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练习一、单选题1.2023年是中国推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此次高峰论坛,10年来,中国与世界人民一道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材料体现了( )①各合作伙伴间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是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基础②我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③中国主动引领全球治理的生动体现,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④我国顺应时代主题的变化,倡导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海。福岛之水,全球买单。这无疑是一种极其自私、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核污染水排海事关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绝非日本一家的私事。材料旨在表明( )A.任何国家都能自主处理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B.排海行为损害日本人民健康和本国发展利益C.各国是命运共同体,遵守国际法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D.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利益为由,干涉别国内政3.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世界怎么了?我们该怎么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新时代十年,习近平主席相继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倡议和主张。提出这些重大倡议和主张意在( )①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和声望②顺应时代主题和趋势,化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③促进国际关系基本形式的改变和国家间的交流合作④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海洋不是日本的垃圾桶,太平洋也不是日本倾倒核污染水的下水道。但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执意宣布将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这一行径,公然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转嫁核污染风险,严重损害了国际公共健康安全和周边国家人民的切身利益。这说明( )①国家政策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②在国际事务中,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国际社会应该重塑世界经济发展格局④日本应履行国际义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5.2023年8月2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事业共创中非美好未来》的主旨讲话。多年来,中国一直予以坚定支持并愿做非洲现代化道路的同行者,帮助非洲建设了大量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同非盟及各次区域组织开展了广泛合作,援建了非盟会议中心、非洲疾控中心等泛非标志性项目。面向未来,中方将加强同非洲发展战略对接,继续支持非洲在国际事务中以一个声音说话,不断提升国际地位。这说明( )①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②中国在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权和发言权上有决定性权力③中国和非洲各国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都维护和平统一④我国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3年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可“一带一路”倡议并签署了合作协议,打造了可靠的“朋友圈”,助力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与改革。这体现出( )A.主权国家具有独立权和平等权 B.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C.中国方案在全球治理中具有普适性 D.公共外交解决了全球发展失衡问题7.巴以冲突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主要大国之一,一直致力于巴以和平解决方案,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愿为两国提供平等中立的渠道推动双方对话,促使双方在尊重历史正义,人民意愿的基础上找到解决方案。这表明( )①中国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②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最重要的形式③中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导力量④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解决国际争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3年8月22日至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上,中国宣布将设立“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愿同各方共建“金砖国家可持续产业交流合作机制”,促进成员国共同发展。该主张充分彰显中国( )①践行多边主义,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②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为各国提供合作平台③加强国家间合作,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④深化伙伴结盟关系,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不仅给相关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开辟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见证着(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③党和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成就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提高,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当地时间2023年10月5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第二轮核污染水排海。污染水排入海洋,必然会对海洋生态和环境造成影响,在洋流作用下,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将扩散到整个太平洋乃至全球海洋环境中,影响到全球鱼类迁徙、远洋渔业、人类健康、生态安全等方方面面。在处理核污染水排放问题上,日本应( )①秉持互利共赢绿色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充分考虑全球环保大局,积极与国际社会合作③立足各国共同利益,努力破解全球生态难题 ④与世界各国结盟,共同应对核污染水带来的风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3年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和生动实践,展现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和贡献。下列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解正确的是( )①为各领域国际合作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②为解决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方法③促成所有国家凝聚共识共行天下大道 ④各国人民同心守护家园共享美好未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3年10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年度颁奖晚宴致贺信指出,作为两个世界大国,中美能否确立正确相处之道,攸关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前途命运。中方愿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同美方推进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合力应对全球性挑战。这意味着( )①我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原则,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②中美将超越意识形态鸿沟,携手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③如果中美双方推进互利合作,势将造福两国惠及世界④中美应以双方的共同利益作为发展对外关系的出发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2023年是我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60年来,我国累计向非洲、亚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人次,诊治患者2.9亿次,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我国开展援外医疗( )①与我国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相符合②能够对外展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大国形象③推动了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④符合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推动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框架,标志着数字经济被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中国不仅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坚定践行者、有力引领者。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有利于( )①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促进外资企业健康发展②我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③清理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彰显中国对世界和平建设的作用④拓展数字领域国际合作空间,让数字文明成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当今世界,任何单边主义、极端利己主义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脱钩、断供、极限施压的行径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搞“小圈子”、以意识形态划线挑动对立对抗也都是根本行不通的。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各国都应( )①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②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③坚持真正的双边主义,本着和平友好的宗旨妥善处理紧张的双边关系④摒弃冷战思维,不搞双重标准,不对大国妥协,不搞集团和阵营对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大道不孤,众行致远。