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陈情表》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陈情表》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9.1《陈情表》
【学习目标】
1、文言基础知识挖空练习,动手做笔记;
2、重点句子翻译;
3、情景默写训练;
4、课本素材提炼,理性分析“忠”和“孝”的含义。
一、课文重点实词挖空训练
(第一段)臣密言:臣以( )险衅( ),夙( )遭闵( )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 )背;行年( )四岁,舅夺( )母志。祖母刘愍( )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 )孤苦,至于( )成立( )。既无伯叔,终( )鲜( )兄弟,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 ]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而刘夙( )婴( )疾( )病,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
(第二段)逮( )奉圣朝,沐浴( )清化。前太守臣逵察( )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 )臣秀才( )。臣以( )供养无主( ),辞( )不赴命。诏书特下,拜( )臣郎中( ),寻( )蒙国恩,除( )臣洗马( )。猥( )以微贱,当( )侍东宫,非臣陨首( )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 ),辞不就职。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 )星火。臣欲奉诏奔驰( ),则( )刘病日( )笃( );欲苟( )顺私情,则告诉[ ]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第三段)伏惟( )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 )臣少仕伪朝,历职( )郎署( ),本图宦达,不矜( )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但( )以( )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 )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 )相为命,是以( )区区( )不能废远。
(第四段)臣密今年四十有( )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愍( )愚诚,听( )臣微志,庶( )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臣不胜( )犬马怖惧之情,谨( )拜表以闻( )。
二、重点知识梳理
1.文言实词积累识记
(1)察
①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兼爱》):_________________
③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_________________
④明足以察秋毫之末(《齐桓晋文之事》):_________________
⑤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_________________
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_______________
(2)汤
①臣侍汤药,未曾废离:_________________
②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苏武传》):_________________
③淇水汤汤(《氓》):______________
④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______
⑤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王建《新嫁娘》):_________________
⑥治病不以汤液。(《史记.偏鹊仓公列传》):_________________
⑦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_________________
⑧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_________________
⑨浩浩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_
⑩善哉乎鼓琴,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_________________
2.重点文言虚词积累识记
以:
①臣以险衅_______________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_________________
③臣以供养无主_________________ ④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
⑤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________________⑥谨拜表以闻_________________
⑦臣具以表闻_______________⑧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_______________ ⑩猥以微贱_________________
3.古今异义词
①九岁不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接近于死亡;不好;表示程度极深,不得了
②至于成立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③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泛指读书人
④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刊登在报纸上;向上级报告
⑤则告诉不许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
⑥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
⑦急于星火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微小的火;流星的光,多用于比喻
⑧臣之辛苦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
4.特殊句式
①今臣亡国贱俘:_________________ 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_________________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_________________ ④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________________
⑤是以区区不能废远_________________ ⑥急于星火_________________
⑦未尝废离_______________⑧则告诉不许_________________⑨逮奉于圣朝,沐浴清化______________
⑩而刘夙婴疾病________________ 11慈父见背_________________ 12沐浴清化_________________
5.句子翻译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归纳:
三、文化常识
(1)“表”是古代的一种________,多用于臣子向国君陈请谢贺。“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
