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袖与伟大情怀;2.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主要环节;教学难点了解科学前沿的发展。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在探索之路上,众多的科学巨人披荆斩棘,铺路架桥,为后人留下了丰硕的知识园地、科学的探究方法以及不朽的科学精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1、硕果累累的知识2、科学探究的方法3、高扬的科学精神二、知识园地-----硕果累累物理学(Physics):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人类已进人信息化时代,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现代通信、交通、航天、材料和能源等领域。三、科学探究----其乐无穷亚里士多德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伽利略发现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矛盾。伽利略说,假如一块大石头以某种速度下降,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块小些的石头就会以相应慢些的速度下降。要是把这两块石头捆在一起,那这块重量等于两块石头重量之和的新石头,将以何种速度下降呢 如果按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将得出截然相反两个结论。一方面,新石头的下降速度应小于第一块大石头的下降速度,因为加上了一块以较慢速度下降的石头,会使第一块大石头下降的速度减缓;另一方面,新石头的下降速度又应大于第一块大石头的下降速度,因为把两块石头捆在一起,它的重量大于第一块大石头。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不能同时成立,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是不合逻辑的。伽利略比萨斜塔试验伽利略认为:两个重量不同的物体将以同样的速度下落,同时到达地面。为了证明这一观点,1589年,25岁的伽利略,同他的辩论对手及许多人来到比萨斜塔。伽利略登上塔顶,将一个重100磅和一个重一磅的铁球同时抛下。在众目睽睽之下,两个铁球出人意料地差不多是平行地一齐落到地上。伽利略敢于质疑,勤于实验,被后人誉为实验物理学的先驱。四、科学精神——永远高扬哥白尼: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居里夫人的发现他们在放射性上的发现和研究,居里夫妇和亨利·贝克勒尔共同分享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八年之后的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为成功分离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出乎意外的是,在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她并没有为提炼纯净镭的方法申请专利,而将之公布于众,这种作法有效的推动了放射学的发展。居里夫人简介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而且是仅有的两个在不同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之一孜孜不倦、刻苦认真、 锲而不舍。爱因斯坦与波尔:合作与交流,敢于 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修正或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五、课堂小结在巨人的肩膀上培养目标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知识技能)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过程方法)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情感态度价值观)六、随堂练习1.科学家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创建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的第一步通常应该是( )A.制订实验计划 B.猜想与假设C.发现并提出问题 D.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或数据)时,要把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在数据记录时,要尊重事实,不要拼凑,还要( )A.不可杜撰B.美化数据,让数据符合实验的分析C.把不容易显示出的数据,根据要求添加和制作D.以上说法都不可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