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复习)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复习)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和方法;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3.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
4.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形成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的意识,认识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1.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3.化石燃料的用途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的重要性。
1.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认识化学反应中伴随的能量变化,既有放热反应也有吸热反应;
3.树立辩证认识问题的意识。
情境创设
【教师活动】你能否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
【学生活动】回答:炒菜,烧柴等。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燃烧的例子,引发学生回顾燃烧的内容,理解燃烧对生活的重要作用。
知识梳理
一、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教师活动】提问:什么是燃烧?
【学生活动】回答: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教师活动】特别提醒:(1)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如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等。
(2)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并完成“学习任务一”中的内容。
(二)燃烧条件
【教师活动】观察实验装置,思考薄铜片和热水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薄铜片和热水的作用。
【教师活动】薄铜片的作用:导热、支撑可燃物。
热水的作用:提供热量、隔绝空气(或氧气)。
【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二”中1的内容。
【教师活动】回忆实验现象,并说出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回答:
实验Ⅰ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的白磷均不燃烧。
实验Ⅱ现象:水下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并完成“学习任务二”中2的内容。
【教师活动】现在有三个改进实验装置,观察这三个装置并思考:
(1)与原实验装置相比,以上三组装置的优点是什么?
(2)丙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回答:
(1)反应都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2)节约药品,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二”中3的内容。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灭火的原理。
【学生活动】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即可。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灭火的方法。
【学生活动】(1)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隔绝氧气(或空气);(3)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完成“学习任务三”中的内容。
【教师活动】提问:能说是通过降低着火点来达到灭火的目的吗?
【学生活动】不能,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而只能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教师活动】我们常用的灭火器有哪几种,分别适用于什么范围?
【学生活动】(1)水基型灭火器,可用来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柴油等,以及固体材料,如木材、棉布等引起的失火。
(2)干粉灭火器,除扑灭一般失火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3)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
(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师活动】什么是爆炸?
【学生活动】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教师活动】思考粉尘爆炸实验中的几个问题:
(1)实验中塑料盖被弹开的原因是什么?
(2)实验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蜡烛的作用又是什么?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可以采用什么措施?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总结:
(1)面粉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金属桶内压强增大,弹开塑料盖。
(2)鼓入空气能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桶,使面粉与空气混合均匀,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蜡烛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
(3)注意通风(严禁烟火等合理即可)。
【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四”中的内容。
【教师活动】观察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学生活动】观察并听讲。
【设计意图】复习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爆炸的相关知识。
二、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师活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你能说一下放热现象和吸热现象的例子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回答。(1)放热现象:有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放出热量,如物质的燃烧、氧化钙与水反应等属于放热反应。
(2)吸热现象:有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需吸收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等属于吸热反应。
【教师活动】讲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一些用途。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完成“学习任务五”中的内容。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教师活动】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
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是混合物。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等。煤气作为生活燃气,它的主要成分为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
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
提问:石油分馏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并完成“学习任务六”中1的内容。
【教师活动】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加热使之汽化,再冷凝得到不同产品的过程。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3.天然气
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化合物,其中主要的是甲烷()。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极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可燃性(注意点燃前先验纯)。
说出甲烷燃烧的实验现象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实验现象:(1)甲烷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1)。
(2)。
【教师活动】教师指导,展示规范回答。
【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六”中2的内容。
(三)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
【教师活动】1.合理利用——使燃料充分燃烧
尝试说出燃料不充分燃烧的缺点、充分燃烧的条件和意义。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总结并使用课件展示。
(1)燃料不充分燃烧的缺点:放出的热量少,浪费资源;产生一氧化碳等物质,污染环境。
(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有足够的空气(或氧气);燃料与空气(或氧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3)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提高燃料利用率,节约能源,延长化石能源使用期限,减少污染。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
【教师活动】2.能源开发——“可燃冰”
(1)成分: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
(2)存在:海底的沉积物、陆地冻土的岩石中。
(3)优点:能量高、燃烧值大。
(4)目前,可燃冰的开发尚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
(四)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师活动】1.空气污染
燃料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在利用化石燃料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造成资源枯竭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空气污染,表现在哪几方面?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
(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等。
(3)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提问:试说明酸雨可能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破坏?应该如何防治?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森林受到酸雨破坏;雕像受到酸雨腐蚀等。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用天然气来代替煤。
2.汽车所用燃料的燃烧
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提问: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回答:
(1)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烧。
(2)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3)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4)加大检测尾气力度,禁止未达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5)使用清洁燃料,如压缩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
(五)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教师活动】氢气作为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氢气本身无毒,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甲烷的两倍(液氢完全燃烧约为同质量汽油的3倍),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所以,它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实验室里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请阐述其原理与实验装置。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教师活动】(1)实验原理:
(2)实验药品:锌与稀硫酸
(3)实验装置:
Ⅰ.排水法收集氢气 Ⅱ.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
【教师活动】2.开发利用新能源
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氢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这些能源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
【设计意图】将化学知识与能源、环境等社会问题相联系,突出化学在社会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
课堂小结
本单元主要学习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石燃料的利用、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本单元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连接,突出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化学观念。
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
2.燃烧条件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4.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化石燃料的利用
3.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
4.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5.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