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感受生命的意义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感受生命的意义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10.1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本课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的内容。前面学习了珍视生命、敬畏生命、守护生命,本课将在前几课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引导学生探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学生发现和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结构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一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二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明晰生命的意义,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道德修养:知道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法治观念: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健全人格:学会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学会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责任意识: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
教学重点 发现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发现生命的意义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开始出现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但此时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对生命的认识比较肤浅片面,认知能力有待提高,此时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提高生命质量,创造精彩人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如何守护生命? 出示预习要求
讲授新课 一、生命的追问 课堂活动:思考:请同学们畅所欲言,人是为什么而活着? 活着的意义,没有标准答案,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尽情去探索生命的意义吧! ①为了学习,为了养育后代,为了帮助他人。 ②为了追求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和生命无穷的奥秘。 ③有些人而言,是为了让生命有意义。 有人说,不要为别人而活; 有人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讨论:这两种观点矛盾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归纳: 我们活着,不仅是为了自己,而且也为他人而活,更要为社会为国家而活。 利用多媒体展示 自主探究,认识生命 材料一:澳大利亚人尼克·胡哲天生患一种罕见的“短肢畸胎症”,没有双手和双腿,然而尼克长大后却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刷牙、写字、甚至游泳、冲浪和打高尔夫球!在过去10多年中,尼克已经在25个国家发表了数千场演讲,用他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人。 尼克·胡哲的一生值得吗?为什么? 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材料二: 张桂梅:点燃乡村女孩梦想 张桂梅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扎根边疆山区教育四十余载,拖着病体,战胜千难万难,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 ,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建校以来,已有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送进大学。张桂梅用教育之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照亮了无数人的心。 张桂梅的一生值得吗?为什么? ②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材料三 他们的一生值得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 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学生思考讨论之后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 2.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 二、发现我的生命 提问:为何人类会去思考“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这些人生问题呢? ① 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图片中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分内的事,书写着属于自己生命的意义,这说明了什么? 归纳:② 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建构自己,形成“我的人生”。 结合王心仪的事迹,思考她当时最大的人生意义是什么? 归纳:③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明确自身的需要,我们会更加明确生命的意义。 探究与分享P114 (1)在这项志愿服务中,几位志愿者获得了怎样不同的意义? (2)这样的志愿活动对你会有怎样的意义? 3.如何认识生命的意义?
课堂总结 纵观人类发展历程,正是每一代人都勇于担当责任、完成使命,人类才能发展,文明才能传承,生命才能接续。亲爱的同学们,未来掌握在你们手中,生命接续的担当使命也将交付到你们手中,希望你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创造未来,努力让自己成为人类发展链条中坚固的一环。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或者 教学效果预测 1.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课前:学生预习新课知识点 ,老师进行相关材料的检查 课中: 师生互动,将本课的知识内容学得轻松化; 课后: 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动中。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引用时政、贴近学生生活
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练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