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请在答题卡上答题,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卷一(选择题 共50分)本卷共20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 )A.拘泥(ní) 按捺( ) 熨帖( ) 流水淙淙( ) nài yù cónɡB.堵塞(sè) 揩油(kāi) 剽悍(piāo) 装模作样( ) múC.孝悌(dì) 咋舌(zé) 憎恶( zèng) 色厉内荏(rěn)D.账簿(bù) 倔强(jué) 悲怆(cāng) 戛然而止( ) g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博弈 裨益 贸然行事 B.誉写 宣泄 殚精竭虑C.戊戌 观摹 真知灼见 D.缴纳 疏浚 暇瑜互见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①作为基层领导,他用心 群众的意见,想方设法为老百姓排忧解难。②王老伯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志愿者们 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③核心科技攻关没有捷径可走,我们 全力以赴, 能取得突破。A.倾听 给以 只要 就 B.聆听 给以 只有 才C.倾听 给予 只有 才 D.聆听 给予 只要 就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她买了各种水果,如红色的苹果、紫色的葡萄、黄色的芒果、香蕉等。B.王先生称赞我什么呢 是我这画画得好 还是勇气可嘉 什么都敢画 C.人民日报在“世界读书日”到来时发表文章《阅读,成就更美好的自我》。D.唐代柳公权的书法,结体端庄,笔力遒劲,刚柔相济,世称“柳体”。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A.在亲历战乱、目睹百姓疾苦后,杜甫写出的《石壕吏》力透纸背。B.《典籍里的中国》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广泛关注。C.他在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初露头角,荣获中职组三等奖。D.同学之间要相互包容,不能因一点小矛盾就耿耿于怀,影响团结。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 ( )A.市民是否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城市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B.去年国庆节期间,这种国产高清电视机的单位价格是每台3800元。(语文试题 共8页) 第 1页C.这本杂志,品评世俗,解读人生,起到针砭时弊、启迪世人的效果。D.这次展演的音乐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题材广泛、形式风格多样。7.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是 ( )夕阳最美的落脚点,就是河面了, ,看上去像是一幅名画。①水中还有山峦和河柳的投影 ②微风吹皱了河水③水面的色彩在瞬间剥离,有了立体感 ④映进水中的夕阳比夕阳本身还要辉煌⑤涌起的水势将河面的夕阳和树木的投影给揉碎了A.④①②⑤③ B.①②⑤③④C.③⑤②①④ D.②③④①⑤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周易》是道家重要的典籍之一,《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B.萧红散文《回忆鲁迅先生》感人至深,钱钟书小说《边城》深受读者喜爱。C.“仞”是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在干支纪年法中,六十年称为一个“甲子”。D.秦统一六国后,大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霓裳羽衣曲》是唐代乐曲名。9.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 )A.幽静的夜晚,窗外盛开着的玉兰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B.金黄的稻草一捆捆地垛起来,场院上顿时就出现了几座稻草山。C.小酒窝指着麦田说:“再过半个月,我们就能吃上新麦馍馍了。”D.洁白的雪地上燃起了篝火,一簇簇橘黄的火焰欢快地跳跃着。10.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 ( )塞下曲四首(其一)【唐】李益蕃州部落能结束①,朝暮驰猎②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注】 ①结束:指穿衣打扮。②驰猎:指军事训练。A.前两句先写将士善于戎装打扮,再写日常军事训练,表现他们英姿飒爽的精神风貌。B.后两句着重描写征人戍守的西北边疆的壮美景象:歌声飘荡,鸿雁北飞,群马嘶鸣。C.末句中的“绿”字描绘出原野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又一个春天不知不觉地到来了。D.