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18 古诗三首
前两首分别描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第三首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重点句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诗意: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
(2)这两句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黄河九曲的姿态,又表现出黄河的裹挟黄沙、奔腾而来的磅礴气势。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诗意: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牵牛织女家。
(2)由景色联想到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又联系到自身,进而驰骋浪漫想象,表现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诗意: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2)这两句写晴朗之景,抓住黄莺、红花、绿树、水村、山郭、酒旗等景物,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绘出一幅意趣盎然的江南春景图,写出了江南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意: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2)这两句写烟雨之色,“千里”“四百八十”都是虚数,是说寺院多、地域广。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讽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5.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静态之美)
(1)诗意: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院内一排排的花木都是主人亲手种植的。
(2)这两句写庭院中的景致,表明了主人的勤劳、爱整洁,也通过手栽花木写出了其生活品味。
6.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动态之美)
(1)诗意: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
(2)这两句写院外的景色,运用拟人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将山水赋予人的情思,一个“护”字,一个“送”字,令整幅画面显得生动可爱,其富情趣。
7.《浪淘沙》这首诗描绘了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和奋发有为的精神。
《江南春》这首诗描写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诗中景物有声有色,有远有近,动静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神往。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书湖阴先生壁》诗题的意思是: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杨骥屋壁上的。这首诗既描写了湖阴先生居所的清幽环境,同时也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表达出对居所主人品性、情趣的赞赏。同时这首诗描写了湖阴先生居所的清幽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勤劳淳朴的人们的赞美,对清幽脱俗的生活的追求。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山水自然之景的选择,往往也是古人对自身心性、志趣的表达。湖阴先生竟然选择了一个这么清朗、幽静的地方作为自己的住所,可见其人也是品性高雅之辈。
9.黄河的诗句: 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春天的诗句: 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②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含有对偶的诗词: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③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长江的诗句: 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②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泪水的诗句: 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②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9 只有一个地球
体裁:科学小品文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讲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地球美丽但渺小②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③目前人类还无法移居④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重点句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清晰地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关系。
2.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这段话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使读者感受到地球之于宇宙的渺小,语言准确、生动。“约”字更体现出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
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中可以体会到矿场资源的宝贵和来之不易。
(但是),(如果)不加节制的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从中可以体会到破坏矿产资源的严重后果和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性、迫切性.
5.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本来”这个词不能去掉,它说明地球本身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对人类生存很有好处,强调了这些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
(2)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①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②人类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6.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以列数字的方式,一方面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另一方面也说明“40万亿千米” 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至少”一词不能去掉。“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强调了目前人类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
7.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说地球“可爱”,一方面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另一方面是因为地球美丽壮观。 说地球“太容易破碎”是因为地球容易受到破坏,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十分有限,而不加节制地开采,滥用化学品,会造成生态灾难。
8.我们要精心的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全文关键句,揭示中心,升华主题,呼吁人们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宣传语:①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②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④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⑤垃圾入箱,文明健康。⑥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