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指出,“10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共建“一带一路”( )①是一种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②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③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推动全球发展的根本动力④自觉站在世界人民的共同立场上,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价值共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8月23日,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上发表题为《团结协作谋发展 勇于担当促和平》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正在经历大调整、大分化、大重组,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金砖国家是塑造国际格局的重要力量,必将深刻影响世界发展进程。要做发展振兴道路上的同行者,反对“脱钩断链”、经济胁迫;要聚焦务实合作,特别是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供应链等领域;要坚持和平发展的大方向,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加强协调,积极斡旋热点问题,推动政治解决,给热点问题降温去火;要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用好“金砖+”合作,加速扩员进程,让更多国家加入到金砖大家庭,集众智、汇群力,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知识,说明金砖国际团结协作谋发展、勇于担当促和平的积极影响。18.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国际公共产品,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重要引擎。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也是许多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基本架构,加快推进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基本形成“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格局;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相对比修边境墙、竖“小院高墙”、搞“脱钩断链”、抬高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等逆全球化做法,始终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范式,是真正惠及各国的“发展带”。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为真正惠及各国的“发展带”。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11月24日至12月1日,欧洲理事会主席、蒙古国总统、老挝国家主席等外方领导人集中到访我国。中国掀起二十大后新一轮密集主场外交,这被外界形象地称为“冬日来访”。本轮“冬日来访”期间,中国与多方达成了广泛共识,特别是从战略对接的高度作出顶层设计,为与各方后续合作明确了方向。于老挝,中方致力于把“一带一路”倡议和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更有机连接,开通中老铁路,把老挝内陆国的地理劣势转变成发展优势,使之变成连接各国的陆上交通枢纽。于欧盟,中方愿与其一道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同欧盟“全球门户”战略有机对接,共同打造数字经济、绿色环保、人工智能等新增长引擎。于蒙古国,中方希望双方着眼于经济复苏,用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蒙古国“草原之路”发展战略、全球发展倡议同蒙古国“新复兴政策”、中国“两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同蒙古国“远景2050”长期发展政策对接的三大引擎。密集的“冬日来访”进一步织密全球伙伴关系网,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掀开浓墨重彩的新篇章。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所学的知识,说明中国主场外交是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影响力、感召力愈发凸显,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凝聚广泛国际共识,注入强大信心、勇气和力量。2023年2月9日至11日,柬埔寨首相洪森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农历春节后首位访华的外国领导人,充分体现了中柬关系的高水平。中柬从政治、产能、农业、能源、安全领域入手,打造多领域合作架构。高水平政治互信和高层交往是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的根本保障;高质量产能合作是两国关系互利共赢的重要体现;农业合作是柬埔寨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和提升粮食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能源合作推动束埔塞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绿色发展进入“快车道”:安全与执法合作是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上述合作架构是如何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参考答案:1.D【详解】①:各合作伙伴间根本利益不一致,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①错误。②:中国与世界人民一道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材料体现了我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②正确。③:中国主动引领全球治理夸大了中国的作用,③错误。④:2023年是中国推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此次高峰论坛,材料体现了我国顺应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的变化,倡导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④正确。故本题选D。2.C【详解】C:核污染水排海事关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绝非日本一家的私事,这表明各国是命运共同体,遵守国际法的相关规定,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C正确。A: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但核污染水排海事关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已经不是日本主权范围内的事,A排除。B:核污染水排海行为还事关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B排除。D: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利益为由,干涉别国内政。但材料中日本的做法,是为维护本国利益,不惜损害其他国家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3.D【详解】①:这些重大倡议和主张,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大国形象,但这不是目的,①不符合题意。②:新时代十年,习近平主席相继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倡议和主张,顺应了时代的主题和趋势,有利于化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②符合题意。③:提出这些重大倡议和主张,有利于促进国家间的交流合作,但不是“促进国际关系基本形式的改变”,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和冲突,③排除。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有利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4.A【详解】①:日本擅自决定处理核污水的做法不仅引发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也引发全球关注,体现了国家政策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①符合题意。②:日本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公然转嫁核污染,其行为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体现,必须坚决反对,②符合题意。③:面对日本的行为,国际社会应当致力于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而不是重塑经济发展格局,③错误。④: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的主张,不是日本的国际义务,④错误。故本题选A。5.B【详解】①④: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事业共创中非美好未来》的主旨讲话,中国对于非洲一直予以坚定支持和支援,面向未来,中方将加强同非洲发展战略对接,继续支持非洲在国际事务中以一个声音说话,不断提升国际地位。这说明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我国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①④正确。②:中国主张联合国改革,应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权和发言权,但是“有决定性权力”的说法错误,②错误。③:维护本国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和非洲各国在根本利益上不一致,③错误。故本题选B。6.A【详解】A:“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可“一带一路”倡议并签署了合作协议,这体现了主权国家具有独立权和平等权,A符合题意。B:材料体现的是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没有体现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B不合题意。C:材料体现中国方案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有益借鉴,但不能说中国方案在全球治理中具有普适性,C错误。D:公共外交有助于解决全球失衡问题,目前,公共外交并没有解决全球发展失衡问题。该选项说法错误,D排除。故本题选A。7.B【详解】①④:中国在巴以冲突的做法是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解决国际争端,①④符合题意。②: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不能说合作与竞争是国际关系最重要的形式,②说法错误。③:中国是促进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主导力量,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8.B【详解】①③:由中国宣布愿同各方共建“金砖国家可持续产业交流合作机制”,充分彰显中国践行多边主义,加强国家间合作,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①③符合题意。②:为各成员国提供合作平台,“各国”表述不准确,②说法错误。④:中国不与其他国家结盟,“伙伴结盟关系”说法错误,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9.D【详解】①:材料主要强调中国为人类作的贡献,没有涉及振兴世界社会主义,①不符合题意。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的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②不符合题意。③④:共建“一带一路”给相关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为全球治理作出了贡献,中国在此过程中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这也得益于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0.A【详解】①②:核污染水排入海洋,必然会对海洋生态和环境造成影响,在处理核污染水排放问题上,日本应充分考虑全球环保大局,积极与国际社会合作,秉持互利共赢绿色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①②说法正确。