.通过测量“小月亮”绕转速度改变量来评估撞击效果,为未来深空探索积累经验。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是 ( )
A.恐龙的灭绝表明,体积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B.动能撞击作为最成熟最可行的手段,是人类防御小行星撞击威胁的首选。
C.本次小行星防御测试会产生大量碎片,可能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D.我国采用“以石击石”“末级击石”等中国特色方案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语文试题 共8页) 第 4页
16.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条理清晰,结构紧凑,简要介绍小行星防御系统的建设原因、方法和发展现状。
B.从月球到地球,全文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应对小行星撞击威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C.采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
D.运用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将深奥抽象的科学知识表达得通俗易懂。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
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
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
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
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
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
此计者 ”曰:“鲰生说我曰:(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
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
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C)“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
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
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D)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
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
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
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7.下列各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
例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A.乃有所不得已也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臣乃敢上璧 D.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18.下列对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欲呼张良与俱去(省略句)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被动句)
C.古之人不余欺也(倒装句) D.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判断句)
19.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不恰当的是 ( )
A.沛公还在崤山以东时,贪恋钱财货物,喜爱美女。
B.把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进来,可以占领整个秦地而为王。
C.秦朝时他和我一同出游,项伯杀了人,我救了他的命。
D.登记官吏、百姓于簿籍上,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
20.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这两段文字展示出刘、项双方矛盾的起因,由此拉开了后面鸿门宴上斗争的序幕。
(语文试题 共8页) 第 5页
B.交代两军位置、实力,叙述双方主帅和谋士的表现,预示着项羽悲剧命运的合理性。
C.曹无伤告密使矛盾激化,项伯夜访张良后矛盾暂时缓和,情节一紧一松起伏有致。
D.人物的语言极具个性化,项羽寡谋轻信和刘邦巧于应变的性格特点初步显现出来。
卷二(非选择题 共70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21.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3分)
(1)《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描写出了荷香的若有
若无。
(2)《琵琶行》中表现琵琶演奏经过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乐音的句子是
“ ,铁骑突出刀枪鸣”。
(3)古人用“勿以恶小而为之, ”劝诫人们修身立德应从细微处入手。
22.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意连贯完整。(3分)
尊重是双向的,文明需要共建。车让人,人让车,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大力倡导车辆礼
让行人, ① 。车与人抢道要治, ② 。行人不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过马路玩手机等
行为,不仅干扰交通秩序、影响通行效率, ③ 。
23.指出下面这则启事在格式和内容上的不当之处。(4分)
寻物启事
本人今天吃午饭时丢失一个背包,里面装有重要物品。请捡到者与本人联系,当
面表示感谢。
此致
敬礼
李 华
2022年3月5日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8题。
爱的注视
当那个漂亮的女人拄着盲棍小心翼翼地上车时,全车的乘客都对她报以同情的目光。她
把车钱付给司机,摸索着走到司机留给她的座位上坐下,然后将公文包放在膝盖上,那根白色
的棍子就靠在她的腿边。
她是34岁的苏莎,一年前由于一次意外,她陡然间失去视力,从此被抛入黑暗、愤怒、沮丧
和对自己的怜悯之中。她曾经是一位相当要强的人,但如今,命运将她变成了失去生活自理能
力的人,成为周围人的负担。“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她不明白,心中充满了愤怒。但是无论
怎样地哭喊、祈求,她知道自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永远失去了视力,将在无
尽的黑暗之中度过余生。
阴云笼罩着曾经生活乐观的苏莎。每一天,她都在痛苦沮丧与疲惫不堪中度过,她唯一所
(语文试题 共8页) 第 6页
依靠的就是她的丈夫马骏。
马骏是一位军官,他深深地爱着苏莎。当看到失明令苏莎那么沮丧与痛苦时,他便决心帮
助妻子鼓起勇气与信心去开始新的生活。马骏的军旅生涯曾训练他如何面对困难,但是他知
道这一次却是最为困难的一场战斗。
最终,苏莎感到自己可以回去上班了。她过去是乘公交车上班,但现在却害怕一个人去。
于是马骏每天开车去送她。但是,马骏很快意识到这不是长久之计。他对自己说:“苏莎必须
学会自己搭公交车上班。”但是,她还是如此脆弱,失明引起的怨恨还没有从心中消除。这个时
候提这些,她会怎么想
正如马骏所预料的那样,苏莎害怕再搭公交车。“我是个瞎子!”她愤怒地说,“我怎么知道
自己到了哪儿 我想你是嫌我累赘了,想扔下我不管了!”
