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1、什么是思维(广义、狭义)?2、思维的方式主要类型?意义?3、★思维的特征4、思维与实践的关系?5. 思维的多种形态有哪些?其划分标准和含义是什么?6、★思维的基本形态(基本形式、主要特征、关系)?7.什么是科学思维?(含义、基本条件、★特征)8.★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思维素养、政治素养)把握逻辑要义★“逻辑”的多种含义规律逻辑规律与规则思维方法逻辑学同一律原因、公式:A是A要求:同一个概念或论断逻辑错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矛盾律原因、公式:A不是非A要求:不能同真,必有一假逻辑错误:“两可”“自相矛盾”排中律原因、公式:A或者非A要求:不能同假,必有一真逻辑错误:“两不可”、骑墙居中偷换概念或论题,同一律上出问题。两可违反矛盾律,必有一个假判断。 两不可违反排中律,必有一个真判断。【逻辑规律记忆口诀】广义: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狭义:形式~核心任务:把握从真前提→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重要性:遵循其规律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课标与考情分析课标要求 必备知识 考情预测1.★“逻辑”的四种主要含义什么是逻辑学(广义、狭义)2. 推理结构及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3.★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有何规律?如何判定?(原因、公式及基本内容、逻辑错误、条件性……)1.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2.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1)从命题内容上看,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是考查的重点,逻辑的不同用法是考查难点。(2)从考査形式上看,主要考查选择题,主观题也不能掉以轻心。(3)命题常从生活逻辑的情境出发,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地区 题号 情境素材 考查方式 考查知识 分值统计2022年 北京卷 7 火星探测影像图命名 选:传统型选择题 三段论+同一律 3分议学任务一: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商议,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写出日本代表狡辩的理由并指出其犯的逻辑错误。议学情境:2023年6月7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言人就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发表谈话时表示,最新检测结果显示:福岛核电站港湾内捕获的鱼类体内所含放射性元素铯超标,达到日本法定标准180倍,令人震惊。之前,日方已开始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隧道中注入海水,继续为核污染水排海作准备。日方无视本国国民及世界各国的正当合理关切,未穷尽安全外置手段,并在未向各方作出科学可信的说明情形下一意孤行,令人愤慨。日本代表狡辩称,经过ALPS净化的“处理水”与核电站正常运行排水并无不同,其排海方案是科学合理的。议题一:看透日本的诡辩与伎俩议学提示:理由:核电站正常运行排水是安全的,经过ALPS净化的”处理水”与核电站正常运行排水并无不同,所以经过ALPS净化的“处理水”是安全的。错误:①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福岛核污染中产生的核污染水(ALPS净化的“处理水”)与核电站正常运行排水完全不同,日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②三段论推理要符合演绎推理保真性的两个条件,前提真实和推理结构正确。上述三段论中“经过ALPS净化的*处理水'与核电站正常运行排水并无不同”前提不真实,该三段论错误。一、“逻辑”的不同用法主要含义 范围 举例与“规律”同义 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思维规律)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逻辑学或逻辑知识 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学“要把握科学研究的逻辑”“这是生活的逻辑”(多体现为各个领域的规律)“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说的不合逻辑”“根据材料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逻辑规律与规则,只存在于思维领域,必正确)“霸权主义逻辑”“强盗逻辑”“诡辩家逻辑”(有正确错误之分)“学一点逻辑是有好处的”“逻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 “大学生应该上逻辑课”“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逻辑很难学”1.★“逻辑”是四种主要含义是什么?2.1 “逻辑”的多种含义(1)作为规律的逻辑:是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2)作为逻辑规律的逻辑,是思维领域内的客观规律。逻辑规则是根据思维的规律制定的一系列规范。符合逻辑规律与规则的思维又称为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众多思维方式中的一种思维方式。(3)作为思维方法的逻辑,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也指某种理论、观点。⑷逻辑学是指逻辑学这门学问——逻辑知识和逻辑学问,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学。如何准确区分“逻辑”的不同用法?★做题小技巧:在做题时根据对具体情境的分析来判定“逻辑”一词的具体含义。解题时可以采用代入法,尝试把“逻辑”的具体含义代入到题干的具体论断中,检验是否合理。下列内容都是哪种“逻辑”呢?1.虽然建筑的形态、空间及外观要符合必要的逻辑性,但建筑还应该蕴涵直指人心的力量。2.逻辑在这里是作为单独一门课来讲授的。3."举一反三"是一种运用类比推理的逻辑方法,用于启发式教学很有效。4.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不要用强盗逻辑来思考国际关系。规律你说我说逻辑学逻辑规律与规则某种思维方法一、“逻辑”的不同用法2.“逻辑”不同用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①逻辑学是以逻辑规律与规则为首要研究对象的,同时逻辑学也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的方法,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②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逻辑学逻辑规律与规则(首要对象)规律思维方法研究对象为把握规律服务2.1 “逻辑”的多种含义逻辑学逻辑的多种含义广义逻辑学★狭义逻辑学形式逻辑辩证逻辑与“规律”同义(存在于各个领域)逻辑规律与规则(只存在于思维领域,“规律”必定是对的)某种思维方法、理论、观点(可能对也可能错)所有科学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核心任务学习的意义:①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②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P9形式逻辑归纳提升1.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1)推理问题①结构:前提+结论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白马都是马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牛都不是马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什么?所有牛都不是动物所以所有白马都是动物所以正确错误真前提真前提?论证过程是错误的(大项不当扩大)2.1 “逻辑”的多种含义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思考:三段论推理规则②★决定因素: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形式结构③★核心任务: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对比:推理结论是否一定为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前提内容的真实性,二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符合逻辑规律与规则)。