③:对外活动的立足点是本国的国家利益,而非各国的共同利益,③说法错误。④:与世界各国结盟不符合实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1.B【详解】①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为各领域国际合作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各国人民同心守护家园共享美好未来,①④符合题意。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不能提供具体方法,②表述错误。③: 所有国家凝聚共识共行天下大道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客观实际,③错误。故本题选B。12.A【详解】①:中方愿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同美方推进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合力应对全球性挑战。这意味着我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原则,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①符合题意。②:“中美将超越意识形态鸿沟,携手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不符合实际,②排除。③:作为两个世界大国,中美能否确立正确相处之道,攸关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前途命运。可见,如果中美双方推进互利合作,势将造福两国惠及世界,③符合题意。④:维护本国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3.A【详解】①②: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我国开展援外医疗,体现了能够对外展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大国形象,与我国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相符合,①②符合题意。③:我国开展援外医疗与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无关,③不符合题意。④:我国开展援外医疗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是不同的,我国开展援外医疗不可能符合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④错误。故本题选A。14.D【详解】①:材料未涉及优化外商投资环境,①不符合题意。②④:中国不仅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坚定践行者、有力引领者。这是因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有利于我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拓展数字领域国际合作空间,让数字文明成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②④正确。③:我国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不是为了彰显中国对世界和平建设的作用,③排除。故本题选D。15.A【详解】①②: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各国都应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①②符合题意。③:应该是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而不是“双边主义”,③错误。④:广义的冷战思维指在冷战期间在两大集团对峙,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处理国家间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的一种思维模式,并不是各国信奉的,也就不存在各国摒弃冷战思维的问题。同时某些国家搞双重标准,而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搞双重标准,因此,也谈不上各国应不搞双重标准的问题,④错误。故本题选A。16.A【详解】①②:共建“一带一路”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①②说法正确。③: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说法错误。④:“一带一路”还没有被世界各国认同和接受,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7.①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言权和影响力,推动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②增强金砖五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造福五国人民,推动金砖国家开创美好未来。③顺应时代潮流,为不确定的国际形势注入稳定性,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正能量。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要求分析说明金砖国际团结协作谋发展、勇于担当促和平的积极影响。解答时,需要调用世界多极化的有关知识,获取材料信息,多角度结合知识要点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金砖国家是塑造国际格局的重要力量,必将深刻影响世界发展进程→可联系推动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关键词②:要做发展振兴道路上的同行者,反对“脱钩断链”、经济胁迫,要聚焦务实合作→可联系增强金砖五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关键词③:要坚持和平发展的大方向,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加强协调,积极斡旋热点问题,推动政治解决,给热点问题降温去火→可联系顺应时代潮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关键词④:用好“金砖+”合作,加速扩员进程,让更多国家加入到金砖大家庭,集众智、汇群力,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可联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18.①我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②扩大朋友圈,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③与沿线国家扩大贸易和投资往来,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促进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分析】背景素材: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考点考查:时代主题、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度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是《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问题指向说明“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为真正惠及各国的“发展带”,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结合材料分析现实原因。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国际公共产品,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重要引擎→可联系教材知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关键词②:“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基本架构,加快推进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基本形成‘陆海天网’ 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格局’→可联系教材知识扩大朋友圈,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关键词③:“共建‘一带一路’相对比修边境墙、竖‘小院.高墙’、搞‘脱钩断链’、抬高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等逆全球化做法,始终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范式,是真正惠及各国的‘发展带’”→可联系教材知识与沿线国家扩大贸易和投资往来,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19.①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②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③顺应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搭建平台,促进各国合作发展。④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⑤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全球治理高效有序、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回答“中国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调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中国与多方达成了广泛共识→可联系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关键词②:从战略对接的高度作出顶层设计,与各方后续合作→可联系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关键词③:共同打造数字经济、绿色环保、人工智能等新增长引擎→可联系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搭建平台,促进各国合作发展。关键词④:希望双方着眼于经济复苏,用好“三大引擎”→可联系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关键词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可联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20.①通过高水平政治互信和高层交往,推动打造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②通过高质量产能合作和农业合作推动打造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③通过推动能源合作,绿色低碳和环境友好,推动打造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④通过加强安全与执法合作、共建共享,推动打造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设问指向是分析上述合作架构是如何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考查知识切口大,但通过分析,具体可运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来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高水平政治互信和高层交往是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的根本保障→可联系推动打造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关键词②:高质量产能合作是两国关系互利共赢的重要体现→可联系推动打造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关键词③:源合作推动束埔塞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绿色发展进入“快车道”→可联系推动打造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关键词④:安全与执法合作是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可联系推动打造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