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8.2电功率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①理解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能根据测量电功率的实验需要,正确选择器材、设计电路和确定实验步骤;②理解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会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能得出千瓦时的来历解决书上想想议议。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2.科学思维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方法。3.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的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千瓦时单位的来历。教学难点: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和联系。三、教学分析本学期学生主要学习了电学知识,而电功率作为电学知识的顶峰是学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不成熟,尤其在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总是出现混淆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总会出现用实际电压和额定功率放在一起进行求解混淆的现象,所以让学生理解并分清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和联系更成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转变学生对额定功率的抽象理解到形象认识成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四、教学过程依托学生通过学科交流群提交的作业提出如下问题:1.这些用电器铭牌上的数字,有什么共同之处追问:为什么电压都是220V呢,你是怎么理解的?2.这些用电器的铭牌上的数字,不同之处是什么?追问:功率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用电器标注的功率值不同,表示什么意思呢?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演示实验1】不同用电器工作时电流做功的情况1.先把电吹风接入电路。提出问题:指示灯闪烁意味着什么?2.把电吹风接入电路,记录10s内指示灯闪烁的次数,教师计时。3.把液体加热器接入电路,记录10s内指示灯闪烁的次数,教师计时。教师板书两次电能表10s闪烁的次数。提出问题:指示灯闪烁的次数不同,意味着什么?那你能比较这两次电流做功的快慢了吗?说说你的理由。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课题:电功率。一、电流做功的快慢其实刚刚同学们比较电流做功快慢的方法,在初三的学习中也用到过,大家还记得在哪里用过吗?速度是如何描述的?功率呢?课件展示,让学生寻找物理学中比较快慢的共性问题总结:建立相同的标准(时间相同),都转化为了单位内的量。物理学中,比较快慢都是建立时间相同的标准,转化为单位内的量。这里单位时间内的电功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功率,用它来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教师提出自主学习的要求:请同学们类比前面学习的知识以及课本79页的内容,自主学习电功率的知识。定义、(比值的含义)、公式、单位学生自学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课件对应内容并板书(定义、公式、单位)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解释1800W的物理含义。书:电功率电流做功的快慢)二、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提出问题:结合电功率的定义式和电功的知识推理电功率还等于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提出问题:你对P=UI这个公式还有什么深层次的理解吗?结合学生回答,进一步分析,电压和电流是可以测量的,用电压表测出电压,用电流表测出电流,利用公式P=UI就可以计算电功率。这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电功率的方法。结合学生回答,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描述一个用电器的时候,直接说电功率,比如60W的灯泡,100W的灯泡,1800W的电吹风,并没有说明电压,这是怎么回事呢?用电器的电功率和电压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功率情况。思考:1.如何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2.如何测量电功率?总结分析数据的方法:做到有序分析,先纵向比较,看大小变化,再横向分析,看由于原因的变化导致结果怎么变化。三、额定电压、额定功率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用小灯泡的铭牌,标注的是什么数字。教师追问:小灯泡在这么多电压下都能工作,为什么只标一个2.5V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