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9.1守护生命课件(36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9.1守护生命课件(36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新知导入
灾难面前,留下的都是叹息!
2022年3月21日东航事故,132人遇难,迄今事故原因尚未查明。
一个月后的4月29日,又一起特大事故发生,长沙自建房坍塌,53人遇难,绝大部分还是朝气蓬勃的大学生。
11月21日,河南省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厂房发生火灾。应急管理部11月22日上午通报,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38人死亡。
都是有人爱有人疼的人,却被突如其来的不幸夺去生命,给家人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人生很渺小,生命很脆弱。有太多的失去,真的猝不及防,真的不由分说。
生命需要守护
新知导入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思考: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来看,我们应该从哪两方面来守护生命?
提示:①我们要关注身体;②我们要养护精神世界
道德与法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九课 珍视生命
9.1守护生命
核心素养
目标
1.政治认同: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
2.道德修养:通过生活习惯小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
3.法治观念: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4.健全人格: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一些基本常识。
5.责任意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爱护身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养护精神。
自学导航
1.如何爱护身体?
2.为什么要养护精神?
3.如何养护精神?
4.如何守护生命?
第一目
一、爱护身体
新知讲解
若将生命与其他利益相比,生命是“1”,名誉、金钱、友情、爱情、地位等都是“0”。有了“1”,这个数可以是十、百、千、万乃至无穷大;若没有“1”,即失去了生命,后面的名誉、金钱等再多也是“0”。 拥有生命才可能拥有一切。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生命是宝贵的,守住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换,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追求人生幸福的种种可能。
新知讲解
1.如何爱护身体?
不合理饮食
①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P100
新知讲解
健康法宝 (课本101页)
合理饮食
规律作息
适量运动
定期检查
切勿熬夜
讲究卫生
远离烟酒
拒绝毒品
给我们什么启示?
(1)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我们要珍爱生命,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全公民。
新知讲解
健康至上
新知讲解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新知讲解
一封求救信
这些天,我烦躁不安,十分苦恼。我已经很拼命地在学习了,可成绩就是上不去。在家里,父母整日追问成绩,我感受不到家的温暖和父母的爱。在学校,有同学嘲笑我说:“再用功,也是瞎子点灯——白费。”我知道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可这些挫折,让我有了轻生的念头。
想一想:为帮助他走出困境,你会向他说些什么?
②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不做出过激的行为,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不伤害自己的身体。P101
新知讲解
当内心的需求不被满足时,你的反应是怎样的?
被承认的需求没得到满足
被接纳的需求没得到满足
要求自由的需求没得到满足
当某些内心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可以通过一些具体方法调节:
(1)听音乐,打球,跑步,在适当场合哭一场,放声歌唱等。
(2)找家人或朋友一起玩、谈谈心。
(3)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多运动多看书
(4)树立远大理想,积极进取,培养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见解,不盲从。
新知讲解
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4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这其中,除去那些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以外,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专家惊呼:意外伤害正在成为我国青少年的第一杀手!
思考: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启发?
③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P102
新知讲解
火灾自救
拨打119,按疏散标志有序逃生,切忌乘坐电梯。
穿过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弯腰或匍匐前进。
逃生时随手关闭身后房门,防止浓烟尾随进入。
无法逃离时,退至阳台或屋顶,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
火灾
地震自救宝典
①保持冷静,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方。
②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③如在室外,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树木,撤离到空旷场所。
新知讲解
防溺水“六不”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4.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下游泳;
5.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交通事故自救
坚持“先救人、后顾车;先断电路,后断油路”的原则。
趴到座椅上,抓住前排座位或扶杆、把手等固定物,低下头,保护头部。
不要盲目跳车,应在车辆停下后再撤离,可以用安全锤敲碎玻璃逃离。
新知讲解
1.如何爱护身体?P100-102①②③
① 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身体)P100.1
②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不做出过激的行为,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关注心理)P101.1
③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自我保护)P102.1
第二目
二、养护精神
新知讲解
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人不只是靠吃饭着,除了吃饭,我们还需要别的东西来滋养我们,让自己成长、壮大、变得更加完美。
——董卿
新知讲解
年轻人要拒绝躺平
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精神。
新知讲解
2.为什么要养护精神?(原因)P102①②
①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②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精神。
新知讲解
3.如何养护精神?
两次疫情,他敢医敢言,成了人们称道的“硬核”钟南山,也成了被信任的“大山”。
 “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除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外,2020年,钟南山的荣誉簿上又添一枚共和国勋章。
 “身着白衣,心有缎锦”,这位年过八旬的医者,至今仍在一线出诊,面对满满的赞誉,他却谦逊依旧,“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伟大抗疫精神——国士无双钟南山
①我们的精神发育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任何情况下,我们要守住自己的心灵,看到真、善、美。P103
新知讲解
3.如何养护精神?
纪念先烈
中华文化诵读
文化典籍
②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P104
课堂笔记
3.如何养护精神?P103-104①②
①守住自己的心灵,追求真、善、美,不过度关注物质条件。p103
②守护精神家园,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p104
新知讲解
典籍里的中国
新知讲解
中国诗词大会
新知讲解
4.如何守护生命?
(1)关注自己的身体:
(2)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关注 身体
养护精神
守护生命

=
教师寄语
做一个有生命亮度的人
爱护身体,延伸生命的长度;
关注心理,拓宽生命的宽度;
养护精神,提升生命的高度。
课堂小结
守护生命
爱护身体
养护精神
①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②要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③要提高安全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①守住自己的心灵,追求真善美。
②守护精神家园,传承民族文化,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课堂练习
1.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动人,我们要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下列做法中不能体现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是( )
A.李某将滇池边一只受伤的海鸥及时送往救助站
B.张某极力劝说、阻止同事到野外猎捕野生动物
C.爱学习的刘某患严重的病毒性感冒仍坚持到学校上课
D.王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消防、地震、防溺水、防恐等安全演练活动
C
课堂练习
2.“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香社会”这一温馨浪漫的词汇“亮相”政府工作报告,点亮了无数人的眼睛,目前全国各种线上线下的阅读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这类活动的开展
①有助于养护精神,充盈个人的精神世界
②有助于培养我们高雅的生活情趣
③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
④表明我国已成为文化强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课堂练习
3(2023年湖南省常德)漫画《智力、财力、权力,最终拼的是免疫力》(作者:郑辛遥)启示我们要( )
①热爱运动,关心身体健康 ②强健体魄,传承民族精神
③守护生命,优化生活方式 ④重视体育,坚持经常锻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爱护身体。①③④:智力、财力、权力,最终拼的是免疫力,指的是我们要爱护身体,对此,我们要热爱运动,关心身体健康,守护生命,优化生活方式,重视体育,坚持经常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故①③④符合题意;②:题旨与传承民族精神无关,故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课堂练习
4.(2023年福建)在防灾减灾日当天,某初中学校组织师生开展疏散救援演练、安全教育讲座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是( )
①降低自然灾害发生频率 ②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
③丰富学校教师业余生活 ④增强未成年人安全防范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守护生命。②④:材料中,某初中学校组织师生开展疏散救援演练、安全教育讲座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是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增强未成年人安全防范意识,②④说法正确;①:这与降低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无关,①说法错误;③:这歪曲了题文的主旨,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5(2023年四川省乐山)以下哪种情况会感染艾滋病( )
A.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管饮具
B.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上班
C.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
D.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游冰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C:结合教材知识可知,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垂直传播)三条途径,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或感染艾滋病;C正确;ABD: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管饮具、一起上班、一起游冰,都不会感染艾滋病;ABD错误;故本题选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