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3 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组成,分子可以再分。2、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知道原子的结构模型。3、知道原子组成,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教学难点1、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以及对原子结构的理解。2、利用原子结构模型解释摩擦起电的实质。教学过程一、合作探究探究活动1、 分子的组成水分子结构图分析讨论水分子的化学结构式?分子可以再分么?分子如果再分,比分子小的微粒,我们物理学中称为原子。原子论的提出者——道尔顿信息快递:我们周围的物资有的是由分子组成,如_______、__________,有的是由_________组成,如_______、_______,还有的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如______、_______.探究活动2、电子的发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探究活动3-认识原子1、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且正负电荷数相等,因此原子呈电中性。2、原子核是由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质子带______电,电子带_____电。3、认识原子结构模型(1)汤姆生的葡萄蛋糕模型根据蛋糕模型,大量α粒子穿过金属箔会有大量粒子被弹回,但是由大量粒子穿过,只有少量被弹回,说明,原子内部由大量空隙。所以本模型由缺陷。(2)行星绕日模型卢瑟福,新西兰著名物理学家,被称为核物理之父,开拓了原子的轨道理论,建立了行星绕日模型理论。a.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b.原子核带正电量与电子带负电量相等c.原子核很小且处于原子的中心,电子绕核高速运动d.原子核集中原子几乎全部质量,电子质量可忽略不计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受原子核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若把原子核看成一个小球,原子核的半径约为10-15m,原子的半径为10-10m。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乒乓球,那么原子核只有针尖般大小。模型解释模型解释卢瑟福的实验结果是只有少量粒子是弹回的,大部分几乎不发生偏转而直接穿过去,说明原子内部有比较大的空隙.少量弹回只是表明可能有一个正电荷集中的核(因为α粒子也是带正电的).探索4-认识更小的粒子【原子核结构模型】1.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2.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3.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质量相当,依靠核力结合。4.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例如氢。【思考】质子和中子还能分吗 1964年盖尔曼提出夸克的设想,认为质子和中子由一种理论上假设的“夸克”构成。他因此获得了196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三、探索更小的粒子粒子的家谱摩擦起电现象探究请你尝试解释为什么丝绸摩擦过玻璃板带正电?因为玻璃棒和丝绸相比,玻璃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经过摩擦之后就会失去电子,从而带上正电,而丝绸得到玻璃棒的电子带负电;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产生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二、巩固练习同学们做练习题三、课堂小结知识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