(2)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①论证: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论证是“讲出来”这一活动)②论辩: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如:辩论赛、辨析题)③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结论:正确思维一定是合乎逻辑的思维,合乎逻辑的思维是遵守逻辑规律与规则的思维,逻辑规律有哪些?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遵循同一律)(2)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遵循矛盾律)(3)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遵循排中律)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三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1)理由: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②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和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不能游移不定。(2)公式:“A是A”。——意思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思想都要与自身保持一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简单说:是真则真,是假则假)(3)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4)逻辑错误:【举例说明】①在使用概念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②在使用判断的过程中没有遵守同一律,将会出现“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用另外一个与原论题无关的论题来代替原本需要论证的论题,从而使议论离开了原来的论题)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三律)5.同一律的条件性同一 条件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而言 ①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②同一律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不同 条件 ①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 ②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王老师是青年人;过了几十年后,我们又说“王老师是中年人”前后两个判断时对同一个认识对象作出的,但得出了不同的判断。◎对于动物来说人是种概念;对于黄种人来说,人是属概念。对同一个认识对象,得出了不同的判断。以时间为转移以条件为转移议一议:以下案例是否违背了同一律的规律?二、★矛盾律:思维一致性的要求(1)理由: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2)公式:“A不是非A”或表示“A并且非A”。——意思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一种思想不能既是自身,又是对自身的否定。)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其中必有一假,不能同真,【记住】(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 “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①“概念”角度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外延不同的概念不能都指称或反映同一对象。②“判断”角度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反的判断不能同时成立,其中必有一假。(4)逻辑错误:“自相矛盾”(“两可”)。——《韩非子·难一》、上帝悖论、理发师悖论——你能举例吗:如:“本案所有的证据都是可信的”与“本案有的证据不是可信的”。“所有人都是自私的”与“有些人是不自私的”(5)注意的问题:①逻辑矛盾≠客观矛盾②只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起作用(就同一时间、 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逻辑矛盾 辩证矛盾区别 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 事物的客观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允许逻辑矛盾是诡辩论的特征 承认辩证矛盾是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事物固有的矛盾二重性的判断,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从不同方面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并不违反矛盾律。联系 逻辑矛盾(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矛盾的错误反映。 遵守矛盾律的要求是正确把握客观矛盾的必要条件。比较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辨识与判断】下列论断哪些是自相矛盾,哪些是逻辑矛盾?①小明想画一个方的圆。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③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④这几周的军训太紧张了,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自相矛盾辩证矛盾辩证矛盾自相矛盾(1)理由: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要反对思维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2)公式:“A或者非A”——意思是: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 “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概念”角度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对象必定由矛盾概念(A或非A)中的一个来反映。“判断”角度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相互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不能同假(4)逻辑错误:“两不可”的错误(5)注意的问题:①排中律只是排除思维中含混不清,并不否定发展中的的过渡阶段、中间环节。如:两栖动物既不完全水生,也不完全陆生,而是介于两者中间。②并不否定认识中左右权衡的过程,也不排除对复杂问语不做明确回答。③如果时间、关系、对象发生了变化,排中律也就不适用了。例如:小李是解放军战士可以为假,小李不是解放军战士也可以为假。(看作出判断的时间)三、★排中律:思维明确性的要求区分矛盾律与排中律甲: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乙:谁说我不去?甲:你去,请登记吧!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记了。甲:那么,你是不去呀?乙: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甲说: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乙答:我去,也不去。甲说: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乙说: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0201同时否定了“去”与“不去”违背了排中律(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同时肯定了“去”和“不去”违背了矛盾律(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比较矛盾律和排中律1.