全诗风格雄浑,感情奔放,表现了将士们征戍生活的艰辛和思乡盼归的悲凉情绪。二、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古人崇尚青色,将其与许多美好的物象联系在一起。年轻人又被称为“青年”,正当年少是“青葱岁月”,廉洁奉公的官员是“青天”,技艺高超为“炉火纯青”,仕途亨通乃“平步青云”“青云直上”。被重视或喜爱除了所谓受到“青睐”,还可说成得到“青眼”“垂青”。史书亦可谓“青史”“汗青”,能够“名垂青史”“留取丹心照汗青”,往往被古人视为无上的荣耀。世间有五光十色,古人为何独对青色分外垂青呢 中国的先人们将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统一划分为“木火金土水”,即“五行”。人们对这五种自然物质的色彩加以观察和总结,由此产生了“青赤白黄黑”,即“五色”。《释名·释采帛》曰:“青,生也。象物生时色。”《说文解字》解释:“青,东方色也。”具体而言,青色五行属木,而木象征着具有生长的特性的植物,关乎春季和东方。春季象征一年之始,东方则象征一日之始,(语文试题 共8页) 第 2页故青色便象征着“生”的希望与开始。可以想象,与远古先民的环境最休戚相关的颜色就是青色———头顶青天,身傍碧水,放眼望去是葱葱郁郁的植被,无时无处不被青色所濡染和包围。在长久的无意识的共生中,青色浸染了古人的色彩观,并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审美观。对于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华民族来说,青色的寓意古朴、庄重而神圣。“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当青色以文字、意象的形式融入艺术创作时,它就成了一个“有意味的形式”。漫漫中华文学史亦可称为一部青色的“劳模史”。有人统计过陶渊明、李白、苏轼三位文豪共计2800多首使用色彩词的诗歌,其中提及青色就有709处,数量居所有颜色之首。历代文人墨客撷草木之色,集山川之彩,铺陈设色,借色传情,或述一己之志,寄托人生理想,或抒一腔深情,感叹离愁别绪……乐此不疲地把各自对青色的推崇诉诸笔端,并将之巧妙地融于不同意境的创造,赋予青色独特且丰富的审美内涵。“诗画本一律”,青色不仅是中国绘画艺术“丹青”之名的组成部分,而且在传统绘画中,无论是文人雅士创作的山水画,还是民间艺人创作的宗教壁画,艺术家们都格外关注颜料中的青、绿。在很长时间内,中国山水画的主色调就是青绿色。作为中国文化名片的瓷器,也与中华民族“尚青”的传统密不可分。特别是宋代,青瓷制造发展至巅峰。宋人理性、沉静、悠远、淡泊的品格和青色冷静、阴柔、素雅、含蓄的特点完美契合,直观映照了色彩审美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发展脉络。此外,历史悠久且广泛应用于民间的蓝印花布,也和中国布衣“青衣蓝衫”的现象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人多势众”,成为国人“尚青”观念的另一个注脚。青色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颜色,它温润而不虚浮,灵动而不张扬,清爽而不单调。随着时间的推移,青色也将陪伴着我们不断创造出更加多姿多彩的情感牵念。(有删改)11.下列对古人崇尚青色原因的理解分析,符合文意的是 ( )A.青色五行属木,属东方之色,代表生长,象征希望与开始。B.远古先民将情感寄托于色彩,其生存环境与青色休戚相关。C.在与青色的有意识共生中,青色成为人们审美中的重要色彩。D.青色是古代农耕文明的载体,其寓意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12.下列对文中“有意味的形式”具体表现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历代文人墨客借青色寄托人生理想,创设诗词意境,丰富审美内涵。B.宋代青瓷,反映出宋人的品格追求与青色本身色彩特点的完美契合。C.中国传统绘画主色调为青绿色,这是尚青审美情趣在绘画中的体现。D.“蓝印花布”和“青衣蓝衫”一起承载着众多中国人崇尚青色的情感。13.下列对文段写作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开门见山点明观点,论据充足,论证过程条理清晰。B.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论述古人尚青现象。C.感性表述和理性分析相结合,语言凝练、典雅、厚重。D.按照层层递进的方式组织材料,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浩瀚太阳系中,围绕太阳公转的不仅有八大行星,还有千千万万个头不等、形状各异、运行轨道不同的小行星。它们在装点太空的同时,也带来撞击地球的风险和隐患。人们或许认为(语文试题 共8页) 第 3页这是杞人忧天,但只要看看月球上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就知道此类事件并不新鲜。之所以察觉不到,是因为人们记录这些事件的历史还太短。大量证据表明,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湾,生存了1.6亿年的恐龙因此灭绝。2013年,一颗直径约18米的小行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约30公里高空爆炸,当量约相当于30颗广岛原子弹,导致近1500人受伤。