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坚守公序良俗,拒绝网络暴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坚守公序良俗,拒绝网络暴力

资源简介

坚守公序良俗,拒绝网络暴力
——热点话题“霸停车位 ”
热点背景
近日, 湖南长沙一女子在小区内自购了一个停车位, 却被邻居不断占用, 导致她无法正 常使用。女子多次尝试与邻居协商, 但对方总是以各种借口搪塞, 甚至要求女子提供车位购 置合同。在无法得到合理解决的情况下, 这名女子选择了一个相对激进的方式: 用地桩将车 位“焊死”,并表示对方必须道歉。占位的车主表示, 自己不是故意的, 邻居之间应好好沟 通而非得理不饶人。
站在理性的角度, 这名女子反击过激, 并不恰当, 但她的做法却在网上收获一边倒的支 持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 无非是该邻居的无理行为戳中了公众的停车之痛。最终, 女 子说,她不想事态继续升级,只想邻居给她一个真诚的道歉。此后,邻居致歉,双方和解, 涉事车位前的栏杆已经被拆除。两名当事人都展现了应有的诚意,值得肯定。事实也证明, 和解胜过“纠结”,对话胜过对立,只要拿出足够的真诚,没有解不开的结。
生活中一些现象, 一旦进入网络空间, 就很容易被裹挟, 乃至被网暴。网络暴力, 实际 是一种舆论暴力。这在哪个时代都是存在的。互联网的出现,将舆论力量前所未有地放大, 它对个体的伤害,很多时候可能是“毁灭性”的。
素材积累
典型示例
爸爸从萌娃头顶跨过遭网暴
2022 年 11 月 22 日,江苏盐城。 一位年轻爸爸带着两个儿子在公园玩耍时,萌娃们跑 向爸爸,爸爸直接从孩子头顶跳过。视频发出后,不少网友谴责爸爸的做法,称“这很二, 没把孩子当孩子” “亲生的父亲不会这么做” “被这样跨会倒霉”。妈妈洪女士解释称, 当时孩子们想要爸爸抱, 爸爸就开玩笑似的跳了两下, 但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没什么, 爸爸 很爱他们,没有恶意,我认为这是他和孩子互动的一种方式。
网信办对网络生态“毒瘤 ”出重拳!
为切实加大网暴治理力度, 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 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有 效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维护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中央网信办 2022 年 11 月 4 日印发《关 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对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强化网暴当事人保护、 严防网暴信息传播扩散等作出要求。
通知要求,加强内容识别预警,网站平台要建立网暴信息分类标准和典型案例样本库, 在区分舆论监督和善意批评的基础上, 明确细化涉网暴内容标准, 增强识别预警准确性。建 立涉网暴舆情应急响应机制, 网站平台要组织专门工作人员, 及时收集网暴相关热点话题和 舆情线索,强化网暴舆情事前预警,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网络暴力换不来正义
近日, 浙江金华, 一对婆孙疑因插队被阻止后发飙狂怼阻止者。事件持续发酵后, 2 人 行踪疑被偷拍,形象被恶搞成表情包,更有商家制作相关主题的商品借此牟利。
上述行为已不仅是对不文明行为的批评与谴责, 而是发展成了网络暴力, 通过对当事人 人格尊严的侵犯, 丑化他人形象, 人肉搜索他人家庭住址, 将生活信息泄露在网络平台, 导 致被网暴者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当。
网暴的发起者, 以及众多参与者以“正义”标榜自己的举动, 但这种恣意践踏法治底线
的行为, 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网络秩序, 也让惩恶扬善无从谈起。“插队婆孙”事件中,尽管 插队的行为确实不对, 但不意味着当事人行踪被偷拍, 恶搞成表情包, 以及商家借此牟利等 行为是合理合法的。我们要对插队这一不文明行为说“不”, 也要及时踩灭网络暴力的“导 火线”,对那些网络暴力恶行亮剑。
让倾泻情绪垃圾的网暴者感到痛
2023 年 3 月,汶川地震幸存者“钢腿女孩”牛钰讲述了自己遭遇网暴的经历。从她公 开的部分私信看, 一些网友出口成脏、句句诛心,当事人要经受多大冲击可想而知。目前, 四川省残联已经介入,表示将与其一起处理相关事宜。
