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3防灾减灾 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有哪些。2.能够说出自然灾害多发区常见的灾害种类。3.掌握灾害中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常识,提高野外生存能力。【重点难点】重点: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及自救与互救。难点:灾害中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常识,以及野外生存能力。【课前预习】知识点一 防灾减灾手段1.工作指导方针与目的:(1)方针:以 为主, 、 、 相结合。(2)目的: 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防 防 抗 救最大限度2.具体手段:手段 内容灾害监测 我国建成了由人造卫星、 站、 站、 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组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 、 、 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灾害防御 修建 、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施行防灾减灾的 ,开展减灾教育灾害救援与救助 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 和 ,尽快稳定社会 ,救治 ,展开 援助灾后恢复 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 和 ,并促进灾区 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气象 水文 地震 孕育 发生 发展水库 法律法规物资 人员 秩序 伤员 心理生产 生活 经济知识点二 气象灾害自救与互救1.洪水灾害的自救与互救:(1)防洪准备天气预报 游泳 物资(2)洪水应急高 屋顶 漂浮 下沉 救援 毒蛇 电击(3)洪水中的救助救生圈 划艇 水 人工呼吸2.龙卷风、台风、飓风中的自救:龙卷风、台风、飓风的共性是 强劲,能摧毁 并伤害人畜,统称为风灾。风灾和洪水一样,具有可 性,当接到警报时,会有充足的时间做好预防工作。此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不要 远行或到海滩 ,更不要驾船出海;在海上行驶的船只应尽快 ;外出的人应尽快回家,待在 。风力 建筑物 预报 启程 游泳 靠岸 室内缝隙 门 墙壁 相反 蹲下 低洼 头部 大树 电线杆知识点三 地质灾害自救与互救1.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1)震前准备意识 途径 方法 轻 小(2)避震方法一 安全空地 跑 躲避 砸伤 空地 头部 预案 腾空 救援包(3)震后的自救与互救外伤 呼吸 体力 勇气 毅力 易 近 轻 医务 位置 呼喊 乱挖2.滑坡、泥石流中的自救方法:(1)滑坡的自救方法:首先,处于滑坡体上部,要用最快的速度向山坡 稳定地区逃离。其次,处于滑坡体中部无法逃离时,找一块坡度 的开阔地停留,避免和房屋、电线杆等靠得太近。当处于滑坡体前缘时,可迅速向 逃生。两侧 较缓 两边(2)泥石流的自救方法:马上与泥石流成 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 越好,跑得越 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 游走。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 地,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要想办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 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垂直 高 快 下 高 开阔知识点三 灾后自我保护1.洪灾过后,不吃洪水 过的食物,要喝 后的热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 ,待电器 后再使用。2.地震过后,往往还有 ,不可立即 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浸泡 煮沸 消毒 干燥 余震 返回【活动探究】探究一: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资料: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湖底高出东侧平原4~8米,所以又称为“悬湖”。历史上,该地区多次洪水泛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洪泽湖兴建了一系列控制工程。下图示意洪泽湖水系。1.分析洪泽湖湖区防洪压力大的原因。提示:夏季降水集中,上游来水量大;地势低洼,入海通道少,泄洪不畅;为“悬湖”,易决堤;下游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一旦洪水泛滥,造成的损失大等。2.洪水多发区的人们应怎样做好防洪准备工作 提示:一是关注天气预报;二是注意自身技能的培训;三是熟悉逃生线路,储备逃生物资。探究二: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如图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其中,雨后天晴的彩虹蕴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是人们防雨的最常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大家携手,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1.