10.可再生资源有:土壤、太阳能、风能 ( https: / / baike. / item / %E9%A3%8E%E8%83%BD"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F%AF%E5%86%8D%E7%94%9F%E8%B5%84%E6%BA%90 / _blank )、水能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B0%B4%E8%83%BD"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F%AF%E5%86%8D%E7%94%9F%E8%B5%84%E6%BA%90 / _blank )、地热、潮汐能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BD%AE%E6%B1%90%E8%83%BD"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F%AF%E5%86%8D%E7%94%9F%E8%B5%84%E6%BA%90 / _blank )、生物资源等。
不可再生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20 青山不老
作者:梁衡 选自:“新闻四部曲之一”——《没有新闻的角落》
体裁:散文
以“我”进村采访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聚焦大山深处的普通人。
重点句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对窗外的绿色进行生动的刻画,表达作者对这山沟里的绿色的赞美。
2.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这句话是运用了引用的用法,有力地证明了风沙之大,环境之恶劣。这句话的意思是:风大的时候能把牛马等大牲畜吹得向后倒退,有时甚至把它们举上七八米的高空再掉落下来。
3.“……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这里用了一组数据,说明了老人植树时间之长、绿化面积广,写出了老人植树造林所做的贡献之大,突出了老人栽树的执着精神。
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更深层意义上是指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和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精神。
5.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起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以“青山不老”为题,又一语双关,表面上是说老人创造的绿洲不会变老,将代代常青,实际上是暗示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永远流传、永垂不朽。
21 三黑和土地
作者:苏金伞
体裁:现代诗
三黑在翻耙土地时欢欣鼓舞的心情和对于幸福生活的憧憬。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传达的信息: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就有了无边的幸福感。土地就是农民的命,甚至比命还重要。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感情,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状态。
重点句
1.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到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虽略显抽象,却因一个极通俗的比喻使情感形象化了;对鹅的描写则使用“连头带尾”这样口语化的语言,十分接地气。两个简单的“一……就”一箭双雕,内容上写出了农民和旱天的鹅同样的急切心情,形式上赋予了诗歌韵律感。
2.三黑就是这样的,翻着土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三黑翻地时的专注与细致。由此可以感受到三黑对土地的热爱。
3.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刚梳的头。 (比喻)
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比喻)
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比喻)
4.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呼应开头、点明中心,写出了三黑有了土地,翻身做了主人之后,心情十分喜悦。“地里的蝈蝈也叫得更欢了”这句话运用了侧面描写,衬托出三黑心里的“甜”,从中可以体会到三黑激动、喜悦的心情。
重点词语
风簸(bǒ) 排闼(tà) 菜畦(qí) 茅檐(yán) 遨(áo)游 疙瘩(gē da)
恩赐(cì) 威胁(xié) 粼粼(lín) 肆虐(sì nüè) 盘踞(jù) 擎(qíng)高
铁锹(qiāo) 劲(jìng)挺 拄(zhǔ)着 荞(qiáo)麦 耙(pá)地 闺(guī)女
蹚(tāng)坏 逮(dǎi)住 记载(zǎi) 淤(yū)泥 璀璨(cuǐ càn) 驮(tuó)着
蝈(guō)蝈儿 白霎(shà)霎
(晶莹)的球体 (有限)的资源 (白色)的纹痕 (薄薄)的纱衣 (渺小)的地球
(严重)的威胁 (松散)的地 (参天)的杨树 (粼粼)的波光 (瘦小)的老头
(不顾后果)地滥用 (恭敬)地补充 (璀璨)的宇宙 (参天)的杨柳 (生命)的归宿
(了不起)的奇迹 (绿风荡漾)的小院
(遥望)地球 (提供)矿产资源 (毁坏)资源 (提出)设想 (蹚坏)庄稼
(滋润)心田 (映入)眼帘
白霎霎(形容雪景):白茫茫 白皑皑 大雪纷飞 雪花漫天 玉树琼枝
描写山的成语:山清水秀、青山绿水、山光水色、湖光山色、山明水秀
“不~不~”式的词语:不紧不慢、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不慌不忙
形容共渡难关的成语有: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同甘共苦
描写农民的成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起早贪黑、披星带月
句子练习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仿写)
森林,这个地球的肺,这个人类的宝库,是那样无私奉献,生机勃勃。
老师,这位辛勤的园丁,这盏指路的明灯,是那样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2.我们精心保护地球。 能让地球更好的造福于子孙后代。(用关联词连接句)
我们只有精心保护地球,才能让地球更好的造福于子孙后代
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用加点的字仿写句子)
周末一放假,就有许多家庭去郊外游玩。
4.增加课堂学习的效率是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关键。(修改病句)
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是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关键。
5.三黑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一丝不苟地翻着每一寸土地。(缩句)
三黑翻着土地。
6.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用否定词改写句子,保持意思不变)
没保住这黄土,我们就不会有这绿树;没有这绿树,我们就守不住这片土。
7.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
老头创造了绿洲。
8.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宇宙空间大得很。
9.(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10.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同学们关切的话语。(修改病句)
我的耳边又响起同学们关切的话语。
11.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难道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12.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改为反问句)
难道这位普通老人没有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吗?
13.运用两种说明方法描写一种事物:同大象相比,鲸要大得多。目前已知最小的鲸也有2000千克。
14.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仿写: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就像饿坏的熊猫,一见了竹子就整个身体钻入竹林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