2008 年汶川地震中, 11 岁的牛钰坚持三天三夜终于等来了救援,保住了生命,却永远 失去了右腿。然而, 这场人生浩劫并没有磨灭她生活的热情。亮相时装周、报名参加马拉松, 在各类社会活动中闪耀的牛钰成为小有名气的正能量博主,也无形中鼓励了更多残障人士。 但这份“高调”却招致了某些人的不满, 对这样积极的生活态度说三道四、指指点点。此番 “钢腿女孩”硬刚网暴,既是维护权益的应有之举,也是对舆论偏见的有力回击。
高三学生代表因发言遭网暴
2023 年 3 月, 某中学高考冲刺百日誓师大会上, 一名高三学生代表, 因发言激情澎湃、 面部表情丰富而遭受网暴。
“没有人生来是弱者, 没有人是命定的草芥, 同样是寒窗苦读, 明灭案灯, 我们凭什么 甘于人后?同样是披星戴月、夙兴夜寐, 为什么不能是我为人先?”“凌晨 6 点的校园确实 很黑, 但 600 多分的成绩真的很耀眼。”演讲激情四射, 也点燃了全场师生的激情, 讲完后 台下掌声不断。可这段演讲视频发到上网后, 意想不到的“网暴”接踵而来。不少网友拿女 孩的内容和表情大做文章,说她是“打鸡血卷王”,觉得她面目狰狞,充满戾气。
对此, 人民日报发文称: 网暴者的心理最阴暗、行为最丑陋, 害人终害己, 涉事账号被 封即是警示。惩治暗“键”伤人,关键在明规矩、出重拳,让网暴者不敢无法无天。
名句摘抄
1.每一个参与搅动网络暴力的网友, 都是一片“雪花”,对于最终“雪崩”一般的严重 后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深圳特区报》
2.虚拟性、开放性是网络空间的重要特征, 但虚拟不是虚幻、虚假,也不是对现实的简 单数字化模拟;开放不是无法、无序,也不是可以随意乱来。 —— 搜狐网
4.网络空间是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面对花样翻新的网络暴力现象, 多措并举、重 典治乱、久久为功, 坚决惩治网络暴力“按键伤人”,才能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 让人 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日报
5.相较现实社会, 虚拟空间的隐匿性, 淡化了人们的言行责任感, 更容易出现口无遮拦, 也会导致网络戾气,从而导致不友善言论的集中扎堆出现,对网暴会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人民日报 6.社会大众要对任何歧视和网络暴力坚决说“不”,主动成为一名尊重他人、传播善意
的合格网民,共塑清朗的网络环境。 ——正观新闻
观点争锋
1.维护权利,完善制度。
无论是将车停在他人车位还是公共区域, 只要妨碍他人正常通行, 就是损害了车位权利 人的正当权益。遗憾的是, 目前个体遭遇霸停行为时, 往往缺乏高效便捷的维权之道。在小
区内发生的霸停, 虽然可以联系物业通知车主, 但物业公司没有处罚权, 而由于这些车位并 非在公共道路上,交通管理部门也无权拖移和罚款,从而很难对霸停行为产生真正的震慑力。 因此,应该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为业主提供舒心的居住环境。
2.拒绝网暴,客观评价。
车位被占是一件很常见的小事, 但小事持续发酵, 乃至演变成风暴, 却不多见。这当中, 与当事人一开始所展现的姿态有关。如果霸停者态度好一些,而不总是故意“冒犯”对方, 此事不会激化。显然, 本来就不占理, 再说一些不够友善的话, 就让简单事情复杂化了。随 着和解, 这场风波本该烟消云散, 但在舆论场上有关此事的讨论热度依然不减, 值得我们反 思。网络戾气和网络暴力相伴相生。相较现实社会, 虚拟空间的隐匿性, 淡化了人们的言行 责任感,更容易出现口无遮拦,也会导致网络戾气,从而导致不友善言论的集中扎堆出现, 对网暴会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3.尊重规则,摆正位置。
此事因车位而起,反思点也可从一个“位”字入手。占了人家的车位,影响人家停车, 不妨赶紧挪走, 表示歉意。如果说一些不中听的话, 就属于没有摆正位置, 既伤害了当事人 的权益, 也容易引发舆论批评。多一些换位思考, 多一些得饶人处且饶人, 处理问题就会更 温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此事都不应演绎为一场互撕事件。幸好,涉事车位前的栏杆已被 拆除, 最终两名当事人也都“拆”掉心结。冤家宜解不宜结, 无论处世还是处事都不妨友善 一些、大度一些,更有规则意识一些,希望更多的人引以为戒。
片断速写
1.烟火盈心,时代和情(2022 天津)