这如果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后果会更严重。可见,小行星防御与人类未来息息相关,各航天大国都在开展此项研究。如果小行星真要撞击地球应怎么办 科学家们设计了多种办法。第一招是使用核武器将小行星炸成碎块,但碎块可能还会飞向地球。第二招是用飞行器拖走小行星,不过这对大尺寸小行星无能为力。第三招是利用激光烧蚀小行星,这一技术尚待发展。第四招是利用万有引力,缓慢牵引小行星使其改变运行轨道,不过这需要较长预警时间。第五招是动能撞击,即利用飞行器撞击小行星,使其瞬间改变速度,并逐渐偏转其轨道,这是目前最成熟可行的技术手段。国外不久前发射了一枚航天器,开展“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这是人类首次进行小行星防御测试,也是动能撞击技术在深空中的首次验证。该航天器重约550千克,将会在2022年10月“迪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接近地球时,以约6.6公里/秒的高速去撞击该系统中的“小月亮”。就像地球有月球,有些小行星也有自己的卫星。“迪迪莫斯”就由一颗直径约780米的主星和一颗直径约160米的“小月亮”组成。这颗“小月亮”像钟表指针一样运转,它每11小时55分钟环绕主星运行一圈。预计撞击后,其绕转周期将缩短10分钟左右,届时人们可通过地面望远镜观测到绕转周期的改变。这一任务设计得相当巧妙。首先,选择的实验对象无论怎么受到撞击,未来几百年都不可能撞击地球,这是为了防止弄巧成拙,把本来无害的小行星导向地球。其次,通过测量绕转周期改变量来评估撞击效果,这就规避了直接测量微弱速度改变的难题。再者,撞击窗口选在2022年这颗小行星距地球仅1100万公里处,人们可利用地面光学和雷达望远镜对撞击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同时,这一任务还计划开展柔性太阳能帆板、新型电推进系统等多项新技术试验,为未来深空探索积累宝贵经验。防御小行星撞击是人类面对的共同任务,我国对此同样高度重视。国家把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作为未来重要航天项目之一,提出“以石击石”“末级击石”等中国特色的小行星防御方案。期待我国未来能够为防御小行星撞击、保护地球家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选自李明涛《探索小行星防御新路径》,有删改)14.下列关于“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的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 )A.开展这项任务是为应对“迪迪莫斯”2022年10月接近地球时带来的撞击风险。B.这是人类首次进行小行星防御测试,是利用动能撞击瞬间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C.“小月亮”遭到撞击后,预计环绕主星运行一圈的周期变为11小时45分钟左右。D.通过测量“小月亮”绕转速度改变量来评估撞击效果,为未来深空探索积累经验。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是 ( )A.恐龙的灭绝表明,体积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B.动能撞击作为最成熟最可行的手段,是人类防御小行星撞击威胁的首选。C.本次小行星防御测试会产生大量碎片,可能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D.我国采用“以石击石”“末级击石”等中国特色方案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语文试题 共8页) 第 4页16.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条理清晰,结构紧凑,简要介绍小行星防御系统的建设原因、方法和发展现状。B.从月球到地球,全文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应对小行星撞击威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C.采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D.运用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将深奥抽象的科学知识表达得通俗易懂。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鲰生说我曰:(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C)“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D)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7.下列各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A.乃有所不得已也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臣乃敢上璧 D.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18.