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2.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上册2.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二课时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二课时 公民的基本义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和内容,并树立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理念,认识到公民既有权利,也需要履行义务。
【教学目标】
1. 知道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与内容。
2. 能够列举一些公民的基本义务。
3. 树立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理念,认识到公民既有权利,也需要履行义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与内容。
难点:树立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理念,认识到公民既有权利,也需要履行义务。
【学情分析】
学生是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社会意识。他们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还不太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一张大纸或白板,上面写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两个词,让学生看到后进行思考和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公民,我们有哪些基本权利?”学生积极回答后,教师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更多的权利。
3. 教师提出问题:“那么,公民是否只有权利而没有义务?”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观点,并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
二、知识讲解与梳理
1. 教师对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含义与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例如,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公民责任等。
2. 教师通过多媒体资料、图片和视频等展示一些典型的公民基本义务的例子,例如爱护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3. 教师与学生共同梳理并列举一些公民的基本义务,将它们记录在板书上,以便学生参与和复习。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
1. 教师提供一些生活中的案例,例如在公共场所排队、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帮助他人等,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涉及的公民基本义务。
2. 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并讨论其中的基本义务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些义务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3. 学生代表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教师引导其他学生提出补充意见或提出新的案例进行讨论。
四、思考与归纳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提醒他们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特点。
2. 提出问题:“如果一个人只追求自己的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观点,并给出具体的例子支持自己的观点。
3. 学生讨论并展示他们的观点和示例,教师引导他们总结出公民既有权利,也需要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五、巩固与拓展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公民义务,设计一个小剧场或短视频来展示这个义务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学生们积极合作,准备并呈现他们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学生观看并提供反馈和评价。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平衡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才能建设和谐的社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采用了多种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如师生互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小剧场表演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对公民基本义务的认识。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讨论,他们能够逐渐理解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含义与内容,并树立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理念。学生不仅对公民的基本义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心理与健康教育的要求,引导学生体验公民义务的实践意义,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公民义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