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2.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绘画。教学过程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地球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时间相等,卫星在轨道上绕行速度约为3.1km/s,人们用天文望远镜仰望卫星,看到他仿佛挂在太空静止不动,卫星虽然绕地心运动,但是地球上的人们却觉得他静止不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到底动没动?运动的世界PPT展示运动的飞机,候鸟、豹子、运动员图片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一切物体都在不停运动......科学家是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自然界中的物体运动有多种形式,机械运动只研究与物体位置变化有关的问题。参照物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歌词来表现节奏。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观看PPT(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2)月亮升起来了。(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一、判断物体运动的标准研究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二、参照物的选择原则1.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3.一旦被选定的参照物假定是静止的。4.通常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观看PPT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在江中游青山在走3.月亮从云中钻了出来三、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过程(1)选择参照物。(2)确定被研究的物体。(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结合观看PPT例题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就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包括三层含义: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2.静止是相对的。3.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和静止情况是不同的。课堂归纳小结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得出:1.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2.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3.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4.事先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5.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师:请每位同学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板书设计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二)参照物: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称为参照物。(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反思教师首先引领学生探讨“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什么而言的?”“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在头脑中形成初步感知,然后让学生小组进行学习、交流。全班通过汇报、总结,教师作简单概述,并纠正交流中出现的片面认识。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就说它在运动”这种说法的不完整性,鼓励小组内争论“怎样描述这话才具有准确性”。学生从实例中得出答案。学生掌握了重点问题后,教师继续拓展、延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