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课件(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课件(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1206年
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政权
1227年
灭西夏,解除灭金后顾之忧
1234年
灭金,形成与南宋直接对峙的局面
1247年
征服吐蕃
1258年
灭大理,实现对南宋的包围
1279年
元灭南宋,实现中国的统一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四至: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朝形势图(1330年)
疆域
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元朝的疆域大大超过了汉唐时期。与汉唐疆域相比,今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全都)不逮(比不上)元。
——宋濂等《元史·地理志》
特点: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唐朝以来,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四等人制是元朝统治者为维护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的民族歧视政策。四等人在政治、经济、法律上是不平等的。这种民族歧视政策成为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元朝的四等人制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
中央
地方
行中书省
路、府、州、县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
枢密院(最高军事管理机关)
御史台(最高监察机关)
“腹里”(直属于中书省)
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地区军政事务)
元朝形势图(1330年)
把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
除吐蕃、畏兀儿之外的地区,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西周实行分封制
秦汉实行郡县制
隋唐实行州县制
元明清实行行省制
郡县是地方机构,中央政令直达郡县:中央→郡→县,是直线行政。
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是分区统治。
结合材料,思考:元朝的“行省”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行省演化为固定的地方官府,是指其主要性质而言。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它不是一般地方官府在某地域范围内“画地统民”,而蕴含着由中央派出,代表中央统辖“方面”的意思。
——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
元代行省具有地方最高官府和朝廷派出机构的两重性质
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吏·百官志》
行省演化为常设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后,权力依然很大
至元二十八年前后,元廷制订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政策,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下)
行省拥有较大的处理地方事务的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控制和监督
行省制度有什么历史影响?
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
这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区划与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台湾
西域
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
西藏
根据课本,找出元朝对台湾、西域、西藏等地区的管理措施。
历史上中央政府与台湾、西藏的联系
台湾
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
隋朝时,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
元朝时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西藏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嫁给松赞干布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和亲,嫁给尺带珠丹
唐穆宗时,唐蕃会盟
元朝时,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由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
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
——《元史》
元朝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地区的军政事务,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宣政院印
想一想: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元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分裂割据和政权并立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元朝行省制度的设立,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1.“其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其人民‘有汉唐之民而加多’,包括西藏的藏族在内的所有民族就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内了。”这个王朝是( )
A.辽 B.北宋 C.金 D.元朝
D
据材料“其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其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绵阳二模改编)钱穆评价元朝行省制度时说:“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段内容反映了行省的设置( )
A.推动了教育的公平发展 B.使得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根据“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可知,材料反映了行省的设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苏州一模)《元史》中记载,“至元初,立总制院(后改称宣政院)而领以国师。”总制院的职责是“掌浮图氏之教,兼治吐蕃之事。”材料中“总制院”管辖的区域大致位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是元朝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西藏地区位于图中②的位置。
材料一 (元)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儒士与汉制),大新制作(大规模地修改典章制度)……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 ,秉兵柄者曰枢密院 ,司黜陟者曰御史台 ……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 ……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 。……于是一代之制始备……子孙有所凭藉矣。
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地方设置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在政治制度设置上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的制度创新对“大一统”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传承: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设置路、府、州、县 。创新:地方设置行省 。积极意义:行省的设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
答案来源
作答范围
作答内容
答案来源
能力要求
作答范围
作答内容
材料二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 ,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元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区划管理制度的特点。
打破了自然的疆界 ,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