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之类的话。典范之作如诸葛亮的________、李密的《陈情表》。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期”指穿一年____________的亲族。“功”指穿________(九个月)、________(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
较近的亲属。
(3)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①太守:________的最高行政长官。
②察孝廉:汉代实行的官员推荐制度。“孝廉”,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云:“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
③刺史:________的最高行政长官。
(4)死当结草
结草:《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大夫魏武子临死时,嘱咐他儿子魏颗把自己的爱妾杀了殉葬。魏颗没有照
办而把她嫁了出去。后来魏颗与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结草,把杜回绊倒,因此擒获杜回。魏颗夜间梦见
这个老人,自称是那个再嫁之妾的父亲,特来报恩。因此,后世用“结草”代指________。
(5)成语积累
孤苦伶仃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四、情景默写
1.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乌鸟作比,向皇帝提出奉养祖母的请求,情深意切,措词得体。
2.“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的《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典故,表达了他对晋武帝生死都要相报的忠心。
3.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间的角度表达了暂不赴命的请求,巧妙地解决了尽忠和尽孝的矛盾。
4.《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通过计算年龄说服晋武帝允许自己暂不应命。
5.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陈情表》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陈情表》中面对皇帝征召,李密进退两难: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________________”;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________________”。
7.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种制度的体现。
8.《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是祖母躬亲抚养作者的原因之一,也是下文作者“区区不能废远”的原因,可谓一笔双关。
9.在《陈情表》中,面对太守和刺史的举荐,李密的回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陈情表》中写家庭“外无亲、内乏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8年北京卷】“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无
祖母,__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素材积累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他写下了《陈情表》,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上述素材可以应用在“亲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孝心创造了奇迹”、“亲情”、“美德”、“感恩”、“孝心”、“忠与孝”、“品德”、“敬老”、“亲情”、“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孝道”、“传统文化”、“人要懂得感恩”、“要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孝心是一种纯真的情感”等相关话题、材料和命题作文中。
角度一:孝义
从《陈情表》中我们动容于李密对君主对祖母的忠孝,同时也感慨晋武帝司马炎能宽和豁达,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做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要求,在中华文明史中,孝文化以其强劲的活力历久弥新,世代传承。
“百行孝居先”,“孝为德之本”,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化长河中,孝敬是国人—直恪守的道德准则,是中国社会伦道德的核心支撑。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出现了“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而关于敬老、养老的专门史料记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但是,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人们淡忘“孝敬”父母的美德。到如今还有人把“孝”说成封建主义的东匹,完全加以排斥和否定。有的人有“孝”心,但是不知道如何行“孝”;有的人在金钱和私利的驱使下,不但不孝敬父母,不赡养父母,还虐待父母,有的甚至杀害了父母。不孝敬父母的事件屡见报端,有些事件真是触目惊心。现在,在全民中倡导和弘扬孝敬父母的传统孝德,是刻不容缓了。
“孝”是我们的美德,是长辈心中温暖的花。从小就是孤儿的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成年之后,倚在祖母的病榻前,悉心照顾,极尽孝道。“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在长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当我们的长辈风烛残年,或卧病在床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一颗孝心去温暖长辈的心,做他们心中温暖的花朵。
角度二:忠与孝
“忠““孝”是一组矛盾体。古人认为:忠孝不能两全。李密辞官的最强大的理由就是一个“孝”字,先尽“孝”才能尽忠。在现代社会,忠孝依然有鲜鲜活的生命力。“忠”“孝”不是一组矛盾体,而是于国于家的两种责任。当然,现代意义的“忠”不是封建社会的“愚忠”。
【议论联想型】
一片孝心在玉壶
孝心,没有刻度,却可以称量世间任何一个灵魂;孝心,没有色彩,却可以让曾经的苍白变得五彩缤纷;孝心,没有标价,却足以让看似轻微的生命高贵无比。
自古忠孝难两全,但我不欣赏那些父母卧病在床却断然离家的游子,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的最后期冀斩断。于是我欣赏李密的孝义,敬佩他拒官尽孝的果敢。泪眼婆娑中,我看到伏案写信的李密,此时夜已沉寂,灯影幢幢,他疲惫的身影在闪烁不定的烛光中若隐若现,旁边,睡着的是白发苍苍的祖母,李密神色凝重,在一个秋风秋雨之夜,伏案写下了催人泪下的《陈情表》。
【抒情议论】
感恩之心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他们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联想议论】
传递是一种责任
是谁让九州动容?李密在《陈情表》里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读这些肺腑之语,总是感由心生。无论是董永卖身葬父,还是黄香扇枕温衾,无不闪烁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芒。孝,这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我们有责任把它传递下去,天下孝悌,匹夫有责。站在21世纪的我们,是否每个人都做到了呢?
