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辛亥革命 同步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 辛亥革命 同步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 标 解 读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1.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影响。 2.从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角度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 3.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学习重点】 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自主预习】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 背景——清末新政
(1)目的: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2)过程:1901年,宣布实行“_________”;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______________》;1911年,组织“皇族内阁”。
(3)结果:“新政”失败推动革命到来。
2. 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兴起:1894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____________;1905年成立____________,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__________,平均地权”,发展为“__________”。
(2)发展:以__________起义为代表的多次反清武装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 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2. 开始:1911年10月10日,__________爆发,成立湖北军政府。
3. 发展: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4. 高潮
(1)1912年1月1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2)1912年2月,清帝退位,清王朝结束。
(3)1912年3月,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5. 失败:1912年2月,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 性质: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2. 意义(功绩)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制度,建立起__________,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2)思想文化:传播了__________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
(3)为__________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 局限(败因)
(1)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__________、能够发动大多数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核心突破】
1、唯物史观 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a.列强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导致民族危机加深。
b.清政府实行“新政”,预备立宪,未能挽救统治危机。
c.经济基础:“新政”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e.组织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政党(中国同盟会)建立。
f.起义锻炼:革命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萍浏醴起义)。
(2)偶然性:a.四川保路运动爆发,湖北新军入川镇压,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b.革命党人不慎点燃炸弹,起义计划泄露,革命不得不提前爆发。
2、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1)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a.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一击;
b.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c.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d.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2)局限性:a.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d.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
3、知识联网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  )1. “尽管清政府对改革的态度由消极逐渐积极,从应付逐渐认真,但最终没有挽救改革,伴随改革失败的是自身政治命运的终结。”这一改革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清末新政 D. 辛亥革命
(  )2. 吴玉章先生曾写下诗句“廿世纪初零五年,东京盛会集群贤”以纪念某事件。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兴中会建立 B. 中国同盟会成立
C. 武昌起义 D. 中华民国成立
(  )3. 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建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  )4. 孙中山总结黄花岗起义时说:“事虽不成……已震动全球。”主要是因为
A. 扩大了武装起义的规模 B. 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C. 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斗志 D. 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
(  )5. 孙中山曾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还要迟一年半载的。”这主要是因为四川保路运动
A. 掀起了中国革命的高潮 B. 为武昌起义的成功提供了时机
C. 最早实现了四川的独立 D. 推动了革命力量的空前团结
(  )6.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变局”和“创举”是指
A. 辛亥革命的爆发 B. 清王朝的推翻
C. 中华民国的成立 D. 清帝退位
(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条规定实际意义在于
A. 确立了三权分立政体 B. 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
C. 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D. 改变了旧的社会性质
(  )8.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帝国主义势力的阻挠与破坏 B. 立宪党人投机革命
C. 袁世凯的威逼利诱 D.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  )9.成立于1894年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华侨身份的成员居多,黄花岗起义时也有大量华侨参与。这反映了
A.革命党侧重对华侨的宣传 B.国内民众尚未觉醒
C.清政府对华侨政策不当 D.华侨助推社会变革
(  )10.“1905年8月,经过十年零星的和不协作的行动之后,运动的各个山头都联合组成一个单一的反清组织,它变成了在以后两三年间使革命派被认为是真正夺权对手的工具。”该组织是
A.兴中会 B.共进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  )11.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其中“社会革命”是指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人文主义
(  )12.1905 年,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满洲贵族载泽等先后考察日本、英国、法国等国。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宪政轨道。清政府之所以采取这些行动是因为
A.清末新政的失败 B.国内矛盾的激化
C.黄花岗起义爆发 D.革命党人的妥协
二、非选择题
1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一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
第三十四条 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材料二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以上史料均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一反映出当时政府组织形式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具有什么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