生活须有光有影, 有晴有雨, 有情有心, 有烟有火, 滋味都含在这里了。当然, 平凡的 生活中, 也会偶尔出现一些不和谐的插曲, 比如长沙霸停一事, 本来小事一桩, 霸停者向当 事人说一声“对不起”便可风平浪静, 但一时任性招来网络声讨, 搅动起了社会的涟漪。当 然, 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也让我们看到了彼此表达的诚意。万事有心, 人间有味。在平淡的 生活中,我们应该不断去思考,去发现世间的妙趣与美好,而摆脱那些乌云和阴影。
2.倾注一生,写好一撇一捺(2021 新高考 II)
逆锋起笔, 藏而不露, 代表着人要谦虚谨慎, 不能锋芒毕露; 中锋用笔, 不偏不倚, 象 征着人要正己守道, 不能误入歧途; 停滞迂回, 缓缓出头, 则代表人要厚积薄发, 不能剑走 偏锋。这就是人字的意蕴所在。然而, 生活中有一些人总是以过于强势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眼 中。长沙霸停事件, 我们看到了一时冲动, 换来的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究其根源, 则是不 清楚做人的真谛。故何为人也,当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切不可张扬任性。
时评精选
正义感也要有边界
长沙某小区“霸占车位”事件落下帷幕。事情的来龙去脉谈不上复杂, 过程却一波三折, 在舆论的聚光灯下更是演化成社会闹剧、网暴事件, 已超出了“邻里纠纷”的范畴, 足以让 人反复审视、深入思考。
论出个是非曲直、求得个水落石出,是很多网民关注社会热点尤其是争议事件最直观、 最直接的反应。所谓“路见不平一声吼”,这种动辄诉诸公共场域的做法, 在推动舆论热议、 推进问题解决上, 时不时可以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出于维护公平正义、 遵守公序良俗的朴素愿望, 作为消除信息不对称的一种方式, 万千网友的转发、点评、跟帖 对公共议题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只不过, 网络无远弗届, 却不可肆意妄为。网民表达关切, 绝不能以揭露隐私、侵害权
益为前提。此次“霸占车位”事件过程中, 有网友“人肉”车主的照片、手机号码、社交账 号、前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相关评论区充斥着谴责、谩骂、嘲讽等极端言论, 甚至还有无 辜网友的肖像被有心之人拿来冒充和传播,成为新的受害者。 一个个真假难辨的“爆料”, 一句句充满戾气的“宣泄”,不仅无益于事件的解决,还会给当事人双方带来精神压力和心 灵创伤。即便是车位业主也坦言: “现在局面控制不住了”“希望网友也口下留情, 不要把 别人的隐私都曝出来”。
关于网络暴力的讨论由来已久, 但却始终屡禁不绝。 一旦遇到社会热点的“火苗”,就 容易“煽风点火”,通过施加网络暴力逼迫当事人“就范”。不可否认, 这当中一定存在着 最朴素的正义感, 有种“出一口恶气”的简单想法。也要警惕, 有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乱, 炮 制谎言谣言,妄图浑水摸鱼。然而,无论是客观想法还是主观意愿,躲在角落“按键伤人” 的行为, 看似伸张正义, 实则乱打一通, 极易中伤、误伤乃至自伤。要知道, 任何一点“唾 沫星子”,在数以亿计的网民规模下都有可能酿成一场害人害己的暴风雨。
互联网时代, 人人都有话筒, 人人也都有马甲。但这不意味着, 匿名就能成为“保护伞”, 虚拟就可以是“免罪牌”。这不仅是约定俗成的道德倡议, 更是利剑出鞘的法治规范。最高 法明确表示,让人格尊严免遭网络暴力侵害;最高检也提出,坚决惩治网暴“按键伤人”; 中央网信办要求, 从构建网暴技术识别模型、设置一键防护功能、选择私信接收范围、严处 违规账号平台等方面重拳出击……依法严惩“网络暴力”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相关犯罪, 正 在成为全社会一致的愿望、凝聚的共识、务实的行动。
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 绝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跟风起哄的地方。积极参与而不是 搬弄是非, 就事论事而不是生拉硬扯, 温和理性而不是恣意乖张, 惟其如此网络舆论才有价 值,公共议题才有结果,网络世界才有未来。
(人民网 2023 年 05 月 17 日)
【读后一悟】
侵犯他人权益要付出代价, 本是公平正义的题中之义。但以霸制霸,对涉事车主的“网 暴”以至让无辜者受到牵连,受害者就会变为侵权者,这是不可取的。