自救与互救包括哪些方面?提示:灾前准备、灾中救助、灾后自我保护。2.野外遇到滑坡、泥石流怎样进行自救与互救?提示: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的排洪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知识拓展】1.我国救灾物资储备基地:2.从灾前和灾后认识防灾减灾工作:时间 防灾减灾工作 主要内容 手段或形式灾害 发生前 灾害监测 监测灾害的先期性措施 卫星与遥感监测、地面网监测、水面和水下监测等灾害预报 减灾准备和减灾行动的科学依据 灾害发生的各种先兆和监测获得的各种资料防灾 防避自然灾害的措施 准备好救灾物资,确定储备地点等抗灾 抵抗自然灾害的工程设施 大江大河流域修建防洪工程、抗旱工程,沿海岸线修建防护工程等灾害 发生后 救灾 对灾民进行的救助和救济措施,对损坏的各种设施进行抢修 从指挥运筹到队伍组织,从抢救到医疗,从生活到治安,从物资供应到维护生命线工程的严密系统灾后重建 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活动 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3.滑坡、泥石流具体逃生方法:【当堂检测】我国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由国家、省、地级市、县四级构成,已建成国家级储备库的有天津、郑州、沈阳等2个城市。河北省已经初步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地方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地方储备库与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库在响应时间、救助范围、救助人口以及响应的灾种等方面有较大区别。下图示意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国家级储备库相比,地方储备库( )A.响应时间长 B.救助人口多 C.响应灾种多 D.救助范围小2.河北省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中缺乏国家级储备库,是由于该省( )A.各市距天津等国家级储备库近 B.自然灾害种类少、发生频次低C.交通枢纽等级低,通行能力差 D.人口密度小,所需救灾物资少3.有人认为河北省仅有的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位于省会石家庄市不够合理,其理由主要是该城市( )A.地价高,储备库面积有限 B.地处平原,自然灾害较少C.位置偏南,难以对全省快速救援 D.交通易拥堵,延缓救灾速度雷电是发生于大气中的一种瞬时高电压、大电流、强电磁辐射灾害性天气现象,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我国雷电灾害多发生于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新疆雷电发生频数少、雷电灾害弱,但受独特地貌和地理位置影响,夏季常常出现雷电活动,对经济建设造成了很大危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新疆雷电发生频数少、雷电灾害弱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 B.日照强 C.海拔高 D.水汽少5.受雷电灾害影响较大的行业主要是( )A.电力、通讯业 B.农林牧业、制造业C.居民服务业、金融业 D.公共管理和服务业6.为减轻雷电灾害的影响,新疆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雨天安排人员在户外值守 B.雷电发生时减少使用电器C.为所有建筑安装避雷装置 D.禁止在雷电多发区活动2022年,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及以上地震27次,其中震级最高的一次是1月8日青海门源发生的6.9级地震。地震发生时,应合理避震和自救。完成下面小题。7.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震措施不正确的是( )A.在商店里,靠近立柱屈身蹲下 B.在高楼上,迅速乘电梯或步行下楼C.在教室里,躲避在课桌下或墙角处 D.在野外时,迅速离开电线杆跑向开阔处8.下列关于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正确的是( )A.对于地震时处于黑暗、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尽快拖出来进食B.地震时遇到毒气泄漏应捂住口鼻沿顺风方向跑离C.地震发生后大力呼喊,不停哭叫,慌乱逃生D.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乱挖,不乱刨读图,回答以下各题。9.应急避难场所针对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A.台风灾害 B.寒潮灾害 C.地震灾害 D.洪涝灾害10.在防灾减灾中,了解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属于( )A.灾前准备内容 B.灾害监测内容 C.灾后恢复内容 D.灾害救援内容11.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布设在( )A.城镇的住宅区内 B.乡村的空旷地带 C.城镇的商业街中 D.城镇的空旷地带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所示的人工建筑工程,主要是用来( )A.实施小流域开发 B.蓄水—灌溉—防洪等C.拦沙—泄水—防止泥石流 D.固坡—护山—防止山体滑坡13.图示区域可能分布在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沿海14.该工程属于工程性防御中的( )A.改变地表环境 B.