下列对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欲呼张良与俱去(省略句)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被动句)C.古之人不余欺也(倒装句) D.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判断句)19.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不恰当的是 ( )A.沛公还在崤山以东时,贪恋钱财货物,喜爱美女。B.把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进来,可以占领整个秦地而为王。C.秦朝时他和我一同出游,项伯杀了人,我救了他的命。D.登记官吏、百姓于簿籍上,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20.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这两段文字展示出刘、项双方矛盾的起因,由此拉开了后面鸿门宴上斗争的序幕。(语文试题 共8页) 第 5页B.交代两军位置、实力,叙述双方主帅和谋士的表现,预示着项羽悲剧命运的合理性。C.曹无伤告密使矛盾激化,项伯夜访张良后矛盾暂时缓和,情节一紧一松起伏有致。D.人物的语言极具个性化,项羽寡谋轻信和刘邦巧于应变的性格特点初步显现出来。卷二(非选择题 共70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21.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3分)(1)《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描写出了荷香的若有若无。(2)《琵琶行》中表现琵琶演奏经过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乐音的句子是“ ,铁骑突出刀枪鸣”。(3)古人用“勿以恶小而为之, ”劝诫人们修身立德应从细微处入手。22.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意连贯完整。(3分)尊重是双向的,文明需要共建。车让人,人让车,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大力倡导车辆礼让行人, ① 。车与人抢道要治, ② 。行人不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过马路玩手机等行为,不仅干扰交通秩序、影响通行效率, ③ 。23.指出下面这则启事在格式和内容上的不当之处。(4分)寻物启事本人今天吃午饭时丢失一个背包,里面装有重要物品。请捡到者与本人联系,当面表示感谢。此致敬礼李 华2022年3月5日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8题。爱的注视当那个漂亮的女人拄着盲棍小心翼翼地上车时,全车的乘客都对她报以同情的目光。她把车钱付给司机,摸索着走到司机留给她的座位上坐下,然后将公文包放在膝盖上,那根白色的棍子就靠在她的腿边。她是34岁的苏莎,一年前由于一次意外,她陡然间失去视力,从此被抛入黑暗、愤怒、沮丧和对自己的怜悯之中。她曾经是一位相当要强的人,但如今,命运将她变成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人,成为周围人的负担。“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她不明白,心中充满了愤怒。但是无论怎样地哭喊、祈求,她知道自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永远失去了视力,将在无尽的黑暗之中度过余生。阴云笼罩着曾经生活乐观的苏莎。每一天,她都在痛苦沮丧与疲惫不堪中度过,她唯一所(语文试题 共8页) 第 6页依靠的就是她的丈夫马骏。马骏是一位军官,他深深地爱着苏莎。当看到失明令苏莎那么沮丧与痛苦时,他便决心帮助妻子鼓起勇气与信心去开始新的生活。马骏的军旅生涯曾训练他如何面对困难,但是他知道这一次却是最为困难的一场战斗。最终,苏莎感到自己可以回去上班了。她过去是乘公交车上班,但现在却害怕一个人去。于是马骏每天开车去送她。但是,马骏很快意识到这不是长久之计。他对自己说:“苏莎必须学会自己搭公交车上班。”但是,她还是如此脆弱,失明引起的怨恨还没有从心中消除。这个时候提这些,她会怎么想 正如马骏所预料的那样,苏莎害怕再搭公交车。“我是个瞎子!”她愤怒地说,“我怎么知道自己到了哪儿 我想你是嫌我累赘了,想扔下我不管了!”苏莎的话让马骏的心都要碎了,但他知道什么是必须做的。他向苏莎保证每个早晨和晚上都会陪她一起乘车,接送她,直到她完全能够应付为止。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马骏身穿制服,每天都同苏莎一起乘车。他教会她如何依靠其他感官,特别是听力,来判断自己到了什么地方;如何适应周围新的环境。他帮助她与司机搞好关系,让他们照看她,为她留个座位。他逗她开心,不论是在苏莎摸摸索索不太顺利地下车时,还是在她把公文包丢到车厢里的时候。每天早上他们一起出发,把她送到地方以后,马骏再乘出租车去自己的办公室。终于,在一个星期一的早上,离家前,苏莎眼睛里充满泪水,她深情地对他说:“再见!”之后,这么长时间以来,他们第一次各自走各自的。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每一天苏莎都很顺利,眼盲之后她从没感到这样好过。