孝要勇于承担,因为这是一种责任。田世国用身体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了病危的母亲。他用身体传递着孝心,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到了慰藉。林秀贞,一个普通农民,一名共产党员。30年来义务赡养了6位与自己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在精神和物质生活等各方面对6位老人付出了儿女般的照料和孝顺。“孝”是一个“老”跟一个“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所以“孝”需要传递一代又一代,这是责任。
选择性必修下册 《陈情表》
选择性必修下册 《陈情表》
【学习目标】
1、文言基础知识挖空练习,动手做笔记;
2、重点句子翻译;
3、情景默写训练;
4、课本素材提炼,理性分析“忠”和“孝”的含义。
一、课文重点实词挖空训练
(第一段)臣密言:臣以(因为)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好。险,坎坷。衅,祸患),夙(早年)遭闵(同“悯”,忧伤)凶(不幸。指丧父)。生孩六月,慈父见(用于及物动词之前,有称代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的作用,相当于“我”)背;行年(年岁,年龄)四岁,舅夺(强行改变)母志。祖母刘愍(怜惜)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不会走路。这里形容柔弱),零丁(孤独的样子)孤苦,至于(至,达到;于,介词,引出对象)成立(成人自立)。既无伯叔,终(又)鲜(少,这里是“没有”的意思)兄弟,门衰祚薄(福分浅薄),晚有儿息(子嗣)。外无期功[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形影相吊(安慰)。而刘夙(早时)婴(缠绕)疾(病)病,常在床蓐(草垫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停止侍奉而离开(祖母)]。
(第二段)逮(及、至)奉圣朝,沐浴(承受恩泽)清化。前太守臣逵察(经考察后予以推举)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举荐)臣秀才(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臣以(因为)供养无主(主事的人),辞(辞谢)不赴命。诏书特下,拜(授官)臣郎中(尚书省的属官),寻(不久)蒙国恩,除(授官)臣洗马(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猥(谦辞,辱)以微贱,当(承担)侍东宫,非臣陨首(头落地,指不惜性命)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使上闻、报告),辞不就职。诏书切峻(急切严厉),责臣逋慢(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比)星火。臣欲奉诏(赴京就职),则(连词,表转折,但是)刘病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笃(病重);欲苟(姑且)顺私奔驰情,则告诉[申诉(苦衷)]不许(许可):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形容进退两难的窘状)。
(第三段)伏惟(伏在地上想。旧时奏疏中下级对上级常用的敬语)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元老,旧臣),犹蒙矜育(怜惜养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况且)臣少仕伪朝,历职(连续任职)郎署(郎官的衙署),本图宦达,不矜(看重、推崇)名节(名誉与节操)。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提拔、擢升),宠命优渥(优厚),岂敢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有所希冀(非分的愿望)。但(只是)以(因为)刘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这里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薄,迫近),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人命危浅(垂危),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无法用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轮流,更替)相为命,是以(因此)区区(自己的私情)不能废远。
(第四段)臣密今年四十有(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辛酸悲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照察、审辨)。愿陛下矜愍(怜恤)愚诚,听(任从。这里指应许)臣微志,庶(希望)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当结草(死后也当结草报恩)。臣不胜(承受,承担)犬马怖惧之情,谨(恭敬地)拜表以闻(使动用法,使……知道)。
二、重点知识梳理
1.文言实词积累识记
(1)察
①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兼爱》):_________________
③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_________________
④明足以察秋毫之末(《齐桓晋文之事》):_________________
⑤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_________________
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经考察后予以推举 ②考察 ③观察,仔细看 ④看得清 ⑤了解,弄清楚 ⑥精明,明智
(2)汤
①臣侍汤药,未曾废离:_________________
②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苏武传》):_________________
③淇水汤汤(《氓》):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中药汤剂 ②热水,开水 ③水流盛大的样子
读音:tāng
①<名>热水;开水。《送东阳马生序》:“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②<名>食物加水煮后的液汁。王建《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③<名>汤剂;用水煎服的中药。《史记.偏鹊仓公列传》:“治病不以汤液。”
④<名>人名。商朝的创建人。历史上著名的贤君《论积贮疏》:“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读音:tàng