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C.改变财物等的特征,提高抗灾性能 D.以上都不符合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伊犁谷地位于我国新疆天山山脉西段,北天山、南天山支脉之间,呈“三山夹两谷地一盆地”地貌格局,地质条件较复杂,断裂和断层等地质构造发育较多,岩体破碎,黄土(一种特殊地质体,结构疏松,裂隙发育,湿陷性强,抗侵蚀能力低)呈带状分布于河流阶地、低山丘陵区、山麓斜坡,厚度从数米到近百米不等。该地降水比较丰沛,交通工程和矿业勘探开采等工程活动强烈。1985~2020年间伊犁谷地发生地质灾害1795处,其中滑坡灾害1548处,约80%的滑坡灾害发生在黄土区。下图示意伊犁谷地月平均降水量与滑坡月发生频次统计。(1)简述伊犁谷地滑坡灾害多发的原因。(2)分析伊犁谷地滑坡灾害主要发生在黄土区的原因。(3)说明伊犁谷地防范滑坡灾害重点地区及应采取的合理措施。16.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 2022年8月23日4时左右,因短时强降雨,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乐跃镇的青雕楼、张家坪子沟、老鹰岩沟和王家坡分别发生了不同规模的泥石流灾害,导致36户172人受灾,经济损失600多万。材料二 下图为泥石流景观图。 材料三 下图为中国泥石流分布图。(1)结合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相关材料,说明我国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特点。(2)简述泥石流的危害。(3)在野外考察时,如何避防泥石流灾害?参考答案1.D 2.A 3.C【解析】1.与国家级储备库相比,地方储备库数量多,距离灾害发生地较近,响应时间短,A错误;地方储备库服务范围小,救助人口少,B错误,D正确;地方储备库级别低,响应灾种少,C错误。故选D。2.由材料可知,河北省北部有天津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向南有河南郑州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所以从储备资源优化整合的角度出发,河北没有新建国家级储备库,A对;由文字信息可知,河北省已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地方救灾物资储备网络,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知河北省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次高,B错;石家庄为我国重要交通枢纽之一,C错;河北省人口较多,人口密度大,D错。故选A。3.作为河北省唯一的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石家庄储备库面积较大,A错误;石家庄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自然灾害频繁,B错误;作为河北省唯一的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应位于河北省中心位置,便于对周边地区进行及时快速的救援,但石家庄位置偏南,难以对河北省偏北地区展开及时救援,C正确;石家庄是我国重要交通枢纽,交通便捷,救灾速度较快,D错误。故选C。4.D 5.A 6.B【解析】4.新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水汽较少,导致积雨云较少,雷电发生频次少、雷电灾害弱,D正确;气温、日照、海拔对于雷电灾害的影响较小,ABC错误。所以选D。5.雷电波入侵、雷击电磁脉冲干扰而导致的电力系统、通信系统、雷达天线及其他电子信息系统故障或失效,所以电力、通讯业受雷电灾害影响较大,A正确;农林牧业、制造业、居民服务业、金融业、公共管理和服务业受雷电灾害影响较小,BCD错误。所以选A。6.雨天安排人员在户外值守,可能会威胁值守人员安全,A错误;雷电发生时减少使用电器,可以减少雷电灾害的影响,B正确;新疆雷电灾害发生频次低,不需要为所有建筑安装避雷装置,C错误;禁止一切活动不符合实际情况,D错误。所以选B。7.B 8.D【解析】7.在高楼上,发生地震时电梯易发生故障被困,故不能乘坐电梯,应先就地躲避,B是不正确的措施,符合题意;在商店里,靠近立柱屈身蹲下,在教室里,躲避在课桌下或墙角处都可获得一定的保护和求生空间;在野外时,迅速离开电线杆跑向开阔处,不易被倒塌的电线杆砸伤和触电。通过分析可知,ACD选项都是避险的正确措施,不符合题意。故选B。8.地震时处于黑暗、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被救出后正确的护理方法是蒙上眼睛以免被阳光刺伤眼睛,慢慢进食,让其处于自然呼吸状态,A项错误;地震时遇到毒气泄漏应捂住口鼻沿逆风方向跑离,顺风方向 易中毒,B项错误;地震发生后不应大力呼喊、不停哭叫、慌乱逃生,而应保存体力,听到有人时再大喊,C项错误;在救援他人时,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乱挖,不乱刨,这样才能准确快速就出被困者,D正确。故选D。9.C 10.A 11.D【解析】9.读图可知,图中的应急避难场所为开阔地,应对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地震,C正确;开阔的室外无法抵御台风、寒潮、洪涝,ABD错误。故选C。10.了解学校或家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属于灾前准备内容,A正确;灾害监测、灾后恢复、灾害救援一般有政府专业人员负责,B、C、D错误。故选A。11.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距离城镇居民区较近,且较空旷的地带,远离高大密集的建筑物,D正确;城镇的住宅区内、商业街均有高大,密集的建筑,不符合题意,AC错误;乡村人口稀少,不需要建设应急避难场所,B错误。故选D。12.C 13.C 14.B【解析】12.