她成功了! 她终于可以自己去上班了!星期五早上,苏莎像往常一样坐车上班。当她付车费时,司机说:“孩子,我真羡慕你。”苏莎不知道司机是否在同她说话,还有谁会羡慕一个双目失明、挣扎着寻找生活下去的勇气的女人呢 她不由好奇地问:“为什么你会羡慕我这样的人 ”司机回答说:“因为照顾和保护你一定是件快乐的事。”司机的话让苏莎感到纳闷,于是她又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司机说:“你知道吗 过去几天,每个早上,在你下车时,都有一个穿着一身军装的、长得很帅的小伙子站在拐角对面的街上注视着你,在确定你安全地穿过街道并走进办公室以后,他会向你的方向抛一个飞吻,然后才转身离开。你真是一个幸运的女人。”幸福的泪水滑下苏莎的脸颊,尽管她再也无法看见马骏,但她却能始终感觉到他的存在。(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24.文中“最为困难的一场战斗”指的是什么 (2分)25.马骏为什么认为“苏莎必须学会自己搭公交车上班” (3分)(语文试题 共8页) 第 7页26.从全文看,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刻画马骏这一形象 概括马骏的品质特征。(3分)27.结尾部分司机与苏莎对话,这一情节设计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3分)28.亲情之爱、师生之爱、朋友之爱……在“爱的注视”下,我们不断成长。结合苏莎失明后情感的变化过程,谈谈你对“爱的注视”的感受。(4分)六、本大题45分。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河是有远方的水。流水不腐,当水有了远方,有了里程,才算真正的河。”人生就像一条河,只有坚定地前行,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河道,才能展现蓬勃的生气,才能到达心心念念的远方。请以“奔向远方”或“远方的召唤”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两个题目任选一个;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④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语文试题 共8页) 第 8页山东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卷一(选择题 共50分)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B 2.A 3.C 4.D 5.B 6.D 7.A 8.C 9.A 10.D二、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A 12.C 13.D 14.C 15.A 16.B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7.D 18.B 19.C 20.B卷二(非选择题 共70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21.(1)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2)银瓶乍破水浆迸(3)勿以善小而不为22.答案示例:①并不意味着放松对行人的要求②人与车抢道也要管③也会给自身安全带来隐患23.①没有写明物品丢失的地点;②没有写明丢失物品的详细特征;③没有写明联系方式;④“此致”“敬礼”都多余。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24.帮助苏莎鼓起勇气,树立信心,开始新的生活。25.苏莎只有学会自己搭公交车上班,①才能摆脱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周围人负担的心理阴影;②才能真正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③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有尊严的人。26.①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②坚毅、忠贞、善良、智慧、有责任心。27.特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或构思巧妙)。(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共2页) 第 1页作用:①呼应题目(或紧扣主题);②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28.答案示例:苏莎失明后情感经历了愤怒、沮丧、痛苦、坦然、兴奋(愉悦)和感动的变化过程。在她遭遇意外几近崩溃之时,是马骏“爱的注视”,让她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在各种“爱的注视”下成长,有爱就有温暖,有爱就有力量。我们应尊重这份爱、珍惜这份爱,学会感恩,报答这份爱。六、本大题45分。29.略(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共2页) 第 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