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本节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是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本节的核心知识内容,要求从自然资源的数、质量、室间分布三个维度分别进行说明。说明的重点,一是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是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关键是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一单元第一节,也是本册教材的开篇,兼具第一单元总论和整个模块引言的功能。本节内容依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自然资源的概念认知,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阐释,升华到国家安全观的达成。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自然资源,了解自然资源的内涵及属性。
2.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特征,并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说明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意义与途径,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与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特征,并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物质准备:黑笔,红笔,笔记本,导学案及辅助资料精神准备:饱满的热情,强烈的好奇心 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 使学生及时进入听课状态,并使前后知识连贯起来
导入:展示本节目标,说明重难点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难点 目标导入,明确学习任务。
承转:观看课本第二页图片,思考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引入新课 观看图文,思考问题,回答提问
【自主学习】:展示自学要求 1、自然资源的概念、特征、分类 2、以矿产资源为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自然资源的质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以水资源为例,说明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资源安全的含义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主要途径 4、课本所有活动题目 5、学案 4页、6页探究问题 结合学案“课前自主学习”提纲,深度阅 读 课 本(包括图表、文字、知识窗 、 活 动题),完成自主学习要求的问题 先学后教,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初步认识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领悟维护资源安全的重要性。
【合作研学】:展示合作问题和要求自学后与同桌、前后桌、组内交流合作,在组内展示自己的理解,研究补充个人在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将自主学习部分的问题与同桌互讲、讨论,并得出自己答案,要求能准确描述 通过学生交流,完成大部分基础性问题,在互讲中将本节核心概念理解透彻,知识方面归纳出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方法上培养了学生“以地理的眼睛看世界”的地理方法和地理思维
【激情展学】学生展示环节 【精讲领学】:教师及时对学生展示的成果和问题给予反馈,并总结本节学习要点。 一、认识自然资源 1.概念、价值、不同发展阶段的种类变化 2.分类 3.战略性矿产资源 4.学案第 4页:探究一二、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1.自然资源的数量与人类活动——以矿产资源为例 (1)基本论点 (2)相互影响 2.自然资源的质量与人类活动——以土地资源为例 (1)自然资源质量的含义、评价指标 (2)相互影响 3.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以水资源为例(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2)相互影响 4.学案 6页探究二三、维护资源安全 1.资源安全的含义、地位 2.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措施 学生对展示问题、讨论中的疑问进行表述、质疑、纠错,教师适时补充后,引导学生做出归纳 在对学生展示的反馈中不断的强调重点,落脚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上来,强调学生对该关系认识观念的培养,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对其关系的表达,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综合思维和规范表达的能力。
【反馈迁移】重新展示本节学习目标,学生对照目标自查学习效果 学生对照目标自查学习效果 回归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作业布置】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模式写出本节知识框架 写出后小组内交流并补充完善学生板演并解读 形成知识体系,达成目标要求
【板书设计】
一、选择题组 瑙鲁位于太平洋中西部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有“天堂岛”之称,是世界上最小的岛国。千万年来,有数不清的海鸟来到这个小岛上栖息,在岛上留下了大量的鸟粪,经年累月,成为一层厚达 10米的优质肥料,人们称之为“磷酸盐矿”,全岛 被磷酸盐所覆盖,只有沿岸有一窄条平地。1976年被誉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但是,随着磷酸盐资源的枯竭,20世纪 80年代后,瑙鲁的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回答下面小题。 1.瑙鲁“磷酸盐矿”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优良,鸟类丰富B.处在候鸟迁徙的路线上 C.面积广阔,活动空间大D.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 2.20世纪80年代后,瑙鲁的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磷酸盐矿”的开发和出口成为该国唯一的经济支柱 B.全球海平面上升,该国国土大部分被海水淹没 C.当地人对“磷酸盐矿”的不合理开发造成严重环境问题 D.岛国居民的生活、生产物资绝大部分依赖进口2020年 12月 28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大风和强降温天气。面对持续低温天气,全国用电需求还会继续攀升。为做好应对,我国加大了晋陕蒙等地煤炭外运力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晋陕蒙等地煤炭外运力度受到高度关注的原因是() A.我国发电站均以煤炭作为燃料 B.我国煤炭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C.晋陕蒙等地的煤炭生产和外运量很大 D.受天气影响,交通运输困难 4.影响晋陕蒙等地煤炭市场竞争力的自身因素是() A.西电东送B.西气东输C.进口煤炭D.开采成本上升 5.下列措施有利于晋陕蒙等地煤炭可持续利用的是() A.低阶煤提质增效,分质分级梯级利用 B.快速开采,提高生产效率 C.大规模分离经济价值更高的油和气 D.加速低阶煤生产,扩大市场份额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外观像冰,但遇火即燃,故也称“可燃冰”。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是现有天然气、石油储量的两倍,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目前可燃冰尚未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主要原因是( ) A.常规能源储量大B.开采技术难度大 C.储存运输成本高D.民众接受程度低 7.未来可燃冰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将有利于( ) A.保护海洋生态环境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改善能源消费结构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7 BBCDA BC
(课后反思) 一、优点 1、教学思路清晰。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教学串联流畅自然。课堂教学结构各环节及各新知内容之间的串联流畅自然,对学生学情的了解透彻,设计问题能保持思维的连续性,这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整体科学观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 2、能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例如,生生互讲使学生积极性大大提高,并从案例中达成重难点目标。还有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把学生的大脑调动起来,学生会主动提出一些很有趣甚至很有难度的地理问题,活动与自主练习的难度、内容的多少、时间的安排都要恰到好处。 3、教态自然,板书板图规范设计合理,教案格式规范,项目完整,内容详细、课堂教学结构完整。课堂教学结构完整,主要有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研学—激情展学—精讲领学—反馈迁移六个环节。时间安排合理。课堂教学结构的六个环节的各个部分都要预先安排好时间,最后情感升华部分结束正好下课。 二、不足 1、教师精讲部分耗时过长,对重难点的突破用力过度,应该多留时间给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和讲解,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地理知识系统的形成。 2、上课用普通话稍有方言口音,部分地理术语使用不够精练,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对学生的反馈不多,不利于学生答题积极性的提高,应该及时评价。 3、课堂走动过于频繁,可能会影响到部分学生的深度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