<动>通“烫”。用热水焐;烫。《扁鹊见蔡桓公》:“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读音:shāng
见“汤汤”。
【汤池】⒈灌注沸水的护城河,喻称城防坚固。⒉灌注温泉水的浴池。
【汤火】沸水和烈火,比喻极其危险的情势。
【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人投入沸水中处死。
【汤汤】shāngshāng⒈水流浩大的样子。《岳阳楼记》:“浩浩汤,横无际涯。”
⒉指琴声。《吕氏春秋.本味》:“善哉乎鼓琴,汤乎若流水。”
2.重点文言虚词积累识记
以(1)连词,表因果:因为
臣以险衅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以供养无主
但以刘日薄西山
(2)连词,"无以",无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连词,表目的:来 谨拜表以闻
(3)动词,用 臣具以表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3)介词,表凭借:凭,按 猥以微贱
3.古今异义词
①九岁不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接近于死亡;不好;表示程度极深,不得了
②至于成立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③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泛指读书人
④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刊登在报纸上;向上级报告
⑤则告诉不许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
⑥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
⑦急于星火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微小的火;流星的光,多用于比喻
⑧臣之辛苦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
答案 ①不会走路。这里形容柔弱 ②成人自立 ③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 ④报答 ⑤申诉(苦衷) ⑥奔走效劳,这里指赴京就职 ⑦流星 ⑧辛酸悲苦
4.特殊句式
①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___ 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____判断句__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___判断句___ ④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___判断句_____
⑤是以区区不能废远__宾语前置句_ ⑥急于星火_状语后置句____
⑦未尝废离(祖母)__省略句__ ⑧则告诉(陛下)不许__被动句、省略句__
⑨逮(吾)奉于圣朝,沐浴(于)清化 _省略句___
⑩而刘夙婴疾病_被动句_____ 11慈父见背___被动句_____ 12沐浴清化___被动句_______
5.句子翻译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臣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忠尽孝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4、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是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
三.文化常识
(1)“表”是古代的一种________,多用于臣子向国君陈请谢贺。“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
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之类的话。典范之作如诸葛亮的________、李密的《陈情表》。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期”指穿一年____________的亲族。“功”指穿________(九个月)、________(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
较近的亲属。
(3)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①太守:________的最高行政长官。
②察孝廉:汉代实行的官员推荐制度。“孝廉”,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云:“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
③刺史:________的最高行政长官。
(4)死当结草
结草:《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大夫魏武子临死时,嘱咐他儿子魏颗把自己的爱妾杀了殉葬。魏颗没有照
办而把她嫁了出去。后来魏颗与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结草,把杜回绊倒,因此擒获杜回。魏颗夜间梦见
这个老人,自称是那个再嫁之妾的父亲,特来报恩。因此,后世用“结草”代指________。
答案 (1)奏章 《出师表》 (2)孝服 大功服 小功服 (3)①郡 ③州 (4)报恩
(5)成语积累
孤苦伶仃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四、情景默写
1.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乌鸟作比,向皇帝提出奉养祖母的请求,情深意切,措词得体。
2.“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的《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典故,表达了他对晋武帝生死都要相报的忠心。
3.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间的角度表达了暂不赴命的请求,巧妙地解决了尽忠和尽孝的矛盾。
4.《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通过计算年龄说服晋武帝允许自己暂不应命。
5.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陈情表》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陈情表》中面对皇帝征召,李密进退两难: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________________”;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________________”。
