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3课时)1.能设计方案验证或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能设计简单的方案,对废液、废渣进行处理,并实现回收再利用。4.金属与酸反应的定量计算。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实际问题。金属与酸反应的定量分析。新课导入【教师活动】谁还记得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学生活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教师活动】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通过一些化学反应认识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简单了解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些应用。这节课,我们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会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设计意图】回顾金属活动性顺序,为新课的开展做好铺垫。新知探究一、验证、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师活动】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有哪些?【学生活动】1.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剧烈程度。2.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置换出氢气,以及都能反应时反应的剧烈程度。3.金属(K、Ca、Na除外)与其他金属的化合物溶液能否反应,置换出化合物中的金属。【教师活动】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金属与其他金属化合物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是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常用的两种方法。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两种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下列金属的活动性顺序。(1)锌、银;(2)镁、铁;(3)铜、银。【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代表表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针对性指导,并指明正确的实验方案。【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一”中1的内容。【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一”中2的内容,表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并得出结论。【教师活动】归纳总结: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一般采用“取中”原则,可简记为“两金夹一液”或“两液夹一金”。并结合设计的实验方案对两种方法进行具体讲解。【设计意图】能设计方案验证或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二、判断金属的相关反应能否发生【教师活动】金属的置换反应是用活动性强的金属置换出活动性弱的金属或氢,因此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我们就能判断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金属与其他金属化合物溶液能否反应。下面我们来看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洁厕灵的有效成分为盐酸,有一类管道疏通剂的有效成分之一为铝粉,可以将洁厕灵和这种管道疏通剂混合使用吗?【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二”中1的内容,并表述判断依据。【教师活动】用硫酸铜配制的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硫酸铜溶液?可以使用什么金属制作的容器?【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二”中2的内容,并表述判断依据。【设计意图】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应用。三、鉴别金属【教师活动】通过金属的不同性质,可以区分生活中的不同金属材料。制造易拉罐的材料主要有两种:铝合金、铁合金。现有两个不同的易拉罐,怎样用化学方法判断这两个易拉罐的材料?【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三”中的内容。【设计意图】会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方案鉴别金属。四、废液、废渣的处理与回收【教师活动】怎样从铜粉、铁粉的混合物中回收铜?【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四”中1的内容。【教师活动】提示:在处理废液、废渣时,为了保证反应充分,所加的药品一般需要过量。【教师活动】怎样从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回收硫酸亚铁溶液?【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四”中2的内容。【教师活动】实验室的废液中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和,设计一个工艺流程,从废液中回收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四”中3的内容。【教师活动】向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滤渣的成分可能是什么?【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四”中4的内容。【教师活动】通过列出“铁和硝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铜又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银”的化学方程式讲解:一种金属与多种不同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总是先与活动性最弱的金属的化合物反应。【设计意图】能根据要求合理选择药剂,对废液、废渣进行处理,知道溶液中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感受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产中的重要应用,激发学习兴趣。五、金属与酸反应的定量计算【教师活动】用130 g的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五”中1的内容。【教师活动】相同质量的铁、金属X分别与等浓度的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____(填“镁”“锌”或“锡”)。【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五”中2的内容。【教师活动】讲解:(1)倾斜线的斜率越大,说明产生氢气越快,即反应越剧烈,反映了金属的活动性越强。由图可知,X的活动性比铁强,因此可以排除锡。(2)水平直线说明不再产生氢气,即反应已经结束,此时的氢气质量就是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多少。由题干“足量盐酸”和图像可知,相同质量的两种金属都完全反应,铁生成的氢气比X多。分别写出镁、锌、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设三种金属的质量均为m,列式算出氢气质量的表达式,比较可知,镁不满足题意,锌满足题意。拓展: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的计算式,(金属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n,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r,发生反应的金属质量为)。通过上式,可推出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当化合价相同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越多。过渡:等质量金属与足量酸的反应,产生氢气的多少决定于金属的化合价和相对原子质量,那么足量金属与等量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多少怎样比较呢?提问:将等质量的锌、铁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锌、铁都有剩余,画出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五”中3的内容。【教师活动】足量(过量)的金属与等量的酸反应,酸因为量不足而在反应中完全消耗,根据氢元素守恒,酸中的氢全部转化为氢气,可得出生成氢气一样多。也就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足量的金属与相同量的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在金属与酸的反应中,存在金属反应完全、酸反应完全两种情况,培养从题干、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课堂小结本课主要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验证方案的设计,根据金属活动性判断金属的相关反应能否发生、鉴别金属、废液和废渣的处理与回收等实际应用,金属与酸反应的定量计算。感受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板书设计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3课时)一、验证、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二、判断金属的相关反应能否发生三、鉴别金属四、废液、废渣的处理与回收五、金属与酸反应的定量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