图示为格栅坝预防地质灾害图,依据图示可以拦截较大固体物质,排走泥沙和水流,因此建设的目的应是预防泥石流,C正确。实施小流域开发涉及工程、技术、生物措施,图示工程不是实施小流域开发,而是治理,A错误。格栅坝拦蓄泥石流中的大部分较大固体物质,排走泥沙、细砾和流体中的自由水,,不是为了蓄水,B错误。图示工程治理的是沟,不是坡,因此不是固坡,D错误。故选C。13.答案四地中的西南地区地势起伏大,多暴雨,多发泥石流灾害,故C项正确。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南沿海泥石流灾害较轻,ABD错误。故选C。14.格栅坝拦蓄泥石流中的大部分较大固体物质,排走泥沙、细砾和流体中的自由水,使进入坝库的泥石流很快被疏干,达到水土分离。可以减少下泄泥石流的密度、流量和规模,降低下游遭受泥石流危害的程度。属于工程性防御中的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B正确,D错误。该工程影响范围小,不能改变地表特征,A错误。该工程属于防御性工程,不能改变财物等的特征,C错误。故选B。15.(1)伊犁谷地地势起伏较大;断裂和断层等地质构造发育较多;岩体比较疏松破碎;降水比较丰沛;工程活动强烈,诱发和导致滑坡灾害多发。(2)黄土结构疏松,裂隙发育,抗侵蚀能力低;伊犁谷地降水较多,黄土湿陷性强,遇水易塌陷;黄土区地质环境脆弱、地表更为破碎,容易发生滑坡灾害。(3)重点地区:山区、谷地的道路沿线和城镇居民点周边地区。合理措施:采取建设排水沟和保护植被等措施,消除降水和地表水对滑坡的诱发作用;通过加固边坡等工程技术措施,改善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禁止不合理的采矿和道路施工开挖工程,避免对岩体进行扰动和破坏;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测滑坡,建立灾害预警预报机制,提升人们防灾抗灾能力。【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伊犁谷地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地势起伏较大;断裂断层地质构造发育较多,岩体破碎;交通工程和矿业开采等工程活动强烈,易诱发和导致滑坡灾害发生;伊利谷地夏季降水相对较多,容易诱发滑坡灾害的发生。(2)结合材料可知,黄土结构疏松,裂隙发育抗侵蚀能力低;伊犁谷地夏季降水较多,黄土湿陷性强,遇水易塌陷;黄土呈带状分布于河流阶地、低山丘陵区、山麓斜坡,该地区地质环境脆弱,地表更为破碎,容易发生滑坡灾害。(3)重点地区:应该对山区谷地的道路沿线和城镇居民点周边地区重点防范滑坡灾害,以减少滑坡灾害对人类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合理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防范滑坡灾害的具体措施可以从破坏滑坡灾害产生的条件入手,采取建设排水沟和保护植被等措施,消除降水和地表水对滑坡的诱发作用;通过加固边坡等工程技术措施,改善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增强山坡抵抗滑坡灾害的能力;禁止不合理的采矿和道路施工开挖工程,避免对掩体进行扰动和破坏,以达到减缓山体破碎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测滑坡,及时获得滑坡预警信息,建立灾害预警预报机制,提升人们防灾抗灾能力。16.(1)西南地区最为集中;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三大阶梯之间的接触带或过渡带上;泥石流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度大、冰雪融化快的地区。(2)冲毁城镇、乡村等;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损坏农作物、耕地及林木;也会堵塞河道等。(3)连续降雨或暴雨时,不要在沟谷中逗留;不要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要向泥石流沟两侧迅速躲避,不要顺沟往下跑;发现泥石流后要及时报告,以便下游和沟口的居民及时撤离。【解析】(1)分布特点一般从分布是否均匀、哪多哪少、集中分布区等几个方面描述。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河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结合图中信息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三大阶梯之间的接触带或过渡带上,是因为这些地区地势起伏大,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产生了大量的固体碎屑物;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是诱因,所以泥石流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度大、冰雪融化快的地区,这些地区地表物质比较疏松,地表径流速度快,容易发生泥石流。从图中看出西南地区最为集中。(2)泥石流带来的危害主要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两个角度分析。泥石流体积大,规模大,流速快,从人类社会来看,可以冲毁人类的聚居地,如城镇、乡村等;同时会造成人畜等生命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到达聚落周围时,则会损坏农作物、耕地及林木;从自然环境来看,泥石流进入河道,会堵塞河道,改变区域的水系状况等。(3)连续降雨或暴雨时,泥石流的风险提高,不要在沟谷中逗留;不要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因为当泥石流发生时,大树可能会被冲倒;要向泥石流沟两侧迅速躲避,不要顺沟往下跑要往山坡上跑,离山谷越远越好;发现泥石流后要及时报告,以便下游和沟口的居民及时撤离,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