7.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种制度的体现。
8.《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是祖母躬亲抚养作者的原因之一,也是下文作者“区区不能废远”的原因,可谓一笔双关。
9.在《陈情表》中,面对太守和刺史的举荐,李密的回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陈情表》中写家庭“外无亲、内乏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8年北京卷】“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无
祖母,__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__。”
1、乌鸟私情,愿乞终养2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6、则刘病日笃,则告诉不许
7、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9、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1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1、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
五、作文素材积累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他写下了《陈情表》,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上述素材可以应用在“亲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孝心创造了奇迹”、“亲情”、“美德”、“感恩”、“孝心”、“忠与孝”、“品德”、“敬老”、“亲情”、“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孝道”、“传统文化”、“人要懂得感恩”、“要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孝心是一种纯真的情感”等相关话题、材料和命题作文中。
角度一:孝义
从《陈情表》中我们动容于李密对君主对祖母的忠孝,同时也感慨晋武帝司马炎能宽和豁达,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做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要求,在中华文明史中,孝文化以其强劲的活力历久弥新,世代传承。
“百行孝居先”,“孝为德之本”,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化长河中,孝敬是国人—直恪守的道德准则,是中国社会伦道德的核心支撑。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出现了“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而关于敬老、养老的专门史料记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但是,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人们淡忘“孝敬”父母的美德。到如今还有人把“孝”说成封建主义的东匹,完全加以排斥和否定。有的人有“孝”心,但是不知道如何行“孝”;有的人在金钱和私利的驱使下,不但不孝敬父母,不赡养父母,还虐待父母,有的甚至杀害了父母。不孝敬父母的事件屡见报端,有些事件真是触目惊心。现在,在全民中倡导和弘扬孝敬父母的传统孝德,是刻不容缓了。
“孝”是我们的美德,是长辈心中温暖的花。从小就是孤儿的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成年之后,倚在祖母的病榻前,悉心照顾,极尽孝道。“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在长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当我们的长辈风烛残年,或卧病在床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一颗孝心去温暖长辈的心,做他们心中温暖的花朵。
角度二:忠与孝
“忠““孝”是一组矛盾体。古人认为:忠孝不能两全。李密辞官的最强大的理由就是一个“孝”字,先尽“孝”才能尽忠。在现代社会,忠孝依然有鲜鲜活的生命力。“忠”“孝”不是一组矛盾体,而是于国于家的两种责任。当然,现代意义的“忠”不是封建社会的“愚忠”。
【议论联想型】
一片孝心在玉壶
孝心,没有刻度,却可以称量世间任何一个灵魂;孝心,没有色彩,却可以让曾经的苍白变得五彩缤纷;孝心,没有标价,却足以让看似轻微的生命高贵无比。
自古忠孝难两全,但我不欣赏那些父母卧病在床却断然离家的游子,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的最后期冀斩断。于是我欣赏李密的孝义,敬佩他拒官尽孝的果敢。泪眼婆娑中,我看到伏案写信的李密,此时夜已沉寂,灯影幢幢,他疲惫的身影在闪烁不定的烛光中若隐若现,旁边,睡着的是白发苍苍的祖母,李密神色凝重,在一个秋风秋雨之夜,伏案写下了催人泪下的《陈情表》。
【抒情议论】
感恩之心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他们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联想议论】
传递是一种责任
是谁让九州动容?李密在《陈情表》里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读这些肺腑之语,总是感由心生。无论是董永卖身葬父,还是黄香扇枕温衾,无不闪烁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芒。孝,这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我们有责任把它传递下去,天下孝悌,匹夫有责。站在21世纪的我们,是否每个人都做到了呢?
孝要勇于承担,因为这是一种责任。田世国用身体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了病危的母亲。他用身体传递着孝心,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到了慰藉。林秀贞,一个普通农民,一名共产党员。30年来义务赡养了6位与自己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在精神和物质生活等各方面对6位老人付出了儿女般的照料和孝顺。“孝”是一个“老”跟一个“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所以“孝”需要传递一代又一代,这是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