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重力(表格式)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3 重力(表格式)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7.3 重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mg。
教学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教学准备及手段:铁架台每组两个、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学生实验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1、力的三要素是 。 2、测量力的工具是 。 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回顾知识,可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串联。
新课教学 一、重力 通过课件展示视频、图片,观看下落的苹果、跳水运动员、抛出的篮球的运动等与重力有关的画面。 提出问题 ①你看到的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为什么这些物体都落回地面? 教师充分鼓励学生讨论交流 演示实验:地球仪一面贴磁铁,另一面没有贴,将有小磁铁的物体分别放在地球仪附近。 提问: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谁? 学生注意观察 引导学生分析物体最终都落回了地面的原因。 学生观察讨论使概念得以深化。学生很容易得出重力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这个力叫做重力。通常用G来表示重力,重力的单位是N。 学生回答: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上的物体。 通过观察实际现象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重物下落原因的认识,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求知欲。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强化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认识。
二、重力的方向 由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提出问题:重力的方向如何? 教师及时提出问题: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还是垂直向下? 归纳:通常我们把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线叫做重垂线。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 思考:贴一张纸,利用重垂线检查贴的这张纸是否竖直,说说你们检查的结果和根据。 用重垂线检查我们的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窗台及课桌是否水平。 学生进行猜想回答 学生活动:将细线系着小钩码绑在铁架台上,将铁架台放在水平桌面上,注意观察静止时线的方向②将另一个铁架台垫钩码盒,注意观察两者静止时线的方向。 学生观察得出:悬挂的物体受重力作用使悬线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的方向,这一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学生领悟到:如果重垂线和纸张边是平行的,说明纸张竖直。 学生的猜想是模糊的、片面的。猜想的正确性有待于实验的检验,适时进行实验 在本环节对实验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从而使实验现象更直观、更明显。 这一部分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遵循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方法。重垂线是重力方向的重要应用,对它们的学习,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三、(重力的大小)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提出问题: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大小钩码所含物质的量不同,所以你觉得重力的大小与什么物理因素有关?学生充分交流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教师肯定这一猜想,指出:这是我们做出的一个猜想,如果想要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检验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你认为这个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你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怎样测量?在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自己的意见,形成如下实验方案。 1.需测的物理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一盒 3.实验步骤和记录 实验次数质量(kg)重力(N)重力/质量(N/kg)123
教师进一步补充说明。至此,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确定: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G=mg(g=9.8N/kg) 学生感受不同钩码的重力。 猜想假设:学生通过刚才的讨论很容易得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实验探索: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力:将被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被测物体的重力。然后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数据,画出图像。 并画出重力跟质量关系的图象。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找多组学生出示实验记录,对学生得出的正确结论给予肯定。 此环节设计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也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由于探究具有悬念,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能使学生体验科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并能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信心,所以此环节安排为实验探究。
四、重心 出示自学提纲: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自学 1.重力的作用点叫做什么? 2.均匀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什么位置? 学生讨论交流: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作用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作物体的重心。 2.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此环节的核心内容是问题的提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而应是学生组织者、引导者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课堂检测:
1.孔明灯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如图所示是放飞在空中的孔明灯,选项中能正确表示( )
2.建筑工人砌墙时,常利用重垂线来检查墙砌的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 )
A.重力的大小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重力的作用点 D.以上说法都不是
3.下面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B、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D、苹果下落是由于苹果受到的重力较大的缘故
4.练习投掷实心球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全身力量运用及投掷技巧,如图所示情景中所用的实心球的质量为,关于其所受重力大小和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g取)(  )
A.,竖直向下 B.,垂直向下
C.,垂直向下 D.,竖直向下
5.如图所示,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作业布置
1、课本33-34页,第2、3题。
2、你能想出一个简单方法,测你的直尺重心吗?请你试着做一做
板书设计
7.3重力
一:重力
1.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符号:G
3.单位:N
二、方向:竖直向下
三、应用:重垂线
四、大小:物体所受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G=mg(g=10N/kg)
五、作用点:重心
北师大版《7.3 重力》(学案)
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
G
)实验表格: 实验图像:
实验次数 质量(kg) 重力(N) 重力/质量(N/kg)
1 0.05
2 0.1
3 0.15 (
m
) (
0
)
分析数据:
(1)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_________关系。
(2)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_________。
(3)重力跟质量的比约等于 。
课堂检测:
1.孔明灯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如图所示是放飞在空中的孔明灯,选项中能正确表示( )
2.建筑工人砌墙时,常利用重垂线来检查墙砌的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 )
A.重力的大小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重力的作用点 D.以上说法都不是
3.下面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B、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D、苹果下落是由于苹果受到的重力较大的缘故
4.练习投掷实心球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全身力量运用及投掷技巧,如图所示情景中所用的实心球的质量为,关于其所受重力大小和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g取)(  )
A.,竖直向下 B.,垂直向下
C.,垂直向下 D.,竖直向下
5.如图所示,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作业布置
1、课本33-34页,第2、3题。
2、你能想出一个简单方法,测你的直尺重心吗?请你试着做一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