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7.2维护祖国统一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 7.2维护祖国统一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案 总第 课时
教学章节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课 型 新授课 年 月 日
课 题 第二课时 维护祖国统一
课标解读 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
核心 素养 目标 增强爱国之情。懂得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能够初步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明白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全面、准确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知道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教学重点 全面准确理解“一国”和“两制”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沟通交流的精神纽带。
导 学 过 程 学法指导
【课前导入】
教师出示教材“查果拉哨所”简介材料和视频,学生认真观看。教师针对材料提出问题:①你从这些驻守边疆的战士身上感受到哪些优秀品质?②有人说:"驻守边疆、维护领土完整是战士的职责,与中学生没有关系,我们也做不了什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 热爱祖国、保家卫国、不畏艰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不同意。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出示课题: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第二课时 维护祖国统一 通过查果拉哨所官兵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感受和平安宁的环境离不开官兵的无私奉献
【课堂探究】
第一目 反对分裂 教师出示四幅图片①“2022年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南希.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中方对此强烈谴责、坚决反对”②“2023年3月29日,蔡英文正式开启窜访美国的行程,并且在当地时间29日下午4点抵达美国。”③“2023年8月15日,印度突然在中印边境屯兵6.8万,挑衅中国。”④“2023年10月30日,菲律宾海军39号护卫舰未经中国政府的批准,非法闯入了中国黄岩岛邻近海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立即组织海空兵力,依法跟踪监视、喊话警告、拦阻管制,驱逐了菲律宾护卫舰。” 教师简单解读四副图片内容,并提出探究题。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和文字解读,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分析,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探究一:反对分裂,我们怎么做? ①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③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A:分裂的危害 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B:分裂的后果 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教师出示“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印巴冲突”三幅图片,并简单介绍冲突现状。提出探究题。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和文字解读,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分析,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探究二: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家安全和发展环境复杂多变,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也处于从发展中大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更自觉地维护国家安全。 三、教师出示教材“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制裁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和其他犯罪的活动,惩办和改造犯罪分子。" 《反分裂国家法》规定:"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提出探究题。学生认真相关链接,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分析,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探究三: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 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第二目 “一国两制” 教师出示教材:相关链接-----“一国两制”的提出与实践文字材料。播放“香港回归现场”视频。邓小平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图片。提出探究题-----解读“一国两制”。学生观看视频、图片、文字材料。然后,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探究题。 “一国两制”的解读 1、“一国两制”的含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2、“一国两制”的重要性? "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3、“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4、“一国”和“两制”的关系? "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五、教师出示香港庆祝回归26周年的图片以及澳门繁荣发展的图片,教师给与简单讲解。提出探究题。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和文字解读,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分析,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探究一:“一国两制”对香港、澳门的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探究二: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我们怎么做? 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②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 ③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 ④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探究三: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的关系? 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教师出示“蔡英文窜访美国”资料和图片: 2023年3月29日蔡英文正式开启窜访美国的行程,并且在当地时间29日下午4点抵达美国。蔡英文在"过境"窜美期间,紧抓各种机会发声,公然兜售"台独"分裂主张,谋求美国反华势力支持,寻求台美官方关系新"突破",再次暴露其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勾连外部势力谋"独"挑衅的政治底色。 出示探究题,学生阅读材料、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探究四:为什么要实现祖国统一?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七、①教师出示教材“相关链接--九二共识” 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就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教师出示“马英九出访大陆”的视频和图片 2023年3月,现年73岁的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开始了他人生中的首次大陆之行。3月27日下午,马英九率团抵达上海,并赴南京。 3月28日上午,马英九拜谒了南京中山陵,祭祀完毕后挥毫题字"和平奋斗振兴中华"。4月1日,马英九携家人到湖南省湘潭祭祖。 ③教师出示“台北市市长蒋万安率领访问团启程前往内地上海,来参加双城论坛。”的图片 2023年8月29日,中国台湾省国民党,现任台北市市长蒋万安率领访问团启程前往内地上海,来参加双城论坛。蒋万安在上海发表讲话时说:“这次上海之行收获满满,希望两岸能够和平稳定繁荣。” 学生观看视频、图片和三则材料,认真体会。 教师提出探究题。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和文字解读,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分析,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探究七:两岸同胞的关系?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探究八:两岸同胞为什么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心灵契合,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 探究九:促进两岸合作交流的意义?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有利于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夯实和平统一的基础。 探究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两岸同胞怎么做? 两岸同胞要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通过四幅图片让学生明白当今世界并不和平各种威胁中国的事件仍然存在 通过三幅冲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安全无小事认识到国家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 通过列举两部法律引导学生认识到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增强学生法治意识 通过相关链接对正文进行拓展阐明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与实践过程明确一国两制的宪法依据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通过香港市民庆祝回归26周年的材料证明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蔡英文窜访美国的材料使学生明确解决台湾问题的紧迫性 通过对九二共识 具体内涵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九二共识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马英九和蒋万安出访大陆事件让学生了解党和政府为促进台湾同胞来大陆的政策思考两岸同胞交流的意义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择) 1.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 B )的具体体现。 A .时代精神 B .爱国主义精神 C .奉献精神 D .改革创新精神 2.澳门回归祖国后经济腾飞,特别是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皆有明显的增长。澳门回归后的繁荣发展表明( A ) A ."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生命力 B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C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3."简体字、繁体字,都是中国字。从今以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些关于两岸关系的表述表明( B ) ①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③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④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针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选举及个别候任议员在宣誓时宣扬"港独"主张,侮辱国家、民族、引发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基本法解释权,明确了依法宣誓的有关含义和要求。从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来理解"一国两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 .香港的高度自治权来自中央政府的授权 C .香港的高度自治必须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 D ."两制"意味着两种社会制度相互独立、互不干涉 5.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 A ) A .国家安全 B .民族独立 C .经济发展 D .文化繁荣 6.针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选举及个别候任议员在宣誓时宣扬"港独"主张,侮辱国家、民族、引发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基本法解释权,明确了依法宣誓的有关含义和要求。从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来理解"一国两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 .香港的高度自治权来自中央政府的授权 C .香港的高度自治必须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 D ."两制"意味着两种社会制度相互独立、互不干涉 二.材料分析题。 2023年4月2日上午,马英九先生带领台湾青年学生参访湖南大学。并与该校学生交流座谈。马英九一行参观了赫曦台、讲堂、御书楼、历史陈列馆、文庙等,近距离感受这座千年书院的绵延文脉。马英九回答学生提问并作总结时表示,希望湖南大学学生和台湾学生的见面可以成为"家常便饭",两岸同文同种,双方都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这非常重要。希望在这样的前提下,努力减少隔阂,真诚交流。 (1)材料表明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是什么? 中华文化 (2)划线部分体现了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一个中国原则 (3)马英儿提出的"家常便饭"具有怎样的意义? 两岸同胞要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通过选择题夯实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以便在后期课堂教学中进行改进提供依据
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