适用范围不同(1)矛盾律——适用于矛盾关系判断,也适用于反对关系判断;(2)排中律——适用于矛盾关系判断。矛盾关系:是洛阳人和不是洛阳人反对关系:输和赢(还有平局)2.要求不同矛盾律——必有一假,不能都肯定;排中律——必有一真,不能都否定。拓展: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3.★矛盾律与排中律在做题运用中的技巧:(求)真(用)排中,(求)假(用)矛盾矛盾律:不能同真——有假,运用矛盾律可以以真推假,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真,则另一个必假排中律:不能同假——有真,运用排中律可以以假推真,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假,则另一个必真【知识整合】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关系关系 矛盾律 排中律区别 含义不同 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要求不同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错误不同 “自相矛盾”(“两可”) “两不可”作用不同 以真推假,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真,则另一个必假,常用于反驳 以假推真,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假,则另一个必真,常用于证明联系 都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人们在运用概念、进行判断、进行推理时必须遵守的具体规则,它们从不同侧面保证思维的确定性考考你:真假话判断?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罪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如果四人口供中只有一人是假的,谁作案?谁说了假话?口诀:遇到矛盾不要碰,跳出矛盾找答案,回答矛盾辨真假。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B规律名称 基本 内容 公式 适用 范围 要求 逻辑 错误 举例同一律 思想自身同一(同一性) A是A 概念和判断 确定性:(自身同一) 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概念或判断都必须确定不变。 偷换、混淆概念; 偷换论题 甲:“你们这样通宵达旦、吵吵闹闹地在宿舍打牌,影响别人休息”乙:“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别人都没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矛盾律 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一致性) A不是非A 矛盾判断和反对判断 一致性:无矛盾性(必有一假,不能同真) 即: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自相矛盾 (两可) 甲:所有的鸟都会飞;乙:有的鸟不会飞;丙:你俩说得都对。甲:所有的鸟都会飞;乙:所有的鸟都不会飞;丙:你俩说得都对排中律 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明确性) A或者非A 矛盾判断和下反对判断 明确性(必有一真,不能同假) 即: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 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 甲:所有的鸟都会飞;乙:有的鸟不会飞;丙:你俩说的都不对。甲:有的鸟会飞;乙:有的鸟不会飞;丙:你俩说的都不对。学以致用:分析下列说法是否违反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如违反,说明违反了哪条,犯了哪种逻辑错误。(1)他的意见基本正确,一点错误也没有。(2) “我对法律上规定‘公开审判应当有律师为被告辩护’有意见。怎么罪犯还会有理?还要有人替他辩护?请问,这是站到什么立场上去了!”(3)当报刊上讨论“青年人应不应该有个人志愿”时,有人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有个人志愿不好,没有个人志愿也不好。违反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基本正确”与“一点错误也没有”是自相矛盾的。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被告”与“罪犯”是交叉关系的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不同一,此题中人混淆了这两个概念。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题中把“有个人志愿”和“没有个人志愿”都进行了否定,违反了排中律。(2023北京 三段论 同一律) 2023年4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发布。借助这批影像,国际天文联合会根据相关规则,以中国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命名了火星上的22个地理实体,杨柳青、古田、周庄、漠河等中国地名“刻印”在火星大地,基于上述材料,下列三段论推理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A. 所有的文化名镇都在地球,有的杨柳青是文化名镇,所以,所有的杨柳青都在地球B. 古田是历史名镇,古田是火星地理实体,所以有的火星地理实体是历史名镇C. 有的周庄不是地球地名,有的火星地名不是周庄,所以有的火星地名是地球地名D. 地球上的漠河是地名,火星上的漠河是地名,所以火星上的漠河是地球上的漠河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古田是历史名镇”中的“古田”是地球上的地名,“古田是火星地理实体”中的“古田”是火星上的地名,二者不是同一个概念,这个三段论推理犯了“四概念”的错误,违反“同一律"要求,B符合题意。B“地球上的漠河是地名,火星上的漠河是地名”中,作为中项的“地名”,都没有周延,违反了“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错误,D不符合题意。“有的周庄不是地球地名,有的火星地名不是周庄”均为否定判断,违反了“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的规则,C不符合题意。杨柳青是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这个三段论推理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A不符合题意。(2022·山东临沂·一模)民主一词源自古希腊语,本意是“人民统治”“主权在民”。作为一种政体形式,民主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民主作为人类的共同价值,不是某个国家的专利,民主的形式和实现民主的道路也并不是唯一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资格垄断对民主的定义权和裁判权。长期以来,美国自诩为“民主灯塔”“民主教师爷”“民主样板间”,认为自己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要么你和我们一样,否则你就是在反对我们”。如美国政客将发生在本国的国会山事件视为暴行,却把反中乱港暴行称为“美丽风景线”,当美国、西欧等国家或地区发生恐袭事件后,美忧心忡忡,并对恐袭受害者表达同情之情,而对包括在中国、俄罗斯、中东等国家或地区发生的恐怖袭击,美国往往很少谴责恐怖分子或组织,反而会借题发挥,指责这些国家或地区存在所谓的“人权问题”。美国对于“民主”的定义权和裁判权体现了美式民主的虚伪和双标。结合材料,从逻辑思维规则的角度,揭示“美式民主”的真面目。答案:①: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美式民主对自己一个标准,对他国一个相反的标准。甚至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混淆视听。②:矛盾律认为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美式民主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恶性事件,忧心忡忡,并对恐袭受害者表达同情之情,而对别国发生类似的事件则会借题发挥,指责某些国家或地区存在所谓的“人权问题”,这足以说明美式民主极其虚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