苏莎的话让马骏的心都要碎了,但他知道什么是必须做的。他向苏莎保证每个早晨和晚
上都会陪她一起乘车,接送她,直到她完全能够应付为止。
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马骏身穿制服,每天都同苏莎一起乘车。他教会她如何依靠其他感
官,特别是听力,来判断自己到了什么地方;如何适应周围新的环境。他帮助她与司机搞好关
系,让他们照看她,为她留个座位。他逗她开心,不论是在苏莎摸摸索索不太顺利地下车时,还
是在她把公文包丢到车厢里的时候。
每天早上他们一起出发,把她送到地方以后,马骏再乘出租车去自己的办公室。终于,在
一个星期一的早上,离家前,苏莎眼睛里充满泪水,她深情地对他说:“再见!”之后,这么长时间
以来,他们第一次各自走各自的。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每一天苏莎都很顺利,眼盲之后她从没感到这样好过。
她成功了! 她终于可以自己去上班了!
星期五早上,苏莎像往常一样坐车上班。当她付车费时,司机说:“孩子,我真羡慕你。”
苏莎不知道司机是否在同她说话,还有谁会羡慕一个双目失明、挣扎着寻找生活下去的勇
气的女人呢 她不由好奇地问:“为什么你会羡慕我这样的人 ”司机回答说:“因为照顾和保护
你一定是件快乐的事。”
司机的话让苏莎感到纳闷,于是她又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
司机说:“你知道吗 过去几天,每个早上,在你下车时,都有一个穿着一身军装的、长得很
帅的小伙子站在拐角对面的街上注视着你,在确定你安全地穿过街道并走进办公室以后,他会
向你的方向抛一个飞吻,然后才转身离开。你真是一个幸运的女人。”
幸福的泪水滑下苏莎的脸颊,尽管她再也无法看见马骏,但她却能始终感觉到他的存在。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24.文中“最为困难的一场战斗”指的是什么 (2分)
25.马骏为什么认为“苏莎必须学会自己搭公交车上班” (3分)
(语文试题 共8页) 第 7页
26.从全文看,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刻画马骏这一形象 概括马骏的品质特征。(3分)
27.结尾部分司机与苏莎对话,这一情节设计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3分)
28.亲情之爱、师生之爱、朋友之爱……在“爱的注视”下,我们不断成长。结合苏莎失明后情感
的变化过程,谈谈你对“爱的注视”的感受。(4分)
六、本大题45分。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河是有远方的水。流水不腐,当水有了远方,有了里程,才算真正的河。”人生就像一
条河,只有坚定地前行,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河道,才能展现蓬勃的生气,才能到达心心念
念的远方。
请以“奔向远方”或“远方的召唤”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两个题目任选一个;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④文中不得透露
本人相关信息。
(语文试题 共8页) 第 8页
山东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卷一(选择题 共50分)
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 2.A 3.C 4.D 5.B 6.D 7.A 8.C 9.A 10.D
二、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A 12.C 13.D 14.C 15.A 16.B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7.D 18.B 19.C 20.B
卷二(非选择题 共70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21.(1)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银瓶乍破水浆迸
(3)勿以善小而不为
22.答案示例:
①并不意味着放松对行人的要求
②人与车抢道也要管
③也会给自身安全带来隐患
23.①没有写明物品丢失的地点;
②没有写明丢失物品的详细特征;
③没有写明联系方式;
④“此致”“敬礼”都多余。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24.帮助苏莎鼓起勇气,树立信心,开始新的生活。
25.苏莎只有学会自己搭公交车上班,
①才能摆脱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周围人负担的心理阴影;
②才能真正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③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有尊严的人。
26.①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②坚毅、忠贞、善良、智慧、有责任心。
27.特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或构思巧妙)。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共2页) 第 1页
作用:①呼应题目(或紧扣主题);②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28.答案示例:
苏莎失明后情感经历了愤怒、沮丧、痛苦、坦然、兴奋(愉悦)和感动的变化过程。在她遭遇意外
几近崩溃之时,是马骏“爱的注视”,让她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在各种“爱的
注视”下成长,有爱就有温暖,有爱就有力量。我们应尊重这份爱、珍惜这份爱,学会感恩,报答
这份爱。
六、本大题45分。
29.略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共2页) 第 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