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9.2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课标要求 本节课主要在于引领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生命成长中的挫折,培养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增强生命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学会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提高生命的韧性。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结构 本节课主要在于引领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生命成长中的挫折,培养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增强生命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学会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提高生命的韧性。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学会正确分析自己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道德修养:通过学生分享遇到的挫折等活动,让学生懂得挫折的意义,热爱生活。 法制观念: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挫折和逆境,理解挫折对人生影响的重要性。 健全人格:养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磨砺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教学重点 学会增强生命韧性。正确面对挫折。教学难点 发掘生命的力量,增强生命韧性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七年级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如果学生这些思维的矛盾或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就可能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顿、行为失控等问题,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升入初中后的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中学生活,开始了多梦的人生花季。然而,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总有些许挫折伴随着他们,困扰着他们。不少青少年遇到成长中的挫折,缺乏勇敢面对的勇气、态度和方法,不敢也不善直面并战胜挫折,而是逃避或绕开,有的甚至用损害自己生命的方式来应对,意志薄弱、承受能力不强。因此,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命中的挫折,提升面对挫折的承受力,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如何守护生命? 出示预习要求讲授新课 一、生活难免有挫折 课堂游戏:猜迷语 1.生根不落地,有夜不开花,市场有得卖,园里不种他。 猜蔬菜 2.小小姑娘满身黑,秋去江南春来归,从小立志除害虫,身带剪刀满天飞。(打一动物) 3.有面没有口,有脚没有手,虽有四只脚,自我不会走。(猜一用品) 4.黄金布,包银条,中间弯弯两头翘 猜水果 5.一本书,天天看,看了一篇撕一篇一年到头多少天,小书撕下多少篇。(打一物) 6、稀奇稀奇真稀奇,拿人鼻子当马骑。(猜一物) 7、一物不才,比客先来,客来他不见,客走又出来。(猜用具) 8、屋子方方,有门没窗,屋外热烘,屋里冰霜。(猜一家电 9、四脚圆滚滚,眼睛亮晶晶,嘀嘀叫一声,招手过路人。(打一交通工具) 10、头戴大红花,身穿什锦衣,好象当家人,一早催人起。(打一动物) 玩游戏谈感受 1、游戏中,一次都没成功的同学请举手,谈谈你的感受。 2、游戏中,成功的请举手,谈谈你的感受。 3、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挫折 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挫折 我们遇到这些“不愉快”的事件是不是挫折 知识归纳:1.挫折的含义 利用多媒体展示 自主探究,认识生命 思考:三位同学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 提问: 面对挫折的不同表现 课堂活动 选择你面对挫折时的感受(可以多选) 教师引导: 面对挫折时,你会采取哪些行动? 猜猜他是谁? 他们的生命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历经挫折却从不言弃! 学生思考讨论之后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 2.如何正确认识挫折? P106-107(1)-(3) 材料展示:2022年,全红婵也经历了一段自己的职业低谷期,她在10米跳台的几项选拔赛,以及全运会等比赛中,都没有战胜自己的师姐陈芋汐,一种挫败感也在她的心间泛起…… 思考:挫折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之后回答问题 老师总结:3.挫折的影响?P107AB 二、发掘生命的力量 材料:6岁脑瘫女童,用3年学会迈步 思考:3年学会迈步,启示我们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 汶川地震幸存女孩踩着小钢腿登上上海时装周T台 模拟体验 假如你失去右手,请用左手写你的名字。 假如你失去双手,请用嘴写你的名字。 谈谈你写字的感受。 思考: 面对挫折,尼克胡哲是怎样做的? 掌握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4.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课堂总结 纵观人类发展历程,正是每一代人都勇于担当责任、完成使命,人类才能发展,文明才能传承,生命才能接续。亲爱的同学们,未来掌握在你们手中,生命接续的担当使命也将交付到你们手中,希望你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创造未来,努力让自己成为人类发展链条中坚固的一环。板书设计教学评价 或者 教学效果预测 1.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课前:学生预习新课知识点 ,老师进行相关材料的检查 课中: 师生互动,将本课的知识内容学得轻松化; 课后: 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动中。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引用时政、贴近学生生活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练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