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马说》教学设计——聚焦虚词,读情共鸣教材分析《马说》选自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具有情趣与理趣,要求学生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其人生感悟,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该文是唐代韩愈所作,韩愈初登仕途时,却一直得不到重用,其文章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千里马喻人才,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大量虚词的运用,是文章情感线索,对统治者埋没人才进行了强烈的讽刺、针砭和控诉,愤懑不平之情充溢其中。学情分析初二下学期学段的学生,已在前期学习过《爱莲说》等文言文,已掌握到“说”这一体裁的特点,并对“托物寓意”这一写作手法及对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有一定了解,但基于本文,韩愈借千里马的遭遇到底基于怎样的现实,托千里马之物到底寄寓怎样的情感,对文章的理解及文章情感的寄托是如何通过虚词展开深层次探讨,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教学目标1.通过关键虚词,在朗读中理解作者的情感脉络。2.把握作者借千里马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教学重难点重点:创设相关情境,朗读体会虚词中的情感。难点:依据虚词的变化,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脉络,深刻理解“千里马”这一物象寄寓的情感。教法学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中虚词的情感特点,深入体会作者对千里马悲惨遭遇的痛苦情绪,随着朗读,层层深入情感,与作者、与千里马、与食马者产生对话。2.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同桌互相分享体会,梳理整合虚词的类型及不同情感的表达,深入探究虚词对情感表达的作用。3.情境创设法,为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用音乐与语言创设千里马的遭遇的悲惨经历,激发学生对千里马的同情,结合韩愈生平经历,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虚词中表达的心中愤恨不满、激情控诉当时黑暗的社会现状之情。4.表格梳理法。主要引导学生主动使用表格梳理文章中的虚词,及虚词的特点、类型和情感寄寓,全面系统地把握虚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时长20分钟课型新课型(微课)教学过程故事导入,引入话题同学们,自古以来就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秦昭王五跪得范睢、萧何月下追韩信、曾国藩三顾彭玉麟等等,自古来,有才之人渴望遇到贤明之主,贤明之主也期望寻求麒麟之才,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总在历史的舞台上不断上演,或悲而无果,独叹一身才华;或寻有所获,成为千古名唱。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至今仍然是世人常谈的话题。请同学们,结合本课的阅读提示和课前预习,为我们讲一讲,千里马与伯乐最原始的故事。【设计意图】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的能力【预设】原自《战国策·楚策》中一个名叫汗明的对春申君黄歇讲的一个故事力的人物,里面说伯乐姓孙名阳,是春秋时代秦国人,会给马看相,善于识别什么是千里马。相传,这是汗明用艺术虚构手法创造出的寓言。韩愈的作品中经常可见其引用伯乐与千里马的典故,《为人求荐书》《送温处士赴河阳序》等都有引用,今天,我们学习的《马说》更是全篇以此为文而作,大家,在上节课通过自主阅读,查阅资料,并在小组里已经互相交流了全文的翻译,对相关字词也作了重点记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文章。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本篇文章,思考,韩愈借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到底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走进虚词,诵读体会1.全班交流,初读感受(1)同学们,读完之后,你在韩愈的《马说》当中,感受到了什么?【预设】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淹没的感慨悲愤之情。【指导提示】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哪里读出了这种感觉,简要分析,并对相关句子进行朗读,至少三位以上的学生交流,最后聚焦在虚词的朗读上。)通过几位同学的分享与朗读,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大家在“而”“也”这类字上朗读的时候语气都不自觉的有一些微妙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好像只能有一些感觉,但对于这些字词的朗读与把握,并没有实词这么准确,今天这我们这节课就通过虚词,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吧。2.小组合作,梳理虚词请小组同学,结合上节课学习,将文中的虚词找出来,并为此分类。【预设】虚词类型 内容语气助词 不以千里称也 食马者不知其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连词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食马者不知其千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副词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叹词 呜呼3.品读虚词,读思悟情【讲解要点1】世有伯乐,然后(重读,强调结果)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表转折,突出强调,为后文遗憾埋下伏笔)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是怎样的形象?)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死的环境怎样?),不以千里称也(为千里马最后惨死的现状,作出无限痛惜之感)。本是千里马,却落入奴隶人之手,与普通的马一同惨死在肮脏残破的槽枥之中,最后连千里马的称号都没有。一个才华横溢,心怀报复的人,不被重视,却被粗鄙的现实杀害,孤凉收场,最后世人还认为他不是有才之人,只是普通人而已。(不仅仅是可惜,而是极度痛惜。这么好的马,不被认可、不被重用,还落得如此凄惨的现状,与普通马统称的惋惜。) 【讲解要点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责怪,埋怨)食也。是马也(无奈,对无知的养马者所造成的的后果感到极度可悲),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谴责)?吃不饱,体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千里马身形的美观及能力都无法表现出来,只能淹没在普通马群之中,又要求它能够跑千里,对食马者无知的抨击谴责。【讲解要点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一步步加深对食马者的愤懑,以及对千里马悲惨境遇的悲叹)不能通其意,执策而(拿起鞭子抽打着千里马。千里马不被理解,反而还被人抽打。面对千里马不被理解反被误解、无视被抽打的惨状,不忍直视的痛苦,油然而生,无限同情与惋惜,同时对食马者充满了愤恨之情)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长叹?叹什么?)其真无马邪?(反问,反问谁?)其真不知马也!(最后极度痛苦的叹息)鞭策千里马奔跑不用正确的方法,而用普通马的方式鞭打它,怎么会跑的快。喂养它的时候又不依据它的食量和习惯喂养,怎么会显示出它的才干呢?它鸣叫,却又无法通晓它的意图,有好的想法与言论,却碰不到志趣相投、言语相合之人,无人理解的痛苦。“呜呼”最后的叹息,对其充满了痛切之感,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讲解要点4】请同学们再齐声朗读全文,结合梳理的虚词类型,制作表格,将不同类型的虚词意义及表达的情感梳理成表格。指导要点:教师先展示语气助词的相关表格。语气助词 语气意义 情感不以千里称也 表感叹 为千里马惨死作出无限痛惜之叹食马者不知其千里而食也 表感叹 对食马者的抨击责怪是马也 表感叹 无奈,对无知的养马者所造成的的后果感到极度可悲安求其能千里也 表反问 对食马者的愤怒谴责其真无马邪 表反问 对不知马又求马的极度谴责,又为千里马不以千里称而极度心疼悲哀。其真不知马也! 表感叹 极度痛苦的叹息(本过程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小组展示成果,分享学习成果,个人阅读体验分享,小组共同总结梳理整合。)(三)总结写法,托物寓意本文通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才能。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还有日趋没落的中唐社会现实全部揭示出来,甚至写尽了整个封建时代有志难伸的文人命运。托物 寓意千里马 人才 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才能。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还有日趋没落的中唐社会现实全部揭示出来,写尽整个封建时代有志难伸的文人命运。食马者 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不遇伯乐 贤才难遇明主齐声伴乐朗诵全文。(四)自主探索,课后拓展1.结合今天所学,参考语气助词的表格,继续梳理连词、副词、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及情感。2.与韩愈同时代还有哪些大家遭受这样的处境,请大家搜索出来,看他们写的文章与韩愈所写的文章有何异同?板书设计马说韩愈虚词——情托“千里马”之物——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