写作实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络暴力发酵的“ 门槛” ,似乎变得越来越低。近年来,网暴事件频出:武汉“ 糖水爷 爷” 走红后被谣言中伤放弃摆摊;被拐儿童符建涛的妈妈彭冬英日前发文称,自己因找回孙 卓的线索问题遭到网暴;“ 霸占车位” 女士被网暴后陷入社死困境… …
这些年,我们已经目睹了太多的网暴悲剧,似乎每一起热点事件中,都可能存在着不同 程度的网暴现象。
对此, 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材料内容进行思考,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写一篇不 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反映时代气象的作文题。材料列举了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网暴事件, 进而表达对 网络暴力的思考与认识。一次次网络暴力事件,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对此行为的全 链条治理, 反映出政府治理网络暴力的决心。当然,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暴力不仅 影响他人正常生活, 而且污染网络环境, 必须依法整治。写作这一题目,可以从“网络暴力” 带来的社会危害出发, 通过挖掘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社会心理, 结合当前治理网络暴力的决 心,引出对净化网络空间、文明上网的认识。
【参考立意】
1.舆论有力量,心理要健康
2.可以放飞自我,言论必须负责
3.强化网络文明意识,加强网络监管力度
佳作示范
心怀温良,灭言语之烈火
“雪崩时, 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压死骆驼的, 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 而是你一 言我一语累积起来的网暴恶言。“糖水爷爷”、被拐儿童、“霸占车位”女士……每一次网 络暴力背后,都表现出言语如烈火般的杀伤力。
如果说敲下的字符是肆意生长的野草, 那么不加思索、人云亦云就是点燃它的烈火, 灼 烧着受暴者的心脏, 人之于集体, 亦如燎原的野火, 集体的崩溃,根源于个人社会责任感的 缺失。拒做施暴者,才是理想社会的成型关键。
“武人之刀, 文人之笔, 都可以杀人; 只不过武人之刀杀人, 人尽皆知, 而文人之笔伤 人, 人未尽知。”言语暴力, 最可怕的本质是它从来都是一场蓄意的伤害。受害者, 在残忍 的言语暴力中断送了灵魂甚至生命;施暴者,在一次次信口开河的评论与造谣中迷失了自我, 同时也断送了在自己遭遇相似经历时向他人求助的资格, 即使并不了解事实真相, 即使评头 论足的是与我们并不相干的人和事,我们就是施暴者,亦会是下一个受害者。
《乌合之众》中指出: “群体从不承认他们的罪行,即便把事实摆在他们面前也一样。” 随着科技发展, 许多人认为网络是个庇护所, 键盘上敲击出不堪入耳的词汇, 如利刃般扎在 无辜者的心上, 他们时而将道德置于最高点, 时而又将其抛到脑后。江苏南京, 父亲护子心 切怒而摔狗, 遭到爱狗者的死亡威胁, 其妻不堪压力自杀; 四川德阳, 泳池冲突后男孩亲属 用舆论逼死女医生; 八达岭, 虎口逃生的女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因为毫无限制, 就能肆 意将恶意天平倾斜,追求心中所谓的“正义”吗?
不助恶语, 不出狂言, 用事实说话, 为正义发声, 舆论不是真理, 我们应该尽己所能去 追求真理, 这才是健康、阳光的网络空间。我们需要的, 或许是一阵时代之风, 将沉浸在自 我世界之中, 堕入深渊的雪花吹散, 将凝聚成团的恶意吹散; 或许是一阵澄澈的雨, 滋润怜 悯之心,浇灭罪恶的火。
我们应该时刻记住: “如果不能照亮他人, 至少不要传播黑暗, 如果不能发声, 至少站 在正确的一边, 如果没有站出的勇气, 至少明白正义的方向, 如果都不行, 至少给予他人生 命的自由。”
点评
网络暴力是伤人的。如何避免这种伤害行为呢?作者从这一角度出发, 运用生动比喻拟 定标题, 点明写作主旨。开篇以材料为引申, 对观点进行解读, 引出对理想社会的认识。主 体部分, 从不同角度对如何避免这一现象进行思考, 突出阳光上网,健康上网这一中心。结 尾点题,深化主旨。整个写作过程思路清晰自然,内容充实深刻,表达生动流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