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目标1.通过测定水的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2.会用量筒和天平测液体的密度;3.会应用密度知识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4、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联系实际应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1、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2、通过运用公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一、密度的定义: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叫做组成这种物质的密度二.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ρ 质量-m 体积-V则公式就为:三.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kg/m3)质量的单位:千克/kg体积的单位: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kg/m3)常见的单位:克/厘米3 (g/cm3)换算关系:水的密度为1.0x103千克/米3,表示的意思是 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x103千克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常可以用来鉴别一些物质。但会受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强.状态等)。在温度变化不大时由于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大,我们可以认为密度不变(但气体影响明显)。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四、密度公式的应用:1.计算物质的密度: ρ=m/V计算密度.鉴别物质2.计算物体的体积: V=m/ ρ可以计算一些体积难以测量的物体(如沙子、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物体)3.计算物体的质量: m=ρV二、探究新知(一)实验: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原理:用天平和量筒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公式 ρ=m/V算出物质密度。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水、待测物体量筒的使用:测量前:观察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的凹面相平1、实验如何测固体(如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2.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水面到达刻度V24.石块的密度:实验表格:2、如何测液体的密度实验步骤: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2.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4.液体的密度:实验表格:三、合作探究(二)密度公式的应用:1.计算物质的密度: ρ=m/V例:有一枚第十一届亚运会纪念币,它的质量为16 .1g,体积为1 .8cm3,试求制成这枚纪念币的金属密度,是何种金属?2.计算物体的体积: V=m/ ρ例:用天平称得一捆细铜丝的质量是445克,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这捆细铜丝的体积是多少?3.计算物体的质量: m=ρV例: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碑心石是一块巨大的花岗岩,在长14.7m,宽2.9m,厚1m的碑心石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怎样知道它的质量?4、判断金属球是否为空心例 一只铁球质量是3kg,体积是0.5dm3 试判断此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已知铁的密度是 ρ=7.8×103kg/m3)四、巩固练习同学们做练习题五、课堂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