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1.通过实验探究灭火器的原理,知道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适用范围。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1.灭火器原理的探究。2.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灭火器原理的探究。蜡烛、烧杯、碳酸钠、盐酸、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等。新课导入【教师活动】燃烧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如何扑灭一般的火灾呢?【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火灾引入,思考如何扑灭火灾,温故知新,同时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事情。新知探究一、探究灭火器的原理【教师活动】复习灭火原理,提问:这个活动利用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一”的内容。【教师活动】根据灭火原理及上述活动所利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以设计一种灭火器。图中显示了这种灭火器的原理。(1)请你解释这个装置及灭火的原理。【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教师活动】(1)装置正立时放在小试管中的浓盐酸与放在吸滤瓶中的碳酸钠溶液不能接触,因而不能引发反应。但装置倾斜倒置时,浓盐酸会与碳酸钠溶液接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强大的气压使二氧化碳气体夹带液体一并从装置中溢出,喷射在可燃物的表面,以达到隔绝空气及降温的作用。提问:(2)请你根据这一装置的原理,设计一个简易灭火器(可以用实验室的仪器,也可以用生活中的用品)。【学生活动】仿照上述装置,利用家中废旧物品组装一套简易的灭火器。①将矿泉水瓶的瓶盖上用钉子打几个小孔,“棒棒冰”瓶口剪成齿状。②向矿泉水瓶中倒入一些小苏打,“棒棒冰”瓶中倒入一些米醋,并将其放入矿泉水瓶中,拧紧瓶盖。③倒转装置,产生的和液体从小孔喷出。完成“学习任务二”的内容。【教师活动】思考:灭火器里一定是水吗?不同的灭火器有区别吗?【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教师活动】讲述灭火器的使用及原理:灭火器 使用方法 灭火原理 适用范围干粉灭火器 1.上下摇动灭火器几次,拔出保险销 2.距火3米处,对准火焰根部 3.压下把手,扫射 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隔绝空气 一般失火和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二氧化碳灭火器 1.拔出保险销 2.按下压把 注意: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防止冻伤 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品的失火水基型灭火器 1.取下喷射软管,拔掉保险销 2.压下手把,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产生的泡沫喷射到燃料表面,泡沫层析出的水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隔绝空气 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柴油等,以及固体材料,如木材、棉布等引起的失火【学生活动】听讲,了解灭火器的使用和适用范围。【教师活动】以干粉灭火器为例认识灭火器的结构。【学生活动】听讲,了解灭火器的结构。【教师活动】如果发生火灾,你知道哪些自救措施呢?【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活动】结合学生的回答并总结:1.火势不大的情况下,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将火扑灭。2.如果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3.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等。【设计意图】了解灭火器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知道当火灾发生时的逃生方式,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师活动】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三”中1的内容。【教师活动】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4.0%~74.2%5%~15%12.5%~74.2%提问: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爆炸,面粉、煤粉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吗?【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活动】演示实验:如图所示,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胶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从胶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分析原因。【教师活动】实验现象:出现爆炸气浪,掀开盖子。实验结论: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三”中2的内容。【教师活动】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设计意图】通过粉尘爆炸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强调重视安全的重要性。【教师活动】判断正误: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活动】不是。常见的爆炸分为两种:(1)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放出的大量热没有及时扩散,使生成的气体物质体积急剧膨胀而引起爆炸,这是化学变化引发的爆炸;(2)由于气体物质在有限的密闭容器内,因受热体积急剧膨胀而引发的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等。【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四”的内容。【教师活动】接下来一起看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学生活动】记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设计意图】通过虽然常见、但可能平时并没有引起注意的安全图标,来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灭火器原理的探究,灭火器的使用及适用范围和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板书设计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一、探究灭火器的原理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粉尘爆炸实验)2.安全图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