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1925 年秋,毛泽东秘密离开故乡韶山,南下广州开展革命工作,途经曾经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长沙,重游橘子洲,心潮起伏,写下了这首词。了解了创作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游览橘子洲,不是以游赏者的闲适心境陶醉于自然山水之间,而是带着为民族争自由、为人民求解放的强烈使命感,因此,作者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时,才会自然地想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才会发出“谁主沉浮”的感叹。这是设问,饱含着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沁园春·长沙学习目标Contents1、掌握词中体现作者行为或心理的词语分别领起哪些内容,并会简要概括。2、把握本词上下阕之间的结构,借意象品读本词,把握作品的主旨。3、能概括作者的形象。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 [33]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23]、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作者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长沙是毛泽东离开韶山,求学寻路、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中国共产党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毛泽东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与同学畅谈人生国事,毛泽东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背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1925年 毛泽东分解问题 2:结合词作内容,说说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明确:独立寒秋,思绪万千;看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豪情满怀;怅望广阔的宇宙,忧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昂扬之情转为忧思之情;回忆往昔战斗生活,燃起革命激情;回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展现了作者英勇无畏的革命豪情。分解问题 1:词中体现作者行为或心理的词语分别领起哪些内容?简要概括。明确:立——独立寒秋,看——湘江秋景,怅——山河寥廓,问——谁来改变国家命运,忆——往昔峥嵘岁月,记——奋勇进击、劈波斩浪。整体感知立、看、怅、问上阙下阙眼前景以词人的活动(动作)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携、忆、记忆往事1、探究哪一个作品更符合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在联想、想象的基础上,整合意象,从远、近、高、低等不同视角,勾勒出湘江秋景图的整体轮廓:群山、层林、江水、船只、天空、雄鹰、游鱼。这些意象即使没有任何色彩或动作,整合起来已经形成一种寥廓、自由的意境。2、为画面染上色彩,使画面动起来。词中运用“万”“百”等数词,营造了一种非凡的气势和美感。如词作第 1 节中,“万”写山之多,“遍”写枫林之广,“层”写枫林之茂,“漫” 写江水之满,给人的视觉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富有独特的美感。 “染”“击”“翔”“竞”等动词的运用,形象生动,使得词中意象十分鲜 明灵动,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染”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树色之浓,既描绘 出了整片枫林的壮美景色,也赋予景物着色的动感。“争”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击”凸显 了雄鹰展翅奋飞、迅猛有力的矫健雄姿。“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鱼在水中酣游 的轻松自如的姿态。 词中的形容词,也很贴切。如“万山红遍”之“红”,点染如画,嫣红似火。“浅底”也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深秋时节,万物即将凋零,为什么作者笔下的秋却如此绚丽多姿、充满生机呢?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表现了作者对革命前途的乐观精神;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表达了作者昂扬奋进的革命热情;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是作者对自由解 放的向往与追求。在作者的笔下,山川如此壮丽,情感如此豪迈,作者的眼中之景和心中之情已经完美地交融在一起。总结词作的脉络和主旨绚丽多姿,充满生机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景物的赞美和欣赏,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运的思考,发出了“谁主沉浮”的追问。下阕一个“忆”字由眼前景转入回忆, 描摹了革命青年激流勇进的精神状态,展现了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志向,表达了革命青年振兴中华的气概与豪情。在作者的笔下,作者博大的胸怀与壮美 的山川之景,作者的眼中之境和人生之境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笔下秋景多肃杀悲凉、清冷凄惨,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没有?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作者不是普通的一介书生,而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杰出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又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知人论世)写壮景抒豪情毛泽东的巨大贡献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了长期的革命斗争,终于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建了新中国。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五、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我们”是志士、是学士、是斗士、是勇士!“我们”是充满豪情壮志的、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青年!一个民族的进步,离不开青年人的努力;一个国家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支持青年在追求国家和民族伟大进步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习主席说: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总结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们广大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风华正茂、未来可期,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走复兴之路,筑中国之梦。青年当凌云,精神永流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