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调整与反思)《长歌行》年 月 第 周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诗韵悠悠》-----《长歌行》【教学目标】1. 尝试选择合适的节奏进行吟诵,了解诗与乐的特殊联系,感受音乐和古诗韵律的交融。在吟、诵、唱、演的活动中继续培养对声音的控制与表现力。继续感受音调与节奏的变化对作品形象的表现作用。3.通过拓展欣赏,增进对古诗文化的了解, 能用音乐的方式领悟和表现对古诗热爱和理解。【教学重点】继续感受音调与节奏的变化对作品形象的表现作用。【教学难点】在吟、诵、唱、演的活动中继续培养对声音的控制与表现力。【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PPT【教学过程】复习歌曲上两节课,我们分别学唱了《游子吟》和《小儿垂钓》,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分别来有感情地唱一唱。用连贯的声音演唱《小儿垂钓》, 表现诗情画意。用连贯悠长的气息、优美动情的歌声表现歌曲意境。二、古诗吟诵1.导入:这两首古诗歌曲旋律优美,意境深远,唱起来回味无穷。《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诗歌,代代相诵,流传至今,让我们一起来有节奏地诵一诵。4/4 X ∣ X — X X ∣X 0 0 X ∣ X — X X ∣ X — 0 ‖百 川 东 到 海, 何 时 复 西 归?少 壮 不 努 力, 老 大 徒 伤 悲。(调整与反思)2.交流慢板吟诵的感受。3.如果我们提升一点速度再来读一读,又是什么样的感觉呢?(预先给4拍子速度的提示,1、2、3、4 ∣1、2、3、齐0)4/4 X ∣ X X X X 0 0 X∣ X X X X 0 0 X ∣百 川 东 到 海, 何 时 复 西 归? 少X X X X 0 0 X∣ X X X X 0 0 ‖壮 不 努 力, 老 大 徒 伤 悲。4.比一比,说一说,两种读法有什么异同?那种读法更能表达诗人深深的叹息?5.画唐诗有感情地诵读《登鹳雀楼》,把自己的朗诵音调的高低起伏画下来。6.选择合适的节奏,诵读《静夜思》。尝试与同伴合作,进行两个声部的卡农诵读,听一听,哪种节奏组合更好听。7.选择合适节奏,诵读《静夜思》,尝试与同伴合作,进行两声部的卡农诵读,小组合作练习后,分组展示。【设计意图】:中国是“诗的国度”,自古就有诗歌合乐的传统。通过诵诗、吟诗、唱诗、画诗,领略诗歌的韵味,力求能用音乐的方式领悟与表现对唐汉乐府诗的热爱和理解。三、拓展欣赏歌诗歌曲成为新学堂乐歌,已成为一种时尚。上周我们已经唱过了谷建芬奶奶的《游子吟》,刚才还感情地诵读《登鹳雀楼》,画下了自己朗诵音调的高低起伏,我们就来欣赏谷奶奶创作的这首《登鹳雀楼》,体验一下三拍子古诗歌曲的特殊韵味。四、课堂小结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不合乐的称为“诗”。在唐代,歌诗传唱非常普遍,后人誉为“盛唐之音”。这个单元,我们听赏了充满书声雅韵的歌曲《读唐诗》,演唱了《游子吟》,听赏了《小儿垂钓》,诵读了《长歌行》,请大家在课后继续关注我们的唐诗新唱,把我们的唐诗歌曲唱给家人听,让我们在悠悠诗韵中不断前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